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經過歷代君主什麼樣的努力才做到振長策而御宇內(上)

賈誼《過秦論》中寫“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而自孝公起秦國的君主都為後世的振長策而御宇內做了那些努力。

秦孝公時期

河西之戰

公元前354年,趙國入侵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漆及富丘兩地。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出兵助衛,包圍趙都邯鄲。秦孝公趁魏軍主力出擊之機,派軍隊偷襲魏國,進攻魏河西長城重要據點元裡,大敗魏軍,殲滅守軍七千人,並佔領少梁。 同年,秦孝公命公孫壯率軍攻打韓國,包圍焦城並築城,插入魏、韓兩國交界地區。

秦國經過歷代君主什麼樣的努力才做到振長策而御宇內(上)

公元前353年,齊軍與宋國景敵、衛國公孫倉所率部隊會合,圍攻魏國的襄陵。此時魏軍主力已攻破趙國首都邯鄲,但在桂陵之戰被前來救援趙國的齊國軍隊擊敗,楚宣王也派大將景舍率兵救援趙國,奪取了魏國睢水、濊水之間的土地。秦孝公趁魏國國內空虛之機,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為大良造,率兵長驅直入,包圍魏國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魏惠王急忙派軍隊在上郡要地固陽以東修建崤山長城,以阻止秦軍的進攻。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圍並佔領固陽。至此被魏國佔領幾十年的河西之地重歸秦國

秦國經過歷代君主什麼樣的努力才做到振長策而御宇內(上)

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秦惠文王時期

東進攻魏。秦惠王八年,秦國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於雕陰,魏以河西地予秦。秦惠王九年,秦軍攻魏,取河東的汾陽皮氏及焦、曲沃。次年秦軍乘勝攻魏,取魏蒲陽。魏國在秦軍數次強大攻勢之下,又被迫割讓上郡15縣給秦。從此,秦國不僅把魏國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吞併,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

秦國經過歷代君主什麼樣的努力才做到振長策而御宇內(上)

滅蜀敗楚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6年),用司馬錯之策攻蜀,破蜀軍於葭萌關,伐滅蜀國。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3年),遣張儀自秦赴楚,陰行反間,誘使楚國絕齊。然後又設計激怒楚懷王,誘使楚國冒險出兵攻秦,使秦軍在丹陽大敗楚軍,得楚地漢中。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和巴國蜀國的威脅。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秦國的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片,秦國對六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形勢。

伐取義渠

義渠是匈奴的一個分支,是當時秦國在西北部最強大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義渠經常憑藉騎兵特有的機動性對秦國的邊境進行劫掠,甚至曾經侵入到秦國的洛河流域。秦國對付義渠這些遊牧民族的辦法主要是燒荒,很有效果。遊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燒光的秦國邊境,以避免大批馬牛羊被餓死。秦惠文王七年,義渠發生內亂,秦派庶長操趁其自相殘殺,平定了義渠。義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國在義渠設縣,義渠稱臣。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秦國在西北地區佔有了大片的優良牧場。

秦國經過歷代君主什麼樣的努力才做到振長策而御宇內(上)

秦惠文王在位時期重用張儀,接連打破六國的合縱,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勝利,為後來秦王嬴政掃滅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秦武王時期

秦武王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鋒銳的君主,重武好戰,有問鼎中原之志。即位不久,就意欲攻打韓國。韓國軍事重鎮宜陽,是周國與韓國阻擋秦國東進最為重要的屏障,秦軍若想兵出函谷關,首先必須掌控此地,才可以保證物資與兵員的輸通順暢。

秦國經過歷代君主什麼樣的努力才做到振長策而御宇內(上)

秦武王借一機會請教左右丞相甘茂和樗裡疾,對他意欲滅掉周王室、得到應有威望的想法有何見解,實則是詢問攻打韓國奪取宜陽之計。甘茂則認為:“伐宜陽,定三川”是秦國挺進中原、成就帝業的關鍵所在。伐韓宜陽,必先破韓魏聯盟,只要魏國助秦,趙國就不能越魏而援韓,韓一旦被孤立,宜陽雖然城池堅固,兵精糧足,但也有可能被秦軍攻破。

甘茂攻打宜陽五個月還未能攻下,秦國大臣樗裡疾和公孫奭提出反對意見。秦武王想召甘茂回國,打算退兵。甘茂說:“息壤之盟就在那裡,大王您可不要忘記。”秦武王於是增兵五萬,派烏獲前往協助甘茂。甘茂亦散私財以賞部下,秦軍果然士氣大振,擊退韓國援兵。

秦國經過歷代君主什麼樣的努力才做到振長策而御宇內(上)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軍攻克宜陽孤城,斬首六萬。秦軍乘勝渡過黃河,奪取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並築城,韓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國謝罪,同秦國議和。

至此秦軍打通宜陽,秦國東出門戶洞開。

秦昭王,秦莊王,秦始皇時期下回分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