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知识科普

今天小编来带你见一位美白小仙子,

它的名字就叫白芨。

白芨知识科普

白芨仙子

白芨

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等。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又云其“洗面黑、祛斑”。《药性论》上载:白芨“治面上疮疱、令人肌滑” ……白芨属兰科植物,其花有紫红、白、黄等色,可做盆栽放于室内观赏,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

(一)白芨观赏价值

白芨知识科普

白芨观赏价值1

白芨知识科普

白芨观赏价值2

白芨知识科普

白芨观赏价值2

(二)白芨药用价值

白芨花美,但药用价值却在于它的根茎。

根茎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分叉,形似掌状,正品白芨俗称“叉及”。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的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束。粗粉遇水即膨胀,有显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胶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药用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白芨知识科普

白芨根茎

白芨富含甘露聚糖胶等多种成分,是云南白药、胃康灵、白芨颗粒、抗痨丸(颗粒、胶囊)、结核丸、肺泰胶囊等一百多个中成药的主要成分,现代还广泛用于化工、医疗器械、食品、美容品、高级字画装裱等,有医学工作者还发现白芨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由于白芨用途广泛,野生资源受到灭绝性采挖,被列为濒危二类保护植物。由于人工种植难度大,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导致约50%的中成药停产,例如7年前白芨颗粒(产值约15亿元﹢/年)、抗痨丸(颗粒、胶囊)(产值约35亿元﹢/年)。几年来,白芨、重楼成为中药材市场上的贵族,价格每年都在不断上涨,市场上出现了以水白芨(冰球子)等多种假冒品,在美容品、食品、化工等领域则直接用其它代替品代替了。

文字来源:山人

图片来源:广州轩黄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

版权所有,翻录必究!

白芨知识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