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夫人》丨這個日本女人憑啥成為普契尼的心頭寶?

以音樂的名義 講述有溫度
的故事

1904年2月的某一天

普契尼的歌劇 《蝴蝶夫人》

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首演

《蝴蝶夫人》丨這個日本女人憑啥成為普契尼的心頭寶?

▼▼▼

故事發生在1900年前後的日本長崎,女主人公巧巧桑清純如水,因家道中落淪為藝伎。男主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因要在長崎停留數年,便想找一位日本妻子。殊不知他每到一處都尋找臨時夫人,所謂婚姻就是聊以消遣。

《蝴蝶夫人》丨這個日本女人憑啥成為普契尼的心頭寶?

這部由意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切尼作曲,雷基·伊利卡及喬賽普·賈科薩撰寫劇本的歌劇《蝴蝶夫人》,以巧巧桑婚後獨守空房,等來背棄,最終自殺為結局。劇情根據美國作家約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說《蝴蝶夫人》和法國作家皮埃爾·洛蒂的小說《橘子夫人》改編。

其本質是透過一個純真生命的枯萎來對戰爭年代崩壞的道德加以反諷。巧巧桑在日語裡本為蝴蝶之意,因此巧巧桑也被稱為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丨這個日本女人憑啥成為普契尼的心頭寶?

“人們腦海中能期待的最好的蝴蝶夫人”

——《維也納日報》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這部

令人心碎的悽美歌劇

美日兩國國歌,日本民歌,都被普契尼編織在這個異國悲戀中

在《蝴蝶夫人》的音樂中,

普契尼運用了大量已有的音樂素材。

美日兩國的國歌,日本的多首民歌

都被他巧妙地編織在旋律中。

如巧巧桑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樂隊奏日本民歌《獅子舞》的旋律,在女伴的合唱聲中,喬喬桑唱著《廣大的碧海藍天》登場。當講述自己身世時,《獅子舞》的旋律再次響起。

輕浮的美國佬

Dovunque al mondo

此曲的前奏採用了美國國歌的旋律,作為劇中代表平克爾頓的主題,美國國歌還會多次出現。

過來,我的愛人

Vieni, amor mio!

這首二重唱中採用了日本民歌《櫻花》的旋律(大概在音頻1分零3秒)。

夜晚到來了

Viene la sera

接下來連著三首都是難度極大又異常優美的“洞房”二重唱。

你秋波般的眼睛

Bimba dagli occhi pieni di malia

請愛我吧

Vogliatemi bene

晴朗的一天

Un bel di vedremo

堪稱《蝴蝶夫人》中最著名的一首詠歎調,堅信丈夫會歸來的巧巧桑。

搖動那櫻樹的花枝

Scuoti quella fronda di ciliegio

誤以為平克爾頓回來是為了和自己團聚的巧巧桑與侍女鈴木用花朵將房間裝飾一新。

再見了,可愛的家

Addio,fiorito asil

普契尼曾表示要不是因為這首2分鐘詠歎調,“世紀男高音”卡魯索當年是不會出演平克爾頓的。

光榮的犧牲

Con onor muore

巧巧桑拿出父親的遺物——一把短刀,讀著上面的銘文“若不能榮耀地生,毋寧榮耀地死”。

《蝴蝶夫人》丨這個日本女人憑啥成為普契尼的心頭寶?

為愛而生,如花綻放,似霧消散《蝴蝶夫人》,普契尼真實的“真實主義”

《蝴蝶夫人》丨這個日本女人憑啥成為普契尼的心頭寶?

關於《蝴蝶夫人》這部歌劇有許多種解讀,有關於西方的文化傲慢,也有關於西方人的東方女性情節。至少說《蝴蝶夫人》講述了一個異常真實的故事,類似的故事似乎在它問世的100多年間不停地在真實的歷史上上演,二戰、越戰、朝戰……甚至由此催生了音樂劇《西貢小姐》

多位飾演過蝴蝶夫人的歌劇女伶都表示過如果自己是巧巧桑,她們才不會自殺,當然是揮刀怒斬渣男,就算償命也不虧。這就顯示出了劇本安排的巧妙,這樣的“玉碎”恰恰是日本民族性的真實

《蝴蝶夫人》丨這個日本女人憑啥成為普契尼的心頭寶?

日本美術家兼文物收藏家中村不折曾表示:“比起榮耀、燦爛,日本人更喜愛靜寂無常

的東西。”蝴蝶夫人就如櫻花一般,傾情綻放,默然凋零,在命運的洪流中以柔弱的身軀默默順從、忍耐、抗爭,在死亡的剎那如櫻吹雪般消散,絕望至極,美麗至極。

“山櫻倩影縈魂夢,無限深情屬此花。”蝴蝶夫人的一生悽美而短暫,卻讓人們不時回望為愛而生的她,似乎正與枝頭的早櫻一起盛放。

你看,一年的櫻花季又要來了。

《蝴蝶夫人》丨這個日本女人憑啥成為普契尼的心頭寶?

來源:江南藝

編輯:南歸

審核:西遇

聲明: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不代表我站觀點。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轉載:本站為開放平臺,轉載請訪問轉載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