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峰峰礦區和村鎮八特村

位於太行山東麓、鼓山之西

這是一個古老、文明

又帶有些許傳奇色彩的千年古村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何謂古?因為這裡文化底蘊深厚,古宅民居、古街道、古橋、古樹等文化古蹟不計其數;


何謂奇?因為這裡名將、名相、名人輩出,奇人軼事廣為流傳;


何謂千年?因為這裡有著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雖然歷經滄桑鉅變,卻依然魅力不減,如此優雅極致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世人敬仰。


01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聖人誕生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荀家莊坐落在峰峰礦區和村鎮八特村,荀子的父親荀荻“守業、勸學農桑”,是聞名百里的老秀才,家中經營著皇封的數百畝土地,桑園和山川。公元前300多年前,一年立秋節氣剛過,一天夜半,躺在床上的荀荻心想,現已經四代,從未見過今年的好年景,莫不是荀家將出什麼大事……


除夕之夜,荀家莊與七小莊的村民,正圍著火爐守歲,恭候著新一年的到來。臨產的荀荻妻忽覺肚子痛,時間不長,只聽到“哇”的一聲嬰兒啼哭,荀妻生下了一個白白淨淨的大胖小子。霎時,滿屋異香,香氣繞樑,久久不散。荀荻恍然醒悟:怪不得谷秀雙穗,花開靠背,喜鵲登梅,這便是大喜的前兆,當即給孩子取名“荀況”,字卿。這天是周赧王二年戊申,趙武靈王十三年(夜11點至1點)子時,千古偉人,我國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三聖人之一的荀況誕生了!


02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四歲背詩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荀子的故事源自於八特村的民間傳說,源自於民間軼事,源自於1945年至1947年時任負責學校圖書管理的副村長尚成元老人提供的有關荀子的古書。


荀況從小聰明好學,三歲就知大知小,很有禮貌,對家庭長輩和鄰居都是尊敬稱呼,他的記憶力和模仿力很強,只要學過的東西,便過目不忘,永記腦海。他四歲能背詩四首《關雎》《召南》《盧令》《十畝之間》。


03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荒年設粥棚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荀子十三歲那年,武安南鄉一帶一冬無雪,開春後又一直乾旱無雨,眼看小滿芒種節氣已過,大地旱的直冒煙。村民種不上莊稼,按不上禾苗。原八小莊的窮人只好離鄉背井,扶老攜幼外出逃荒要飯。荀子的小夥伴們紛紛前來與荀子告別,含淚離開家鄉……


看著三三兩兩逃荒路上的荒民,荀子心中難過極了!他想:自己家有皇封的幾百畝良田、山地,家中雖不富裕,但尚有餘糧,何不拿出一部分,設粥棚,無償救濟荒民,讓眾鄉親度過荒年。沒準兒後半年下場透雨,再向眾鄉親發放一些蕎麥種和六十天還侖的谷種,鄉親們糠菜半年糧,就能按住心慌,畢竟窮家難捨,故鄉難離呀!


第二天,荀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荀荻讚歎兒子比自己想得周全,有主見。說幹就幹,只見荀家男女老少一起動手,在八特西行南川古道旁的大楊樹下,搭粥棚,壘灶臺,支桌張,備碗筷。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因為八特村是南川古道,通往秦晉的必經大道,那些沿滏口徑西行的荒民,吃著玉米麵,雜麵窩頭,喝著香噴噴的小米粥,稱讚趙國良臣荀欣後代的義舉恩德,當得知是少年荀子的主意時,更是對荀子刮目相看。粥棚從芒種一直堅持到大暑,長達六十多天,直到中伏下了場透雨才撤掉。


04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臥羊坡布兵擺陣


少年荀子在父親的教誨下,每日三更起床,溫習四書五經,學習孫子兵法。他性格耿直,說話辦事有主見,人緣好,被小夥伴們稱為“荀子哥”。


當時八特原八小莊有一個叫耿家莊的小村,村中有一個耿姓混小子,仗著自己有點兒三腳貓功夫,常欺男霸女,敲詐鄉鄰,無惡不作,人稱“耿霸天”,村人皆恨之。這年秋末的一天晌午,張家莊的張靈狗慌慌張張跑來說道:“荀子哥,俺在俺大爺的地裡拔了兩棵胡蘿蔔吃,恰好耿霸天路過,楞說俺偷了他地裡的胡蘿蔔,要揍俺,待會兒他就追過來啦!俺打不過他,俺害怕!”荀子一面安慰靈狗兒,一面對小夥伴們說:“耿霸天作惡鄉里已非一日,今天不治下他,還不翻了天。”又接著說:“臥羊坡南山有一荀家溝,東西溝岸上樹木成林,以便隱身,鐵蛋、狗剩各帶三人,埋伏於東西崖上,迎春帶人埋伏於溝南隱蔽處,我帶人隱於溝北,靈狗去引誘耿霸天,只要進入荀家溝埋伏圈內,咱們四路齊出,把這壞傢伙教訓一頓。”接著對靈狗授於秘計,大家各自行動起來……


