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知識科普

今天小編來帶你見一位美白小仙子,

它的名字就叫白芨。

白芨知識科普

白芨仙子

白芨

白芨又名連及草、甘根、白給、箬蘭、朱蘭、紫蘭等。

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其根白色,連及而生,故名白芨”,又云其“洗面黑、祛斑”。《藥性論》上載:白芨“治面上瘡皰、令人肌滑” ……白芨屬蘭科植物,其花有紫紅、白、黃等色,可做盆栽放於室內觀賞,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及園林價值。

(一)白芨觀賞價值

白芨知識科普

白芨觀賞價值1

白芨知識科普

白芨觀賞價值2

白芨知識科普

白芨觀賞價值2

(二)白芨藥用價值

白芨花美,但藥用價值卻在於它的根莖。

根莖略呈不規則扁圓形或菱形,有2-3分叉,形似掌狀,正品白芨俗稱“叉及”。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細皺紋,上面有凸起的莖痕,下面亦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以莖痕為中心,數個棕褐色同心環紋,環上殘留棕色點狀的鬚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半透明,角質樣,可見散在點狀維管束。粗粉遇水即膨脹,有顯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膠質樣。無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個大、飽滿、色白、半透明、質堅實者為佳。

藥用主要用於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白芨知識科普

白芨根莖

白芨富含甘露聚糖膠等多種成分,是雲南白藥、胃康靈、白芨顆粒、抗癆丸(顆粒、膠囊)、結核丸、肺泰膠囊等一百多箇中成藥的主要成分,現代還廣泛用於化工、醫療器械、食品、美容品、高級字畫裝裱等,有醫學工作者還發現白芨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由於白芨用途廣泛,野生資源受到滅絕性採挖,被列為瀕危二類保護植物。由於人工種植難度大,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不斷攀升導致約50%的中成藥停產,例如7年前白芨顆粒(產值約15億元﹢/年)、抗癆丸(顆粒、膠囊)(產值約35億元﹢/年)。幾年來,白芨、重樓成為中藥材市場上的貴族,價格每年都在不斷上漲,市場上出現了以水白芨(冰球子)等多種假冒品,在美容品、食品、化工等領域則直接用其它代替品代替了。

文字來源:山人

圖片來源:廣州軒黃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

版權所有,翻錄必究!

白芨知識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