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醋,就是這個味兒

#吃在中國#王村醋亦稱王村陳醋,淄博特產。主要原料為高粱、麥曲,同時又以黃酒麴為輔料,經加工過濾、高 王村醋文化溫發酵等工藝釀造而成.其主要特點∶外觀呈褐色、酸度適宜、味美香甜、醉厚柔和,貯放日久,久不變質。由於王村一帶有特殊的地質條件地下水質好,所以,自古就有傳統釀醋和造酒的習慣。據史料記載:明嘉靖二十五年王村就有"春分釀酒拌醋"之說,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生產歷史。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的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北方人的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醋,位列其中,可見其重要性。

王村醋,就是這個味兒

王村得地利之便,這一方的百姓對於食用食醋,更是花樣翻新,達到極致。王村地區的飲食習慣和魯中地區基本一致,每頓飯做菜幾乎都要加醋,涼拌加醋,熱炒也加醋。但是王村地區又有其獨特的食醋習俗。比如生大蒜加五香葉,用石臼搗為蒜泥,加王村醋拌和為蒜醬,蘸饃饃或窩頭吃,卷煎餅吃,那味道真叫個特別,如果再搗進煮熟了的新鮮雞蛋,更是一絕,搗進一塊白豆腐,那叫個"雞刨豆腐",酸辣中透著香,更是下飯的一道好菜。還有夏天吃涼湯(即涼麵條,王村人吃麵條叫"吃湯"。),更是王村醋大顯身手的機會。那麵條須是手擀的好,用鍋煮熟,撈出,放入一大半盆剛從井裡打出的涼水裡,拔得透涼,盛入飯碗,加切得細碎的胡蘿蔔鹹菜,加調和好的麻汁,加用石頭蒜臼子搗得粘稠的蒜泥,最後倒進足夠的王村醋,一攪和,吃個三幾碗,那真是大快朵頤。

王村醋,就是這個味兒

明嘉靖時期,《淄川縣誌》記載:“王村素有‘春分釀酒拌醋’之習俗”,反映了王村釀造業的盛況。明朝末年,王村西鋪村畢氏家族盛極一時,畢自嚴官至戶部尚書,其家中常年僱有釀製黃酒、食醋師傅,自產自食。清朝康熙五年,畢自嚴次子、南通州知州畢際有歸隱田園後,在王村街上鳩工庀材,興辦黃酒、食醋作坊,字號“井泉居”。蒲松齡就是應畢際有之邀坐館畢府的。在《蒲松齡集》“飲食章第四”記載:“筵席五味要周全,茴香蒔蘿並粉,胛肘爛燒加醋醬,頭蹄鑷刷始烹煎”。

王村醋,就是這個味兒

正是這樣的畢氏官宦大家族的發展和大文豪蒲松齡的出現,促使王村醋的產業越來越興旺。相傳,乾隆下江南時品嚐過王村的小米醋和黃酒,並對王村醋大加讚賞。自此王村醋和王村黃酒就被做為貢品進入京城。

在蒲松齡當過30多年私塾先生的西鋪畢家,至今有一首順口溜在流傳:"蒲先生,三頓飯,酸煎餅,兩個半,蔥炒豆腐醋和蒜"。這裡的"醋和蒜",指的就是用醋拌和的大蒜泥。

王村醋,就是這個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