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人”劉強東

“狠人”劉強東

©深響原創 · 作者|鴻鍵

還是一個宿遷農村娃的時候,劉強東就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我這一輩子不甘抱著QQ聊天、玩遊戲,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玩,我喜歡工作,我希望我一輩子活得能有價值。

這是2014年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後,劉強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為自己的人生定下的註解。劉強東少時QQ尚未面世,但他描述的狀態確實是大多數人的現實,而他,不甘被困於現實。

活得有價值的第一步是為自己找到更大的平臺,劉強東緊緊抓住了農村娃能把握的為數不多的機會——通過高考,考上好大學。1992年,因為聽說人大畢業生更容易當官,劉強東高考後選擇了人民大學,此時他的人生目標是以後當個市長,從而照顧更多的人。

“狠人”劉強東

中學時期的劉強東(左三)

愛折騰的性格在此時就已經得到充分顯現,大學四年,劉強東沒有成為一個乖乖的學生,而是嘗試了許多工作,甚至還開了一家餐館。劉強東開餐館的故事已經廣為人知,但一個細節恐怕不會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因為開餐廳破產,在大學時代的最後一個寒假,在北京的大風大雪裡,劉強東從人大走到北京體育大學找朋友吃餃子。

還是學生就能在90年代做幾十萬的生意,沒錢時為了吃到朋友招待的餃子能在風雪中步行幾公里,勇、猛、莽,劉強東的性格底色在此時就已經顯露無遺。

開餐館破產了,兜裡沒錢,年輕的劉強東此時沒有得到命運的眷顧。同樣是人大畢業生,他的同學有些將要進入體制,開啟仕途,有的則在羨慕的目光中準備出國深造,只有劉強東,還沒畢業就欠了鉅額外債。

和同學相比,大四的劉強東是失意的,但這樣的挫折和他日後面對的挑戰相比並不算大。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劉強東還將多次向外人展現自己從挫敗中重新站起來的能力和勇氣,同時書寫一箇中國商業史上轟轟烈烈的故事。

“莽夫”的眼光

2004年,劉強東做了個看似瘋狂的決定——關掉掙錢的、貢獻了90%利潤的線下門店,All in電商——此時距離他還掉開餐館欠下的24萬外債僅僅過去6年。

為了還債,從人大畢業後,劉強東進入一家日企,除了日常工作還接了很多兼職,兩年內還掉外債後,劉強東延續了自己愛折騰的性格,出來創立了“京東多媒體”,業務是在北京中關村售賣光磁產品。因為講誠信、服務好,京東多媒體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國內最大的光磁產品銷售商。

“狠人”劉強東

早年的京東多媒體門面

就在公司上下準備做大業務,成為下一個國美或者蘇寧時,劉強東卻決定徹底改變發展方向:關掉京東多媒體那些盈利的線下門店,精力全數向線上轉移。

這是今日龐大京東集團的起點,但放在當時情境下卻很難被理解:根據CNNIC的統計,那一年,全國網民數量是7950萬,上網方式是PC,而全國上網設備數不過3089萬臺。零售行業的明星是國美、蘇寧、五星電器等連鎖賣場,就在劉強東剛剛決定轉型線上的2004年,國美、蘇寧兩大家電連鎖企業分別在香港和深圳成功上市。

因此,劉強東的決定在多數員工看來是不解的,不解中,有人選擇離開,留下的更多出於對劉強東的信任,而非看好轉型電商。

砍掉“現金牛”業務去做電商確實冒險,但正是這個“與錢過不去”的決定,成就了今日的京東。勇於冒險的“莽夫”表象下,其實來自劉強東的敏銳觀察。

2003年,京東多媒體因為“非典”不得不在線上開展業務,這次試水讓劉強東發現了線上的潛力和價值:一方面,線上的運營成本比線下低50%;另一方面,電商模式的庫存週轉率也遠好於線下,網友的瀏覽記錄和時間等數據,都能為控制庫存提供參考。

這個觀察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劉強東關於公司發展的全新思考,促成了其作出主動放棄線下利潤的大膽決定——當然,今天我們都知道,劉強東“賭”對了。

類似這樣逆流而動的舉動,劉強東做了不止一次。回過頭看,不斷挑戰既有思維、原定規則,是京東每一個重大發展節點都在經歷的事情。

轉戰線上十年後,京東開啟了上市征程。上市前,自第二次融資戰後固定下的京東月度經營會向所有投資人開放,會上披露的信息程度細緻到京東電話費最多的五個配送站是哪幾個?電話費為什麼高?甚至會提供郵政局打印的話費清單。

