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眾所周知,中國是禮儀之邦,文化之國,我們的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流傳最久,記錄最為詳實的文明,我們民族的驕傲與自信,來自於世代流傳的文化底蘊。在這片神州大地上曾經誕生過很多學派,很多宗教,但是能被世人接受且真心信仰的卻不多,道教就是其中之一。

《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01 一本書講述道教的宗旨與信仰

《道德經》之所以被道教奉為經典,是因為這本書是道教創始人老子編著的,但是原文早已不適合當代人的閱讀習慣,齊善鴻教授是南開大學的商學院教授,也是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的副會長,齊教授將《道德經》可謂是權威的教科書。

《齊善鴻將道德經》以一個教師的角度編撰,齊教授並不刻意追求逐字逐句的解釋,而是更在意將書中的內容與實際相結合,讓《道德經》不再高高在上,虛無縹緲,更是更加的真實,實用。書中介紹的內容既遵從老子的精神,又能考慮到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循序漸進,可謂是道教小白入門教科書。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02 何謂道,何謂德,何謂道德

《道德經》的地位如此尊貴的原因不僅因為道教的名氣,還因為它自身內容的更有價值。《道德經》顯而易見是講述道德的,道是天法自然,也就是客觀規律,對於規律要遵守,逆天而行是不可以的。若道融入內心,自然也會一切順遂,萬事勝意,也就是所謂的德,所以道家的理論不是玄學,而是鼓勵人們去發現生活的本質,掌握客觀規律。

但是道德往往是最難把握的東西,道德本身是一種自我約束,人們約定俗成的一些規則,是人們心中的道德規律,生活中人們很難堅定的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面對誘惑往往都會搖擺。所以《道德經》還講述瞭如何守住自己的本心,如何悟道。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03 當今社會生活中的道德經

《道德經》中的很多言論現在生活依舊有著驚醒的作用,比如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就是告誡我們說話要用心,避免禍從口出。職場殘酷,有多少人是因為自以為的直爽,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而導致職場不順,說話務必要講究分寸,與其話多惹禍上身,不如沉默不語,明哲保身。

《道德經》中寫清了道德高尚的行為,也同樣列出了人類的劣根性,老子能夠給予後人以忠告,這些文字雖然寫於八年前,但是卻依舊反應這人們的現狀,我們追求的還翩翩君子,稱讚的還是高尚品德,我們很多行為依舊需要道德經來匡正。

《齊善鴻講道德經》是齊教授的心血之作,潛心研究化成鉛字與讀者見面,也向每一個人介紹老子,介紹道教,介紹道德經。將文學經典化作尋常語言,讓天書借地氣,讓千年智慧流入百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