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13歲的王康宇是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勺湖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小學生,

他在疫情期間發明了一種神奇的防霧口罩。

2月1日,王康宇利用學習之餘,正式開始研究起新型口罩的設計。  

幾天後,王康宇研究出防眼鏡起霧口罩的初步方案。“原理是通過在口罩邊緣處增加阻氣帶,反向貼合在鼻樑上,使得向上呼氣氣流壓迫阻氣帶貼合至皮膚上,從而防止呼氣向上衝到眼鏡片上造成霧氣。”

2月8日,王德全協助兒子提交了專利申請書。2月1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以王康宇為申請人的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圖|專利證明

今年2月14日,王康宇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受理申請通知書,並無償捐獻給了一家口罩生產廠家。

據瞭解,王康宇的父親王德全是一名獲得4項發明、1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青年創新達人,受父親的影響,王康宇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就愛動腦筋肯鑽研。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設計靈感主要來源於兩件生活中的小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我在家看電視,看到鍾南山院士戴口罩接受採訪時眼鏡上起霧;第二件事情是我和爸爸在院子裡戴口罩打羽毛球鍛鍊時,眼鏡上也容易起霧氣。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對戴眼鏡的人來說的確有些不方便。

孩子對興趣的探索背後,其實就是創造力的來源。

孩子的創造力,超乎你的想象

我們總以為孩子整天只知道玩,卻不知道,他們擁有無窮的想象力,可以天馬行空;他們的創造力,也可能超乎你的想象,甚至做出很多成人想都沒想過的驚豔之事,讓人拍案叫絕。

前幾日,陝西延安的一位老師拍了一段視頻,教室裡同學們在認真學習,有一位同學桌子上的扇子引起了老師的注意。

走近一看,扇子竟然是自己上下搖擺,老師介紹說,自動扇子是這名學生自己創作的。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炎炎夏日,對於怕熱的人來說是非常難以忍受的,而這位同學卻突發奇想,自己研發自動扇子,腳動式操作上下搖擺,為自己送上絲絲清涼,真是滿滿的創造力!

還有一個更厲害的學生,發明一堆了“神器”。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12歲的王立潮,是宿遷市的一名小學生,年紀雖小,但已經發明瞭近20件作品,冬夏兩用坐墊、樓梯拖把、家用摺疊逃生籠等等。

他的很多作品,大多是對生活物品進行改良設計,每一樣都源於生活中的小事,但每一樣都堪稱“神器”。

孩子的創作力是與生俱來的,常常被我們忽略的東西,孩子們卻能用創造性的方法,把想象變成現實,讓生活變得更方便、更美好。

保護好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對興趣的探索背後,其實就是創造力的來源。孩子的創造力與好奇心一樣,都是天生就有的。正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如果不是他對蘋果落地產生了好奇心,就不會有之後的一系列的思考,那麼也就不會有萬有引力的提出。

每一個小孩子腦子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奇妙的世界,著名教育家麥考萊也曾說過,“在所有人中,兒童的想象力最豐富”。

美國教育家Ken Robinson曾經說過一組數據:三四歲時,大部分小朋友的創造力達到了天才級,到了小學階段,只剩下1/3的小朋友還擁有天才級的創造力,到了青春期,僅剩下1/5......隨著這些孩子年齡的漸長,創造力會慢慢枯竭。

而且,在人工智能發展越來越成熟的今天,人類在很多方面都受著巨大的威脅,按部就班的讓孩子讀書成長,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該引起父母和學校注意的應該是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馬雲也說:“未來30年的業務核心在於創造力。因此,很多事情已經改變了。教育,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我認為不能只教知識,機器學知識更快。”

作為家長,一開始就要好好對待孩子的好奇心和各種奇思妙想。要尊重孩子,讓他們去發展自己的興趣;要熱情地鼓勵孩子,讓他們自己去發展前進;要及時地幫助孩子,讓他們能不灰心不放棄。

創造力,是未來人才必備的核心能力

美國“創造力之父”保羅·託倫斯說:“創造力與成就成正比,這個預測指標,比智商等其他因素還要準。”

迄今為止,在諾貝爾獎得主數量上,哈佛大學以160位的數量高居世界各大學榜首。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有人曾在中外校長論壇上問哈佛校長:哈佛青睞什麼樣的學生?

他說:哈佛需要知道一個學到了很多知識的學生,是否也具有創造性;他們是否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動力,去探求新的領域;除了學生本專業的領域,學生是否關心其他領域的東西,是否有廣泛的興趣……

可想而知,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誌,而創造力,就是未來人才必備的核心能力。所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可以從三個方面開始。

(1)不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英國科學家培根說,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問則是孩子求知慾發達的標誌。好奇心強的孩子,往往喜歡刨根問底、喜歡拆東西、搞破壞。

科幻作者呂默默曾說,他小時候父親經常給他一些玩具,但小汽車、小飛機到手裡三天必被他拆散,再重裝一遍。

但他媽媽很“佛系”,從來不打擊他的好奇心,她說“買都買了,你拆就拆了,我也不管了。”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正因為童年的好奇心得到啟發,對他影響很大,所以對科普和科幻很感興趣,到現在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創作。

當發現孩子有喜歡提問、喜歡拆東西這些行為時,家長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而是讓孩子去探索,探索的同時也會激發孩子的興趣愛好。

(2)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真正的興趣愛好,也會帶領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梅伊·馬斯克在她的自傳《女人的計劃》中寫道,長子埃隆·馬斯克,從小對機械、電腦很感興趣,她非常尊重和支持孩子的愛好,併為兒子買來一臺電腦。

後來,兒子編寫了一個遊戲,梅伊還鼓勵他把遊戲稿投給電腦雜誌,因此還獲得雜誌社五百元的獎勵,這讓兒子信心倍增,對電腦更加感興趣。

現在的埃隆·馬斯克,已成為當今最傑出的科技大亨之一。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好的興趣愛好,會促進孩子的學習動力,孩子在興趣愛好中有所收穫時,更會激發孩子的信心,從而催促孩子不斷進步。

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過分干涉,讓孩子在興趣愛好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3)引導孩子創新思考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費曼,曾做過《在底部還有很大的空間》的報告,提出了著名的“費曼設想”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鐵棒磨成針”,我們的思維都是,把這個大的物件加工,或拆分成小的。而費曼就提出,把很小的東西加工成大件,思維完全倒過來,即反向思考,逆向思維,而納米技術,就是根據費曼設想來的。

創新思考,就要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把思維轉換一下,即轉向思維,轉向思維包括,前向思維,後向思維,由上而下的思維,由下而上的思維,逆向思維,還有借腦思維,即借別人的大腦來思維,這些都是創新思維。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因此,引導孩子創新思考,家長可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讓孩子從多角度看問題,多進行思維轉換的訓練。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少年說》中,四年級的王奕瀟,他很喜歡搞設計發明,還曾設計製造“殲35戰鬥機”,但媽媽卻總是說他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而爸爸卻說,孩子是在搞科學發明,並一直鼓勵和支持他的創作。

爸爸的肯定和支持就像一劑良藥,保護了他的創造力,既激發了學習動力,也給增加了他的信心。

擁有創造力的孩子,思維敏捷活躍,能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發現別人不曾留意的細節,並能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重點是創造力,是未來人才必備的核心能力,所以作為父母,多鼓勵孩子去創新,讓孩子從小擁有創造力,未來才會更優秀。

小學生髮明防霧口罩申請專利受理,無償捐給口罩廠家,父母有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