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華映稱“初步止血”但每年仍面臨8億折舊費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道

作為A股第一家臺資借殼上市公司,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科技或*ST華映”, 000536.SZ) 因原實控人、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映管”)破產直接導致公司核心業務停擺、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瀕臨退市邊緣,但目前正在慢慢回血。

11月4日,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映科技旗下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佳彩”)已經完成營業收入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淨額為3.16億元,增長比較顯著,目前華映科技的止血應該說是初步成功,也形成了造血功能。

其2020年三季報顯示,除了經營性回血,華映科技通過出售子公司,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達13.04億元,已經順利扭虧。林俊表示,公司目前基本上已經從中華映管破產的事件中恢復過來了。

但林俊也向記者坦承,未來華映科技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華佳彩投入的6代線所帶來的折舊費,雖然經營現金流淨額都是正向的,但仍需面對每年近8億多元的設備折舊費,在未來對扣非後的淨利潤將產生較大壓力。

面臨退市邊緣 尋求出路

此前,華映科技因原實控人、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破產直接導致公司核心業務停擺。

財報資料顯示,華映科技在2018年及2019年分別出現了49.66億元和25.87億元的虧損,並已經被列入*ST股(存在退市風險股票)。

深陷虧損的華映科技開始尋求出路。

2018年底,林俊受福建電子信息集團指派來到華映科技擔任常務副總經理,於2019年2月接任華映科技董事長,“我們通過兩年時間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改變”。林俊對此表示。

引入新的資本方是華映科技正在努力的重要方向。2020年6月10日,*ST華映發佈公告稱,福建電子信息集團擬通過司法劃轉以股抵債方式,接手公司流拍股權5.53%。

林俊對記者表示,為了改善公司現金流,過去一年華映科技剝離了部分低效資產,將“華映吳江”出售給了吳江開發區,將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通過關聯交易出售給了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同時臺灣中華映管欠華映科技近29億元的款項,也正在訴訟當中。

業務上,華映科技也在試圖走出泥潭。2016年投資的華佳彩是重要突破點,華佳彩的面板技術是核心,華映科技計劃推行“大面板+小模組”以彌補中華映管破產後的面板資源缺口。

目前,華映科技已經從原先承接臺灣中華映管的來料加工以及出口模組加工模式轉變成為以子公司華佳彩的面板技術為核心,推行“大面板+小模組”的製造模式。

不過“目前這個戰略還沒有完全展開”。林俊補充到,“其一,因為原來華映科技最擅長的地方應該是車載模組,原控股股東臺灣中華映管出了問題之後,其玻璃基板我們現在拿不到,所以要用華佳彩的玻璃重新跟汽車廠商進行認證,這個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目前都已經送樣了。”

“其二,只賣面板的營收是比較小的,所以我們希望未來整個產業配套應該是面板作為一個主要銷售產品,也同時能擴大模組的出貨量佔比,未來出貨的形態應該是自己的模組廠能夠消耗掉我們50%的玻璃,因為模組總成出貨比面板單獨出貨有4倍的效應。”林俊表示。

出售資產、發展新業務回血

據華映科技10月22日最新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61億元,同比增長26.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86億元,同比增長139.2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4.15億元。而目前華映科技經營性收入主要來源於旗下子公司華佳彩。林俊對記者表示,截止到9月底,華佳彩整個面板的銷售收入是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是3.16億元。

然而,儘管華佳彩逐漸轉好,華映科技今年三季度報表亦扭虧為盈,但華映科技扣非後淨利潤仍為負。華映科技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虧損9.32億元,同比增長48.84%。

記者注意到,華映科技2020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86億元,較上年同期數增加139.32%,華映科技在財務報表中解釋稱主要系本期出售子公司華映光電所致。

對於如何扭虧為盈,林俊進一步解釋到,第一是將華映吳江出售給吳江開發區;第二就是把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通過關聯交易出售給目前的第一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第三再加上經營性現金流淨合計下來三季度合併報表目前是正向的。

林俊表示:“到現在為止從整個華映科技的合併報表來看,經營性現金流,不算折舊,這塊目前是正向的,前三季度有超過14億元的非經營性損益,盈利主要是通過出售資產實現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繼續為負值,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公司股票將自2020年年度報告公告之日起暫停上市。

談及能否摘帽,林俊講道:“對於今年的扭虧為盈我有較強烈的信心,但是否摘帽也要看今年的年報,由交易所來判斷。”

林俊也向記者坦承,未來華映科技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華佳彩投入的6代線所帶來的折舊費,雖然經營現金流淨額都是正向的,但仍需面對每年近8個多億元的設備折舊費,對扣非後的淨利潤將產生較大的壓力。

不過,林俊表示,目前華映科技以及電子集團的控股股東都在尋求資產注入或者業務。

“從經營層面看這是必須要做的一個動作,而目前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含華映科技有4家,就從產業鏈上來看有方案商,有全國排名前三的模組商,還有整機廠,華映科技作為面板供應商,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旗下有芯片公司,從整機終端來看,它的整個產業鏈是完整,為此華映科技作為面板的生產商,依託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這一個資源應該能做很多的事情。”林俊表示。

IGZO金屬氧化物面板前景幾何?

就全球面板市場而言,已形成中國與韓國的兩強競爭外部格局。在中國,大陸和臺灣也形成了內部的競爭格局,大陸有京東方、深天馬、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企業,臺灣則有友達、群創。綜合而言,各家體量都較大,華佳彩體量並不大。華映科技的做法是在產品定位上打差異化競爭策略,希望通過其掌握的金屬氧化物技術尋求突破。

而就面板行業目前主流的技術而言,一種是以三星為主導的OLED面板製造商,京東方也有OLED製造技術,兩種技術,另一種是以深天馬為代表的LTPS低溫多晶硅技術。而華映科技目前做的是MOx(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

林俊介紹,華佳彩的這條線是目前國內6代線中最先進的,它的特點在於是個混線,同時可以混搭著做阿爾法硅和IGZO,就是華映科技MOx(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一條生產線。

目前,就IGZO技術而言,國內只有華映科技和中電熊貓兩家。林俊介紹,IGZO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最早源於日本夏普公司,中電熊貓使用的是就是這個項目的技術,與中電熊貓相比,華佳彩的金屬氧化物技術沒有使用夏普的專利,基本上100%都是自主研發,目前每年的技術研發投入資金佔比基本上達到12%左右。華佳彩自主的專利申報已經有167項,它目前具有的高分辨率,高幀率,從觸控產品上來講屬於窄邊框、有低功耗的特點。目前,華映科技目前已成功開發了內嵌式觸控,包括手機劉海屏、水滴屏、打孔屏,實現了5.4英寸~14英寸全系列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全覆蓋。

但林俊坦言,華映科技明年最重要的佈局與挑戰是,未來在中尺寸上的發力,以及IZGO技術這塊市場對公司的認可度到底能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