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Ford v Ferrari

極速車王

2019

最佳賽車電影

其實這個電影本身的故事是熱情敗給金錢、體育精神敗給商業運作的典型負能量案例,沒想到好萊塢可以拍得如此熱血沸騰和哥倆好。


本片是一個以賽車賽事作為故事背景的改編傳記電影。

1963年,福特的老闆亨利·福特二世與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談判的收購交易,由於過度苛刻的附加條款而以失敗告終。被激怒的福特當即決定打造自己的賽車團隊,並立言將在每年一度的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擊敗法拉利。

「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但是,在接下來的兩年,福特車隊製造及派出參賽的幾輛GT40型賽車都因為懸掛斷裂,油耗過高,剎車失靈等各種各樣的故障而導致根本沒能完賽。至此,福特因此陷入了尷尬的局面。1966年,GT40的首席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與英國車手肯·邁爾斯一起,重新設計和調試了新車,並率領最新研發的福特GT40 Mark II再臨勒芒。法拉利派出的,則是自家的最新款,法拉利330 P3。由於GT40速度更快,而330質量更輕且省油,造成了兩臺車勢均力敵的局面。

在賽事的初始階段,福特一直落於下風,但邁爾斯不顧自身安全,長時間以超過7000轉速的速度行駛,終於衝進前三。等到第17個小時左右,法拉利車手洛倫佐·班迪尼與邁爾斯競速,由於持續推進導致引擎過熱而敗下陣來。至此,邁爾斯的福特一號和布魯斯·邁凱倫駕駛的福特二號開始領跑比賽。

「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最後時刻,比賽的領先者是三輛福特。於是,福特的公關人員里奧·比比決定,為強調贏得比賽的是製造商,而不是車手,所以要求三輛賽車並排越過終點線。雖然謝爾比極力反對這項提議,但最終,由於邁凱輪駕駛的福特二號在比賽開始時比邁爾斯的福特一號落後八米,在起跑時覆蓋了更多的地面,導致當三輛車同時衝線時,邁爾斯實際上已經落後於邁凱輪了,所以比賽的冠軍從邁爾斯易主給了邁凱倫。

但福特以包攬前三的絕對優勢獲得了這場與法拉利的較量,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連續奪得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四連冠。

「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這部時長長達152分鐘的電影以雙主角的模式記錄了福特在1966年這場被載入史冊的完勝,由馬特·達蒙飾演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車手肯·邁爾斯。

毫無疑問,達蒙和貝爾的精湛表演讓角色在任何場景下的配合都看點十足。甚至可以說這部電影幾乎就是由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化所推動的,演員與角色完全同步,戲裡戲外都為展現一個更好的勝利而做出一切努力。


但是如果是鍾情《速度與激情》系列的觀眾還是繞道吧,因為這部電影是賽車不是飆車,這兩個“東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很多人會覺得賽車就是不停的跑圈,很無聊,太多人主觀的認為賽車和日常開的家用車沒啥關係,那就太錯了,很多現代汽車技術都是人類上百年汽車運動中進步積累下來的,燃油噴射,剎車盤,進氣系統,渦輪等等各種技術進步都源自於賽車及航空等行業,才有了現在能在路上看到的各種各樣靠譜的人類工業文明的產物。

「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作為一個汽車賽車愛好者,很客觀的講,這部電影和《極速風流》(Rush)是最好的賽車電影,《速度與激情》系列,只是單純的感官刺激,單從賽車迷角度來講,電影中的情感和賽車的激情,可能是最打動我的。

「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說到賽車電影,大多數人會想到韓寒的《飛馳人生》。

韓寒在國內是比較出色的賽車手,而且自己是鍾情於賽車比賽的,所以即使摻雜了許多莫名的段子,也不失為國產片的一次好的嘗試,畢竟後半段的山地賽車片段,還是能夠讓人感受到賽車的魅力的,期待韓寒能拍出更多優質的賽車電影。

「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極速車王」這才是賽車電影

當年比賽的真實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