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今天,我們開始進入《蘋果酒屋的規則》正文部分。接下來的幾天,達令會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這本700多頁的故事如何一步步發展到最後。荷馬怎樣打破規則,堅定信仰,遵循自己的內心,憑藉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有用的人。

今天的解讀中,我們會看到荷馬從出生到意識到拉奇真正從事的工作這一段時期發生的故事。

成長經歷雖然曲折,荷馬最終卻長成了一個心中有陽光的大男孩,並且用自己的微光照耀了別人

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01 把孤兒院當家的孩子

20世紀初,在美國緬因州的聖克勞茲孤兒院裡,隨著一聲啼哭,我們的主人公出生了。

護士安琪拉用自己父親的名字和自己養的貓咪姓名給他命名:荷馬·威爾士。

聖克勞茲曾經被森林覆蓋,鬱鬱蔥蔥。隨著造紙公司的光臨和擴張,樹木被砍伐掉,剩下滿目瘡痍,同時流動的男性工人增加,也給聖克勞茲的服務行業帶來了活力。

等到樹木被砍伐得差不多的時候,造紙公司搬遷,只給聖克勞茲留下一片灰濛濛的天地、年老色衰的服務業女人以及一群不知道父親是誰的孤兒。

一個稍有文化的女人給緬因州州立醫療檢查委員會寫信求助,年輕的拉奇醫生帶著好奇前來,在20世紀的開端,創立了聖克勞茲孤兒院。

一九二幾年,荷馬·威爾士出生的時候,拉奇醫生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戰短暫離開過孤兒院,其餘的二十多個年頭,一直住在這裡。

除了替人接生之外,拉奇醫生同時也是孤兒院男孩部的負責人。在聖克勞茲,拉奇醫生還扮演著一份秘而不宣的工作,這讓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的地方。

對於荷馬,拉奇醫生唯一的告誡是:做一個有用的人。


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荷馬似乎自小就聽懂了拉奇醫生的話,做一個有用的人,不給旁人帶來負擔。

陰差陽錯的,正因為他的這種考慮周全,荷馬先後經歷了四次領養,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荷馬不得不回到孤兒院來。

第一次領養荷馬的是一對寂寞的夫婦,原本想著有了孩子家裡能夠增添一點人氣,誰知道荷馬根本不知道哭泣。每天早上夫妻兩醒過來,沒有聽到孩子的哭鬧聲,擔心孩子有意外。最後發現荷馬寧願隱忍著痛苦,也不會因為飢餓大哭。夫妻兩人覺得荷馬有問題,放棄了領養。

第二次領養他的夫妻常常打荷馬,逼得荷馬學會了哇哇大哭。荷馬發現這家人希望他做一個愛哭的孩子,於是就善解人意地用自己驚天動地的哭聲來證明自己,吵得三里瀑四鄰難安。

荷馬愛哭的故事傳到了孤兒院,荷馬在三里瀑的養父母家中被虐待了六個星期之後,拉奇醫生把荷馬接了回來。

他很難弄懂人們對待孩子時的態度:為什麼有人自己不想要孩子,卻強迫別人必須把孩子生下來?有些人以為自己想要孩子,但是又不願意好好對待孩子?


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第三次領養荷馬的家庭很完美,男人是教授,家中還有幾個孩子,大家相處融洽和睦。

荷馬很適應新家庭的規律,孤兒喜歡這種不變的日復一日的安定生活。等到荷馬更大的時候,他才明白這個家中充滿了客套的表演,大家道貌岸然,生活又極其簡單乏味。

一次家族聚會的時候發生了意外,教授的孫子想要侵犯荷馬,荷馬下意識地用哭聲避免一場悲劇。教授夫人來詢問緣由,教授孫子惡人先告狀,作為孤兒的荷馬捱了一頓狠揍。在被關完禁閉和接受訓導之後,荷馬逃回了孤兒院。

第四次領養荷馬的是一對熱衷於體育的養夫婦。這對快樂的夫妻喜歡驚險刺激的戶外活動,正式領養荷馬之前,他們決定帶著荷馬去緬因州的北部森林看駝鹿。

他們在河流邊上紮營,第二天一早,夫妻兩人綁好安全鎖到湍急的溪流裡游泳時,被卷著幾百根木材洶湧而至的溪水沖走。一輛運木材的卡車將荷馬送回聖克勞茲孤兒院。

拉奇覺得,因為他和安琪拉、愛德娜護士對荷馬的愛太濃重,荷馬已經把孤兒院當成了家,荷馬將永遠屬於聖克勞茲孤兒院。

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02 成為有用之人

荷馬也上過一些學,但是斷斷續續不成系統,反而是拉奇醫生每晚上孩子們閱讀讓他很感興趣。他們聽過《遠大前程》、《大衛科波菲爾》,一來是拉奇醫生喜歡狄更斯,再有就是這兩本書都是以孤兒為題材的,更適合孩子們。

