報了很多網課、專欄,依然迷茫?因為你掉入了“知識焦慮”的陷阱

文/糖糖姑娘

圖片來源於網絡

報了很多網課、專欄,依然迷茫?因為你掉入了“知識焦慮”的陷阱

這前幾天,知乎上有個超高熱度話題:有什麼話想送給一事無成的年輕人?

點贊最高的回答是這樣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還是很辛苦,那麼讓自己輕鬆一點,放過自己,不是你的態度出了問題,而是你的戰略。

這個問題是當下無數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處於互聯網圈層中的我們,每天打開手機,各種“滋養雞湯”,成功勵志學不斷充盈著我們的視野,於是很多人每天讀各種書、上各種培訓班、各種社群打卡,把自己搞得近乎崩潰,結果生活未發生任何質的改變。

明明很努力了,卻看不到進步,反而被浮躁挖空了心,人漸漸地變得像浮萍一樣,飄來飄去,毫無歸屬,甚至都忘了自己是誰。

這貌似不符合越努力越幸運的定律啊,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你掉入了“知識焦慮”的陷阱。

報了很多網課、專欄,依然迷茫?因為你掉入了“知識焦慮”的陷阱

01

什麼是“知識焦慮”?

所謂的“知識焦慮”是指:人因為對未來充滿恐懼而拼命獲取各種知識的現象。

由於互聯網獲取信息的便捷性,我們每天都會看到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圈層的人所分享的經驗和知識成果,這一對比,就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恐懼感油然而生,這時想起了一句“知識改變命運”,於是就開始關注各類付費網課:

聽說寫作可以快速變現,果斷報名;

聽說學好了英語,進外企工資翻一番,果斷報名;

聽說學會理財,拿死工資也能輕鬆過上小資,果斷報名。

……

我們每天都在給自己加壓,把花錢買的各種知識強加於大腦,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你拼命獲取的那些知識真的有用嗎?

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後真的能改變人生嗎?

微信公眾號一位作者曾經說過一段付費經歷: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一共為知識付費了近5000元,想要通過知識改變現狀,誰知一年半後 ,我除了白髮多了幾根、皺紋多了幾道、有了眼袋外,一點變化都沒有發生——生活品質沒有提升,工作沒有加薪,旅遊夢想也沒有實現……

為什麼你聽了那麼多網課,訂了那麼多專欄,看了那麼多書,懂了很多道理,生活品質卻得不到改善呢?

因為你花錢買的知識僅僅是知道,是淺顯易懂的表面現象,如果你僅僅因為買了各種知識就欣喜若狂,以為成功就要來臨,那麼你只會在“一面渴望知識,一面自我懷疑”的惡性循環中苦苦煎熬。

然後發現,成功依然很遠。

報了很多網課、專欄,依然迷茫?因為你掉入了“知識焦慮”的陷阱

02

我們深知努力不能白費,知識也不能浪費,為了讓知識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需要跳出“知識焦慮”的陷阱。

“借來”的知識毫無用處,讓自己身上長出“羽毛”才是王道。

曾經聽過一則烏鴉的故事:

有一隻烏鴉,很羨慕孔雀身上那些耀眼的羽毛,反觀自己一身黑,很是苦惱。有一天,它想到一個好方法:把孔雀漂亮的羽毛插在自己身上。於是它跑到孔雀窩裡去收集羽毛,把它們插在自己身上,直到把自己打扮得五彩繽紛。

然後,它離開原有的隊伍,混到了孔雀之中,但很快就被孔雀發現,於是大夥把它身上的孔雀羽毛扯了下來,並把它趕了出去。烏鴉只好回到自己的隊伍,當其他烏鴉知道了這件事後,誰也不理睬它,於是它變得更加孤獨和自卑。

很多時候,我們讀書、聽網課,輕易就能獲取的知識不就是那些漂亮的孔雀羽毛嗎?懂得的也只是別人的知識而已。

那麼如何才能把知識變為己有,存在潛意識裡呢?

實踐出真知,從行動開始。

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學的東西堆積太多,很快就會忘記了,只有勤於梳理,分門別類,把理論用於實踐,一步步刻畫在腦海中,知識才能變為自己的。

而且,經過實踐也許會發現,原來某些“方法論”並不適合自己,這時就需要篩選適合自己的方法,重點掌握,最後通過刻意練習,一遍遍熟記於心,形成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別人的“羽毛”再漂亮,也是借來的,只有長在自己身上的“羽毛”才能為我們服務。

報了很多網課、專欄,依然迷茫?因為你掉入了“知識焦慮”的陷阱

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精準努力的方向

“知識焦慮”就焦慮在人們認為自己知識太少了,迫切希望短時間獲取更多的知識,以抵禦未知風險。

盲目過多地追求知識,很容易亂了方向,沒了方向就如同沒了槳的船隻,很難到達目的地。

我之前就是這種狀態。工作上遇到了瓶頸,突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著急之下,拼命地在網上尋找各種學習資料,還報了幾門網課,而當課程同時進行時,往往顧此失彼,又加上浪費可恥的心理作祟,一度把自己弄得焦慮不堪,整個人都垮掉了。

冷靜過後,通過分析,我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沒有設定好方向,妄想著同時向各個方向進攻,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經過思考,權衡利弊後,我選擇了專攻寫作這一項,計劃著先上手,慢慢熟練,等到寫起來遊刃有餘的時候,再發展其它的技能,畢竟,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多做不如精做,死磕一項往往比起泛泛而做,效果要好很多。

如果你現在處於什麼都想做,卻什麼都做不好的狀態中,我的建議是,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集中精力,堅持深耕。

報了很多網課、專欄,依然迷茫?因為你掉入了“知識焦慮”的陷阱

速成絕無可能,需要持續輸出

人都喜歡做一些馬上看到結果的事,希望自己的慾望及時得到滿足,這是人的天性,所以很多人報了課,獲得了知識就希望馬上變現,當然了,厲害的人還是有可能的,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需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

有一位自媒體朋友說,別人看到我寫的文章頻繁地上稿、拿獎,就把我當“神”一般膜拜,可事實是,我已經寫了3年了,前兩年寫的文章無人問津,更別說拿獎了。

前期,我有幸加入今日頭條官方培訓課程,開課期間,就有很多同學獲得“青雲計劃獎”,很是羨慕,經過交流發現,這些同學都是有寫作基礎的,有的是記者,有的是從紙媒寫過來的,更有人已經寫了很多年,粉絲數量已達幾十萬,就算是新人,也是飽讀詩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書中強調:速成絕無可能。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看到的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是默默地耕耘。

不管學習還是工作,長輩們總是告誡我們要“戒驕戒躁”,作為新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戒躁”,端正心態,踏踏實實地輸出,才有機會獲得一席之地。

在“知識焦慮”的大背景下,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法一蹴而就。

只有做好當下的每一步,未來才可期。

報了很多網課、專欄,依然迷茫?因為你掉入了“知識焦慮”的陷阱

寫到最後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資源便利,機會繁多,我們需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態,路要一步步走,知識要一點點學,置心一處,放手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