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此地话竟然有蒙语?!身为包头人了解 TA 么?

“你会不会说蒙语?”

“我们不说蒙语,我们说此地话。”

“此地话?”

“啊,就是包头本地话。”

“本地话就本地话,还叫什么此地话啊。”

Emmmmmm……

每次遇见外省人,总是会遇到这些奇怪的问题。

在他们心中,每一个内蒙人都应该会说蒙语,但是他们不知道在包头这里的主流语言是“此地话”

有些人觉得它就是山西话,有些人觉得它很土,有些人可能说了很多年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啥。

今天,就来给你讲一讲关于“包头此地话”的是是非非

(搬好小板凳,拿好笔和本,快记啦!)

包头话是什么?


官方叫法是:晋语大同-包头片,民间俗称“包头此地话”(看见了吗?这是我们的俗称!)。

众所周知,老包头人是“走西口”时,从山西迁过来的,人过来了,跟着的风俗、语言也就都过来了。

什么?此地话竟然有蒙语?!身为包头人了解 TA 么?


所以,在老包头那边,就主要说的是山西晋语。

可“包头话=山西话”么?

你要认为等号成立,那你就错了。

虽说很多大同人来包头做生意,然后于此定居,大部分都说大同话,但包头本地原著民也有自己的语言啊,比如蒙语。

在这样一个“大杂烩”的城市,没有什么是融合不了的。如果有,那一定是时间不够长。

这些语言彼此交融,相互影响,就渐渐形成了 “非晋非蒙”的包头话

包头话很土?

如果说东北话是一股“大碴子味儿”,那包头话就可以形容为“沙土味儿”

“圪(ge)”字常常挂在嘴边,“甚(shen)”时不时就会蹦出来,和普通话不同的韵母、升降调,让包头话变得“土里土气”。

可是包头话真的很土么?那你一定是不了解它。

  • 藏在包头话里的蒙语


包头话有多厉害?

就是你自己都不知道说的这句是蒙语。

当初晋商来了包头,和当地的牧民是怎样交流的,我们无从得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最后他们一定进行的“友好交谈”。

什么?此地话竟然有蒙语?!身为包头人了解 TA 么?


渐渐地,蒙人“汉化”,可是有些字词他们已经说习惯了,就把它融进了“晋语”,让你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说了他们的话:

乃可是忽拉盖,成天价不做好事。

(那个人就是个骗子,整天不做好事。)

什么?此地话竟然有蒙语?!身为包头人了解 TA 么?


看他现在灰塌二胡的那样,不要尿他。

(看他现在失意的样子,不要理他。)

什么?此地话竟然有蒙语?!身为包头人了解 TA 么?


这些词,表面上看毫无头绪,各个字是被强拉硬凑起来的,谁知道他们是音译的蒙语借词。

真是一个不小心,自己就又多掌握了一门语言。

  • 藏在包头话里的古语


要说现在的普通话(即白话)是从古语演变来的,那包头话中保留的古语大概要比普通话多得多。

元曲、古词,什么好听说什么,什么好用留什么。

让你在说包头话的时候,土中带雅。

果然,大俗即大雅:

你引他上来干甚了!

(你带他上来做什么啊!)

什么?此地话竟然有蒙语?!身为包头人了解 TA 么?


可乃跳的都不知道个人姓甚了。

(看那个人得意的都忘了自己姓什么了。)

什么?此地话竟然有蒙语?!身为包头人了解 TA 么?


你以为这些就完了?还有那个动不动就被包头人挂在嘴边的“甚”,在无数元曲里被使用:

沿泥絮怕甚狂风刮。

——马致远【大石调·青杏子】《悟迷》

果实诚有甚推辞。

——乔吉【双调·折桂令】《寄远》

看似“土”,实则“雅”,这大概就是包头话的魅力所在。

包头人都会说包头话?


No!No!No!并不是。

包头话主要流传于老包头地区,即东河及其周围的旗县

而作为另外两个市辖区:昆区和青山,主要以东北话和河北话为主。

是因为当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鞍钢人、山东人和京津冀地区的人们来到包头,援建包钢和一机、二机。

但是,你以为你是昆区和青山的,你说的话就没有包头话了?

To young To 天真。

这个城市的最厉害的魔法就是:融合

那流传甚广却又无法解释的“待要”“不待要”,还有和痛感同时出现的“费”,都深深地烙着“包头话”的印记。

所以,别看你说这一口既流利又标准的普通话,其实有些字词它是属于包头话的。

你,逃不掉的。

本文编辑:鹿慢慢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对慢时光的支持

参考资料:

1.张福勋,温斌《元人散曲中的包头方言》;人民日报;2019.6

2.赵楠《包头东河晋方言语音和词汇系统研究》;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

3.刘旭《地域文化视角下包头方言中词汇特点与运用》;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15.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