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回憶殺:你最想回到哪個教室上課

教師節回憶殺:你最想回到哪個教室上課

叮鈴鈴……

“上課!”“起立!”“老師好!”

每當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我們都會懷念起自己那簡單美好的上學時光,想念考試準備不足時的手忙腳亂,想念與我們拼力爭奪課桌地盤的可愛同桌,更加想念對我們諄諄教導、用心用愛點燃智慧火花的老師。

又是一年教師節,每年的今天,都特別想回到魂牽夢繞的校園,回到那間老教室,坐在第一排望著黑板,聽粉筆與黑板摩擦的吱吱聲,看一個熟悉的身影微笑著轉過身。

於是,那些與老師有關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

在記憶中,

TA每天伴著朝霞走向講臺,又頂著滿天星星迴家。

在記憶中,

TA的板書永遠那麼整齊,一筆一畫、一圈一點都附上了知識的生命力。

在記憶中,

TA的手上、肩上永遠粘著粉筆灰,雙鬢被染白。

在記憶中,

TA一直是副臉上嚴肅、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的模樣……

親愛的老師,您現在還好嗎?

現在的教室早就變了模樣,

黑板換成了屏幕,粉筆變成了電子板書,

小小的教室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但您的偉岸與遼闊永遠裝在記憶中的那間教室裡。

今天,小編帶你回憶一下那些年我們經歷的教室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

70年代

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物質極度匱乏。一個不大的房間、一塊缺損的黑板、一張破舊的木桌講臺、幾張高低不平的課桌、幾根腿腳殘缺不全的木凳就構成了當時的教室。在大多數的鄉村,教室的條件更差。但老師依然孜孜不倦地在破舊的黑板上寫個不停,學生們仍然認真地汲取知識。


教師節回憶殺:你最想回到哪個教室上課

80年代

大部分學校的教學條件稍有改善,桌椅板凳殘破現象減少了許多,黑板也大多用上了固定的水泥黑板,雖然光滑、反光、粗糙又費粉筆,但依然托起了億萬寒門學子的青春求學之夢。

教師節回憶殺:你最想回到哪個教室上課

90年代

萬物蓬勃發展,教室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學校建起了二三層的小樓,牆面也變成了白色。有了像樣的講臺,有煥然一新的桌椅板凳,有帶來光明的電燈,有解除熱氣的電風扇。老師們不再只依賴於課本和練習冊,會給學生們收集各種各樣的試卷、資料進行輔導學習。

教師節回憶殺:你最想回到哪個教室上課

00年代

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教室裡開始出現多媒體設備,部分教室裝上了投影、音響等設備。除了傳統的紙質材料,老師可以運用圖片、視頻輔助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教師節回憶殺:你最想回到哪個教室上課

10年代

教室的科技化水平越來越高,不僅有先進的硬件設施做支撐,還根據新式教育理念設計,更富科技感、更具人性化。除了傳統的投影機外,部分教室裝備上了大屏觸摸一體機、交互電子白板、空調系統等設備,打造智慧教室。老師用手指直接在液晶屏上寫板書,代替了傳統的粉筆,同時也可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和信息技術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

教師節回憶殺:你最想回到哪個教室上課

新時代

如今教學設備不再是簡單的應用技術疊加,科技已迴歸人性,更加關愛老師的身心健康,尊重老師的使用習慣,堅守教育本心。以微講師智能講臺為核心的新一代多媒體教室的出現,輕鬆實現了無塵教室、雙屏教學、精細板書、隨堂錄播、互動教學,推動傳統課堂教學改良升級。停電也能書寫的液晶光能板取代了傳統黑板,電子板書取代了吱呀作響、粉末濺落的粉筆,智能講臺取代了傳統的講臺,老師不再束縛在三尺講臺上,可走進學生中開展互動授課。雙屏教學,擴展的不僅僅是視野,更是教學的無限可能。不同年齡、不同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教師,都能在這樣的教室裡輕鬆實現多媒體教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直觀,教學更加行之有效。

教師節回憶殺:你最想回到哪個教室上課

時光流轉,教室記錄著時代發展的變遷,反映的是教育條件的不斷提高,以及老師教學手段的變化,見證的是我國教育的逐步發展,續寫的是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但無論教室如何改變,不變的是老師對教學的執著和對學生的熱愛。

在我們的學生生涯中,會呆過很多教室,會遇到很多老師,每一間教室都有不同特點,每一位老師都有獨特魅力,但是一定會有那麼一位好老師,有那麼一間特別的教室留在你的記憶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