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令禁止厚葬之風,東漢明帝時人口成倍增長,迎戰亂後的天下大治

光武中興,劉秀登基十二年之後,國內的軍事動亂才算徹底平息,社會生產開始恢復。光武帝劉秀之後,

其子漢明帝開“明章之治”的天下大治局面,東漢一朝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人口得以迅速發展。

明令禁止厚葬之風,東漢明帝時人口成倍增長,迎戰亂後的天下大治

明令禁止民間厚葬之風

公元69年,永平十二年五月,漢明帝賜天下男子爵位每人兩級,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級,流民和沒有記錄在案的每人一級,鰥、寡、孤、獨等生活困難的,每人賜粟三斛,以惠天下之民。

同時,漢明帝下詔,評述當時民間的喪葬風俗。

本應“喪貴致哀,禮存寧儉”,然而當時的民間送終風氣,卻是競相攀比,越來越奢靡,耗費巨大,導致活著的人沒有一丁點的積蓄,而所有的財力都耗費於墳土之上;臘日祭奠祖先拿不出像樣的祭品,而牛羊牲牢等,全部用於喪禮的祭奠之上。

昔有曾參、閔損在長輩生前竭力奉養,孔子葬子,有棺無槨。而當今的喪葬風俗,揮霍幾代人的積蓄用於葬禮,子孫飢寒交迫而不能自存,這豈是去世的先人祖輩願意看到的?

漢明帝命有司申明科禁,制定條文下發郡縣,限制民間的厚葬之風。

厚葬之風需要被禁止,同時,也反映出,東漢明帝一朝,社會生產已經恢復和民間財富已有積累。

明令禁止厚葬之風,東漢明帝時人口成倍增長,迎戰亂後的天下大治

惠天下之民,治理黃河,百姓殷富

漢明帝劉莊,是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個兒子,母親陰麗華,少年聰慧,十歲而通《春秋》,建武十九年被立為皇太子,師從博士桓榮,學通《尚書》。

劉秀去世之後,年三十歲的劉莊即皇帝位,繼續沿著光武帝的“柔道”之路治國理政。

漢明帝繼位之後,繼承劉秀的輕徭薄賦的政策,與民休息,社會財富得以迅速積累。

漢明帝多次下詔賜天下民人爵位,賞賜貧困不能自存者糧食,賜天下三老酒和肉。

《禮記》有言:六十曰耆,七十曰耋,漢明帝一朝,命有司存耆耋、恤幼孤、惠鰥寡,收養那些生活不能自給的特殊人群。同時,寬減刑罰,允許犯者以財自贖。

在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徭役、減輕刑罰之時,漢明帝親耕籍田,並令地方官吏引導民間百姓勸課農桑,同時修建農田水利,大力治理黃河。

自西漢末年至東漢初,黃河經久失修,水患不斷,黃河沿岸兗州、豫州百姓怨嘆。

漢明帝永平十二年,朝議修渠築堤之事,水利專家王景入朝陳言水利之事,漢明帝賜王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和錢財衣物,徵發士卒數十萬人,投入到轟轟烈烈的修渠築堤治理黃河行動之中。

自滎陽以東,直至入海口千餘里,黃河經治理之後,無復潰漏之患,耗費財物百億計。渠成,漢明帝親自巡行,王景因治水有功,三遷為侍御史。

明令禁止厚葬之風,東漢明帝時人口成倍增長,迎戰亂後的天下大治

人口成倍增長,開“明章之治”

經歷了早期的積累階段,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王莽末年流民四起,千里餓殍而人相食,及至光武帝劉秀以“柔道”治國,野谷少而田畝漸興。

光武帝劉秀實行度田,丈量天下土地,登記全國戶數人口,至光武帝末年,全國登記在冊的戶數達四百二十多萬戶,人口兩千一百多萬人。

漢明帝承光武之制,大力實行輕徭薄賦、寬減刑罰,在位十八年,天下戶口人數激增,達到戶數五百八十多萬戶,人口三千四百多萬人。

漢明帝四十八歲去世,其子漢章帝繼位之後,天下人口繼續增加,在位十四年,章帝一朝,天下戶數已經達到七百多萬戶,人口四千三百多萬人。

漢明帝、漢章帝兩代,短短三十年的時間內,天下人口數量翻了一倍不止,戶數人口的增多,最能反映社會的穩定與財富的積累程度。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後世合稱兩帝時期為“明章之治”。

明令禁止厚葬之風,東漢明帝時人口成倍增長,迎戰亂後的天下大治

自劉秀開國,經歷過戰亂之後,九州大地,再次迎來“大治”的安定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