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做无畏的挣扎、打破和思辨才是生活前行的一道光

分享近期读到的一本好书。

读完<>,也许很多人也会感叹:坚硬的成见和模式竟然也可以在每一篇"一起经历的真实故事"的冲刷中土崩瓦解。正如书中所说,这不是被禅悟式的玄妙一掌推翻,是被严整的逻辑体系一步步、一块块卸除的过程。

而所有的这些挣扎和思辨都真实地存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与我们、与生活,都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柴静,山西临汾人,一九七六年出生。

曾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

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时空连线","新闻调查","24小时"等栏目担任主持人与记者。

现为央视一套专题节目"看见"主持人。

2013年,出版了<>。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柴静

柴静|看见:做无畏的挣扎、打破和思辨才是生活前行的一道光


不要因为走了太远,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本书,正如柴静序言所说: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新闻报道里,她只选择记录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人

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

柴静|看见:做无畏的挣扎、打破和思辨才是生活前行的一道光


讨论,而不是批判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在采访中有与对方讨论的心态,因为我渐渐知道,有时偏见的造成是利益和庇护,也有无知和蒙昧。媒体重要的是呈现出判断事物应有的思维方法,而不是让一个人成为公敌。"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总结:深刻认识,才能对人对事有一定的宽容与了解。这是否也是拥有同理心的人在与他人交流时更能做到换位思考、彼此产生对某个话题共鸣的一种表现。

精准的力气与准确的敌人

"真相往往就在于毫末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准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长时间和更多力气,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

"有位观众曾经在博客里批评过我,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老师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得诚实地说,悲情、苦大仇深的心理基础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瘾,对它的自觉抵制,便尤为可贵。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在我们这,这些逻辑链绝大多数是同一朝向,正是因为这不能言说而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能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号啕大哭。"

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柴静|看见:做无畏的挣扎、打破和思辨才是生活前行的一道光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


柴静采访卢安克时,他说:"感受"不是欲望和情绪,没有"要达到什么"的动机,只是"诚实和持续不断地对事物平静观察。

思考:关于感受的本质

"一旦了解卢安克,就会引起人内心的冲突,人们不由自主地要思考,对很多固若金汤的常识和价值观产生疑问。卢安克并不是要打翻什么,他只是掀开生活的石板,让你看看相反的另一面。"

思考:生活的另一面

采访中两位被采访者的一段对话:

"可能是我的教育方式太简单了,我认为儿子应该怎么怎么着。不光是简单,不光是家长,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选择,这就是错误的方式,我就错了这么多年。"

"那我说的不对吗?"

"你说的对,但不见得是唯一的出路。"

疑问总结:有时模式的固化不一定是严格和复杂,或者只是简单地自认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柴静|看见:做无畏的挣扎、打破和思辨才是生活前行的一道光


不要让"放弃思考分析"和"表达自我"成了习惯

有次陈虻邀柴静一起吃饭。

陈虻问:"你喝什么?"

柴静:"随便。"

陈虻:"问你的时候你说随便?!你已经养成了放弃自己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谈自己愿望的习惯了。"

总结:也许这样的简约对答大家并不陌生。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对话常见性地出现在很多人与朋友的聚餐、与领导同事的交谈中。有些人是因为"选择困难"、索性放弃思考,有些时候是因为对自己主动表达需求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大方表现自己。

直击要点,选择很重要

陈虻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的,孙玉胜任命他当制片人时,他才30出头,部里很多有资历的纪录片人,觉得他没什么电视经验,有点抱臂旁观。他上来就不客气:别以为你拿个机器盯着人家不关机就叫纪实,这叫跟腚。你的理性到场没有?

这话让人不服气,拿出一个片子让他评价,陈虻看之前就说:我跟你们打赌,这片子没有特写。因为摄影肯定不敢推特写,因为他不知道推哪张脸。不知道怎么判断,推就是一次选择。

他们不信,一看果然没有。

他举例:美国"挑战者号"升空爆炸,全世界有多少台摄影机在场?但只有一位拿奖,他拍的不是爆炸的瞬间,他转过身来,拍的是人们惊恐的表情。谁都可以做选择,区别在于你的选择是不是有价值。

总结:选择很关键,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往往更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新事物。 "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我关心新闻当中的人。"我想这也是当初陈虻将柴静挖掘到央视的原因之一吧。

柴静|看见:做无畏的挣扎、打破和思辨才是生活前行的一道光


进步的幸福,在于跳出原有束缚

"进步就是幸福,我的起点太低,所以用不着发愁别的,接下来几十年要做的,只是让自己从蒙昧中一点点解缚出来,这是一个穷尽一生也完成不了的工作,想到这点就踏实了。"

经历比语言更有话语权

柴静采访卢安克时,他说: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才是真的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

生活在这一刻: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柴静|看见:做无畏的挣扎、打破和思辨才是生活前行的一道光

(该张为#引用图片#)

只缺寻常

"天上那么多高干子弟,七仙女为什么下凡嫁董永?"

"因为她什么都有,只缺寻常。"

思考:在其他人眼中完美的人,在你心中或许仍然存在缺憾,而这种缺憾对你影响是否重要?

传递

梵高对他弟弟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本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思考:艺术传递出来的对人的理解,是否也是我们平日生活里阅读反思的一种观摹或回馈?

比如: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经历这些事我收获的成长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