耿霸天一路追來,只見靈狗正蹲在堰頭吃著胡蘿蔔,衝著耿霸天喊:“慫大個兒,我就拔了你家的胡蘿蔔,你能把我怎樣!”此時,只見荀子把儒巾一搖,四路人馬齊出,小夥伴們把耿霸天緊緊圍住,舉棍亂打,只打得耿霸天跪地求饒,嘴裡說著:“荀子哥,我以後再也不敢欺負人了。”並向靈狗磕頭如搗蒜求饒,荀子這才制止住大家。


消息傳出,眾鄉親拍手稱快,八特村八小村莊自此治安肅然,人們對荀子更加敬佩。


05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出走齊魯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荀子小時候常聽爺爺講三國分晉的故事(前403年);講趙國遭受外侵內亂,由弱變強的經歷;講趙烈侯定都中牟,重用高祖荀欣,舉賢臣,遠小人的故事;講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及趙惠文王,藺相如、廉頗,君明臣良,共御強秦的故事。爺爺的教育對荀子幼小的心靈觸動頗大。


每當想到這些,荀子常常夜不能寐,他想自高祖荀欣之後,以延四代,從曾祖輩份其荀氏在政治上開始衰落。父輩守業,勸學農桑,雖是聞名百里的老秀才,但年齡不饒人,季節不饒天。現七國爭雄,各霸一方,戰爭連綿不斷,中華大地四分五裂,要想把中華大地治理得井然有序,必須像吐絲的春蠶那樣,前亂而後治,必須走出太行山,到文明列國的齊魯稷下學習掌握治國本領。


荀子將想法告訴父母,父母開始總擔心兒子尚小,外面太亂,放心不下。後經過荀子再三解釋,深明大義的父母終於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冬去春來,荀荻擇一吉日,為兒子準備了盤纏行頭,叫一心腹人陪同,荀子含淚告別了父母、鄉親;告別了眾小夥伴;告別了山清水秀的八特荀家莊,徒步踏上遙遠的齊魯大地。


06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探 親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荀子離開了家鄉八特荀家莊,在齊魯潛心研究學文四十年左右。因學問博大,尊為“最為老師”,曾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祭酒”當時為學宮之長,相當現在的大學校長),後因秦王聘,西遊入秦,稱秦國“百姓樸,其聲樂不流俗,百吏素然而治之至也”。後返回趙國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前,以為“用兵攻戰之本在乎一民”,“ 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並向趙孝成王提出許多國事上、政治上的建議,被趙孝成王待為上客,並加封為上卿。


趙廷議兵後,荀子順便回家鄉八特一趟,聽說“名人大人物”荀子回家了,八特村上下沸騰了,鄉親們與荀子憶童年,聽民情,講趣聞,請荀子講述天下大事和治國方針,令眾鄉親大開眼界。


在短短探親的日子裡,鄉親們盛感荀子的功德,東家請西家叫,一日三餐不重樣,鄉親們拿出家鄉釀的米酒,野兔、山雞、獐、狍、豬牛羊等佳餚款待荀子,用拽面、抿吉、糖糕、菜角、粘糕、燒麥、餃子等來招待貴人。臨別前,荀子在眾鄉親陪同下,到父母祖塋前再次祭祀……


07

峰峰有個八特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懷 念


秦滅趙前,八特村人首先想到荀子曾“趙秦訓令”,斥責過秦王,秦必來報復屠村。便秘密將荀氏族人護送到河南滑縣及黃河流域,隱姓埋名,隱居下來。隨後又將堅立在南山廟頂趙王宮內的藺相如廉頗親賜八特村名的石碑推到、深埋。因碑上書寫著八特藺相如、荀況的大名,八老還商議並告知村人“對外稱荀子不是八特村人,我們不知道荀子是什麼人,凡是洩露秘密者按照村規嚴懲”。以上措施有效地保護了荀子、藺相如族人的安全。八特村人對荀子的懷念,還體現在輩輩相傳的祖訓:“咱這裡有人家荀氏的田園,啥時人家說要,當要施還於人。”八特村已故村支書齊治文曾言:“從八特村走出千古偉人——荀子,是咱八特的榮幸,等將來村裡條件好了,一定要為荀子豎碑,塑像、建祠堂。”


如今,八特村雙委積極探索利用荀子的名人效應和八特村幾千多年的豐富文化礦藏發展旅遊業,申報古鎮、古村落,豎荀子像、立荀子碑、建荀子祠堂,荀子故里一條街等,全面發展弘揚荀子文化,全力打造好荀子文化,帶領村民走美麗鄉村之路,走共同富裕的八特夢!

來源 微觀峰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