隱藏在事無鉅細的信息裡的更深層事實是,自2007年決定自建物流後,劉強東及京東一直揹負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自建物流是京東歷史上最顛覆外界思維的決定,即使是從早期就支持劉強東的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最開始也只同意開通十個城市試點,而且要求京東把相關數據彙報給董事會,董事會看過後再決定要不要在全國鋪開。

事實上,互聯網領域完全不缺各種高毛利的“好生意”,而物流是資產重、利潤薄的“苦活累活”,燒錢做物流讓京東經歷了十餘年的虧損,面臨巨大阻力也要自建物流,再一次展示了“莽夫”色彩的劉強東有自己的思考邏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體驗。

“狠人”劉強東

劉強東決定親自下場幹物流的底層邏輯並不難理解:相比美國7%、日本5%的社會化物流成本,中國的這項數據直到2014年還是17%,物流成本侵蝕了大量的企業利潤,消費者對糟糕的物流體驗也積怨已久。因此,通過自建倉配一體的物流體系,大幅減少貨物的搬運次數,在實現降本增效的同時,也能解決配送體驗問題。

而要實現設想,意味著京東需要在全國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建設倉儲設施、招募配送人員,因此京東物流從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但時至今日,京東物流為京東鑄就的護城河價值已經無需置疑。

今年年初,基於在疫情期間的出色表現,京東物流再度成為拉動京東整體增長的引擎。在收入上,繼2017年向社會全面開放後,京東物流完成了從“企業物流”到“物流企業”的轉型,根據京東物流CEO王振輝的說法,去年京東物流的外部收入已經超過總收入的40%,規模效應不斷顯現。

類似這樣“逆流而上”的決定,在京東的發展史中比比皆是,除了轉型電商和發力物流,京東還有過入局大家電、拓展全品類等大動作。雖然這些動作在當時都遭到了反對,但時間總是證明,劉強東是對的。

故事看上去似乎是與天賦和運氣緊緊捆綁,但對背後細節再挖掘不難發現,眼光精準只是一方面,京東每次逆流而上實現突破的背後,還與劉強東看準了就下重注的性格息息相關。

事業裡面沒有B計劃

如今的劉強東,更多是成熟企業家低調內斂的形象,但在早期,業務上不斷冒險,表達上“口出狂言”的他是一個十足的“戰鬥派”。和互聯網圈愛說“黑話”的風氣不同,劉強東不講高深的理論,不堆砌華麗的名詞,看準方向就押下重注,屢屢以團隊執行力和資本開道,向目標發起衝擊。

這樣的外在看似魯莽,但在最聰明、最精明的一批人——投資人眼裡,劉強東是一塊寶藏。用徐新的話講,劉強東是千里馬,是個有“殺手直覺”的人。

“狠人”劉強東

劉強東和徐新

所謂的“殺手直覺”,指的是劉強東在商業領域超前的戰略眼光。在國內互聯網普遍拿美國“前輩”作為參考的背景下,企業創始人跳出既有思維,觸及本質的能力格外重要。

2009年,京東把商品品類從IT拓展至大家電,之後又繼續拓展至全品類。在原有IT數碼產品已經盈利的情況下,拓品類意味著公司又將陷入虧損泥潭,上市計劃也會推遲,加上美國電商也沒有做這麼多品類的先例,公司內外對劉強東的決定充滿質疑。

但劉強東覺得這事必須做,這個想法源於他長期逛論壇的發現。

出於對用戶體驗的重視,劉強東常會和網友討論,跟客戶吃喝、聊天。在交流中他意識到,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是商品品類多不多,用戶並沒有承諾IT就在京東買,圖書就只去噹噹買,而是更希望能在一個平臺把東西都買全了。此外,如果用戶只能買IT數碼,而不能買食品、衣服、冰箱,消費頻次將非常低。

因此,相比做大業務,拓品類更是為了解決平臺的核心痛點。對於電商行業來說,獲客是平臺最大的支出之一,但如果高價廣告費換來的用戶一年只在平臺消費一次,單客戶消費額將難以提升。更麻煩的是,隨著流量成本越來越高,垂類電商投入產出比的走低幾乎不可避免,這一點在近年垂類電商的窘境中已被驗證。

“狠人”劉強東

如今品類齊全的京東,圖源:京東官網

儘管劉強東沒有提,但他的思路對應的其實是如今盛行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概念、靠日用百貨帶流量的做法則與“高頻帶低頻”邏輯不謀而合。外界很難從劉強東的“大白話”裡找到多少高深的詞彙,但對競爭的本質、用戶的需求,顯然劉強東抓得很明白。

