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联手!拼多多国美"拼单",这是要"飞"了吗?

继阿里携手苏宁后,又一新电商巨头与零售巨头宣布联手。

4月19日晚间,中国家电连锁零售巨头国美零售公告宣布与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正式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拼多多以总计2亿美金的可转换债券方式对国美进行战略投资。

4月20日,国美通讯股价涨停开盘,港股国美零售开盘涨32.88%。

拼多多国美"闪婚"

4月19日,拼多多宣布认购国美零售2亿美元期限三年的可转债,票面年利率为5%。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215港元,较公司股份于4月17日收市价每股0.73港元溢价约66.44%。如最终全部行使转换权,拼多多将最多获配12.8亿股国美新股份,约占后者发行转换股份扩大后股本的5.62%。

同时,双方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国美零售全量商品将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电将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国美旗下安迅物流将接入拼多多平台,为平台商家在大件物流、仓配一体化、安装交付等环节提供定向服务。拼多多则会向国美注入消费趋势性大数据、平台流量等优势数字零售资源,双方还将在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

拼多多战略部副总裁九鼎表示,这次合作将产生三赢的局面:"消费者可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购买更多国内外顶级品牌;国美可以获得我们5.8亿用户;而拼多多则获得了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方面的立足点。"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2019年线下渠道为家电市场主力,其中苏宁份额为17.9%,国美居于第二,占比 8.5%;家电线上零售方面,京东份额为37.3%,苏宁占比30.6%,天猫占比22.9%,国美占比1.4%。

5年前,苏宁已与阿里巴巴资本联姻,如今,拼多多选择国美也不无道理。

看上了国美什么?

双方此前的多次合作,为这场"闪婚"埋下了伏笔。

二者的初次合作始于2018年,国美在拼多多上开设品牌旗舰店,为其提供电器类商品经营业务,销量一路看涨,旗下官方店铺曾在微波炉、洗衣机等多个品类中夺得过销量冠军。

同年年底,拼多多与国美零售旗下的安迅物流完成了系统对接开发,双方继续在大件物流的仓配一体化业务上分阶段进行合作。

到今年3月时,双方已经开始谋划更深层次的合作。二者首次联手打造"超级品牌日"活动,以价格直降、消费补贴、联合让利等形式,推出了5亿元消费大礼包。

"两年来,从平台到服务,再到今天资本层面的合作,国美与拼多多的合作日渐深入。"国美零售CFO方巍如此总结两者的几次携手。而这一次,是继2018年国美官方旗舰店进驻拼多多、拼多多与国美安迅物流合作等业务层面合作后,双方以"可换股债券"方式形成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国美旗下安迅物流、国美管家两大服务平台,将同时成为拼多多物流和家电后服务提供商。

两大服务平台将分别为拼多多提供覆盖全国的中大件物流、仓储及交付服务,以及包含家电维修-清洗保养-以旧换新在内的家电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家·生活"服务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拼多多平台用户的购物体验,继而提升拼多多平台的服务竞争优势。

拼多多平台现已汇聚5.85亿年活跃买家和400多万活跃商户。

深度合作后,拼多多将向国美倾注消费大数据、"百亿补贴"、技术流量等优势资源,强化让利促销、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合作。

平台将在商品采购、消费补贴、物流配送、客服售后等方面与国美建立深度对接,探索跨界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助力地面零售实现数字化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平价大牌好货。

而国美依托美店、以门店3-5公里为半径建立了超过15万个社群,也将向拼多多开放,双方形成流量共建。同时双方数据共享、技术互通,可以更加精准地为一二线市场高品质消费需求和三至六线市场消费升级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

国美也需要拼多多?

国美电器曾经与苏宁电器齐名,但电商崛起后,擅长线下零售的国美电器逐渐落后。

国美成立于1987年,崛起依靠的是一套"价格屠夫"理论。它依靠"连锁"商城的打法,再反逼供应链把价格打到最低,形成商城优势。又依靠价格便宜而吸引客户流量,从而实现商城、产品方、消费者三方受益的格局。

但这种稳固的商业模式,却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冲击得七零八落。电器商城还需要进场费等诸多限制,但电商平台非但没有限制,收取的服务费用也更低,再加上流量入口更大,带来的转化也更多。

国美CFO方巍在 2017 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反思国美战略时曾经提到,"在零售领域,百货和家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的商场价格下降了57%,国美电器同店总体下降了10% 左右。我们自己也分析过,用户流量逐步从商场到了网上。"

国美也曾想过自救,从2012年开始,国美就想靠自建电商平台转型,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家电品类较垂直,用户购物场景频次较低,无法像电商平台依靠高频带动相对低频的电器产品。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国美家电全渠道市场份额仅为7%,线上份额仅有3.5%。在这种情况下,盈利也难以持续,2019年亏掉了25.9亿元,连续三年陷入亏损,共亏79.27亿元。

从这个层面来看,对于和拼多多的联盟将为国美补充资金,避免企业走入困境。

另外,这也是给一直苦于转型的国美打了一剂"流量"强心针。国美场景过于细分,流量入口狭窄,拼多多的扶持无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帮助拼多多补齐供应链和物流能力的同时,国美也可以继续推着国美选定的转型道路上行进。

在面向电商转型明显不力的情况下,从2017年,国美宣布推出"家·生活"战略,试图从配送服务端再找机会,主打整体方案提供商、服务解决和供应链输出。

现在国美线下有超过1600家门店,此前这些门店是构成国美前端解决方案的"体验场所",但如何把流量导进来,让运力得到充分释放不能只依靠线下门店。

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强调要向国美注入消费趋势性大数据、平台流量等优势数字零售资源。

2010年,黄光裕因为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期间获得两次减刑,按照刑期应该到2021年2月6日结束。

国美动作频频,是准备迎接王者归来吗?

电商投资乱战

此前,电商企业和传统连锁企业的最大的资本合作发生在2015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宁易购)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协议,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此后,阿里巴巴集团一直持有苏宁易购的股份。但苏宁易购却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减持阿里巴巴的股票,获利超过100亿元。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虽然获利巨大,但苏宁易购自身的盈利能力却每况愈下,20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7.1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3.59亿元。

全力向电商转型的苏宁易购同样在2019年完成了两个巨大的并购,分别以对价人民币48亿元和人民币27亿元收购了家乐福中国80%和万达百货100%的股权。

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投资线下连锁企业更为激进。

除前述投资苏宁外,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集团的相关投资超过600亿元,其中包括2014年耗资53.7亿港元成功收购银泰百货集团,2016年以21.5亿元收购三江购物32%的股份。2018年阿里投资北京居然之家54.53亿元。同年,阿里耗资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为大润发最大股东。

这些年,拼多多和阿里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而国美和苏宁这对老对手也不停息,家电电商这个战场耐人寻味,如今剩下京东单打独斗,不知道未来走向何方?

作者:乒乓一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