荷馬十二歲開始,學著管理起孤兒院來。他學習能力很強,所有的事情他很快學會並且瞭如指掌。

他成了一個能人,男孩部的孩子知道,女孩部也清楚。

孤兒院裡的工作包括了兩種:一種被稱之為上帝的工作——接生;另一種被稱作魔鬼的工作——墮胎。不過,在拉奇醫生和護士們看來,這兩者都應該屬於上帝的工作,並沒有哪一種是邪惡的。

他們擔心的是,荷馬一天天長大,在孤兒院裡承擔的事物越來越多,他遲早會發現孤兒院的秘密。也許他會從垃圾堆裡看到已經成型的胎兒,也許他會發現來孤兒院的婦女們有的大腹便便,有的卻與常人無異。

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荷馬十三歲的時候,送垃圾到焚化爐的路上,從垃圾桶裡掉出一個胎兒來。荷馬對著地上這個半透明胎兒看了好久,最後捧著它去找拉奇醫生。

“這是什麼?”

荷馬的詢問讓拉奇意識到,自己既然從事上帝的工作,就有義務教育荷馬,讓他學會明白是非。

至此,荷馬明白了來聖克勞茲的女人,要麼是來生下孤兒,要麼是來弄掉孩子。

荷馬還承擔了一份有意義的工作,替代拉奇醫生,在男孩部朗讀《大衛·科波菲爾》。

這天他讀到這樣一句:“我是否應該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還是讓別的什麼人來駕馭我的命運。”

拉奇每天晚上都會留下他的祝福:“晚安,緬因州的王子們,新英格蘭的國王們,晚安!”

曾經荷馬從來沒有懷疑過,他跟每個孩子一樣在拉奇醫生的祝福聲中,幻想著貴族的樣子。

即便他們從一出生就在聖克勞茲,但是拉奇醫生的祝福總是充滿了希望。在他心中,他自己成了王子,拉奇醫生就是那個他要抬頭仰望的國王,聖克勞茲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這時候的荷馬,還沒有想到自己的命運該往哪個方向駛去。在聖克勞茲,拉奇醫生就是最高法典,他製造了一些列規則,其他人照著規則走下去就好。

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03 心中有陽光,才能成為別人的陽光

女孩部有個女孩美洛妮,她個頭比荷馬大,已經進入了青春期。

與荷馬的謹慎、自控比起來,美洛妮個頭大,同時情緒也更大。她先後經歷過六次領養無果,美洛妮似乎總是處於一種憤怒情緒中,從年齡、體型如、脾氣上來看,她都是女孩部當之無愧的大姐大。

荷馬為男孩部讀書之後,也被邀請到女孩部去讀書,他為她們讀《簡·愛》。

第一天,當他讀到:“簡·愛歡欣地想,生活對我畢竟也有陽光普照的時候。”美洛妮突然大叫起來,她對孤兒院裡陽光普照這樣的詞語無法接受。

第二天晚上,荷馬再來的時候,美洛妮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陽光”。

美洛妮是四歲左右被父母遺棄在孤兒院門口的,沒有人知道她過去經歷過什麼。她脾氣暴躁,總是動不動就會生氣。

跟美洛妮比起來,荷馬出生在醫院,並且一直受到拉奇醫生、安琪拉和愛德娜護士的喜愛,他雖然沒有父母,但是卻得到了來自拉奇父親般地疼愛。

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荷馬身上有種平靜和淡然,美洛妮雖然作弄他,指使他去偷孤兒院的檔案,但是美洛妮心中對荷馬卻是多了一份奇怪的感情。

她並不懂表達,但是她以為拉奇醫生就像一個聖人,而荷馬最終也會像拉奇醫生一樣,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這個沒有感受過親人疼愛的怪女孩,對世上的一切事情充滿憤怒,但是她卻把心底對美好的幻想都孤注一擲地投射到荷馬身上。

因為,她能從他身上看到陽光,看到希望。

美洛妮慫恿荷馬去醫院查自己生母的消息,發現拉奇醫生並沒有留存任何一個來孤兒院生孩子的女人的信息。

絕望的美洛妮單方面跟荷馬約定,荷馬不能揹著她一個人離開聖克勞茲。這個承諾成了美洛妮安心留下的一點安慰,她把荷馬的沉默當成了一種默許。

生活中,有的人即便在絕望的情形之下也依然能夠保持積極心態。但是,每一個難以相處的人背後,必然也承載著別人沒有經歷過的痛苦。

我們無法去苛責美洛妮,幸好她的世界出現過一個帶著希望的男孩子“荷馬”。

而荷馬,雖然是孤兒,從來沒有缺少過愛。正是來自護士和醫生的愛,讓他感受到母愛的柔情和父愛額濃厚,他心底的陽光來源於這些愛著他的人。

今天的解讀到此結束,在明天的解讀中,我們會看到荷馬做出去追尋自我的決定,敬請期待。


他一出生就是孤兒,被領養4次無果,卻活成了別人心中的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