“在我的事業當中,我從來都沒有用過B計劃。如果有B計劃,可能京東就不會像今天這樣成功”,一次在清華的演講中,劉強東如此表示。

看得明白,做得果決。這是劉強東掌舵京東的典型風格,加上他在公司管理上的踏實和守信給了投資人信心,創始人和資方之間總能實現默契,這種信任關係和合作模式在互聯網行業十分特別。

而這樣的風格,同樣延續到了子業務上。

底色的傳承

2014年,有過宿遷任職經歷的泰州市主要領導找到劉強東,希望京東和當地共同打造“醫藥城”,隨後,劉強東相繼派了兩支隊伍過去考察,但考察結論都是“太難了”。

“太難了”對於劉強東來說不足以成為退卻的理由,一直以來,做難做但創造價值的事才是他的行事風格,醫藥和醫療行業現實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價值、機會都是巨大的。聽完下屬反饋後,劉強東也對如今京東健康負責人辛利軍給出了自己的反饋:“你們要麼做成,要麼換人。”

壓力變成動力,此後,接下任務的辛利軍還曾把兩條發展路徑擺在劉強東面前:一條是京東健康繼續做零售,捎帶提供健康服務;另一條是開始做健康服務,同時利用好零售的供應鏈,開闢一塊新的戰場。

只做醫藥電商無疑是最能賺錢的方式,且京東在電商領域優勢明顯,如果京東健康的目的是創造漂亮的財務指標,這顯然是一條捷徑;入局健康領域則意味著大量的技術投入和“苦活累活”,但診療並不能直接帶來收入,遠沒有“賣藥”來得那麼直接。

“狠人”劉強東

京東健康的業務模型(圖源招股書)

劉強東選擇了後者——“幹就要幹得徹底,如果京東要進入健康產業,就要剝離出來,按照它自身的規律來發展,而不是跟著零售走。”

無獨有偶,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京東數科(前身為京東金融)的發展歷程中。

2013年底,如今的京東數科掌門人陳生強和劉強東在紐約聊到做金融,陳生強問劉強東有什麼要求,劉強東說:第一個點就是做最長久的生意,一定是最苦的大家不願意去做的;第二,如果可以掙100元,掙70元就夠了,另外30元別掙。

前者好理解,京東過往做自營、發力物流都是例證,後者似乎有些違背商業邏輯,但如果結合從京東早期延續下來的“十節甘蔗”理論一起看,“有錢不賺”其實是完全合乎理性的做法。

在創業早期,京東的定位是用技術做供應鏈服務,劉強東將供應鏈分為創意、設計、研發、製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後等十個環節,其中前五個歸品牌商,後五個歸零售商。根據“十節甘蔗”理論,企業想要取得更多利益,靠的是進入更多產業鏈環節,而不是最大化某個環節的收益,壓榨屬於其他環節的利益,因為這樣的模式非但不可持續,還很可能被新入局者顛覆。

“狠人”劉強東

也就是說,京東做“苦活累活”是為了拿下更多的“甘蔗節”,放棄“30元”則是為了做更長久的生意,而這一點不僅體現在京東零售上。

京東數科、京東健康、京東工業品,這三個獨角獸和集團的“底色”幾乎一脈相承。顯性上,獨角獸早期的業務發展都和京東的電商、物流基礎息息相關,京東數科的金融業務、京東健康的醫藥零售、京東工業品的物流支持皆是實例。

更深層的傳承體現在業務思路上,和集團一樣,三隻獨角獸做的也是行業裡最難的部分,試圖真正提高行業效率,為客戶帶來好的體驗。對應著“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定位,京東在孵化獨角獸的同時,相關理念和能力也隨之進入到更多領域。

“我的商業信條永遠就是:只要你的商業模式能夠解決社會問題、能夠創造價值,你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所以我可以等五年、十年,我無所謂。”在與吳曉波的對話中,劉強東曾如此描述他的商業信仰。

2020年,劉強東幾年前撒下的種子進入收穫期:在資本市場,“京東系”獨角獸刷足了存在感,而無論是正在衝刺IPO的京東數科、京東健康,還是估值20億美元的京東工業品,背後都和劉強東的意志息息相關。

回顧近30年的發展,劉強東如願以償,沒有成為在打遊戲玩手機中度日的普通人,他創辦的京東已經定義了人們的部分生活,而他發掘的獨角獸,還在持續拓展邊界。

狠人劉強東,故事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