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一個習慣,當媽後很多人都忍不了,對孩子也沒好處

當媽媽遇見爺爺奶奶給孩子餵飯時會發生什麼?經常會有父母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讓家裡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雖說父母和老人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難免也會因為一些事情產生分歧。

就拿喂孩子吃飯這件事來說,老人覺得“孩子不吃,我也不喂,餓著怎麼辦?”,而媽媽卻認為“他不吃就是不餓,總追著喂他吃飯也不好消化”。最終一母難敵二老,孩子在老人的庇佑下更加驕縱,並且威脅媽媽:不給玩iPad就不吃飯!

老人的一個習慣,當媽後很多人都忍不了,對孩子也沒好處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一個簡單的吃飯問題,不用太較真,只要老人和孩子高興就好,但正是因為這件“小事”,讓不少媽媽踩了坑表示忍不了。老人本是好意,如果勸說無效,不妨用些科學的方法跟家人科普吧。

為什麼不提倡餵飯?

1、餵飯,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大人之所以喜歡追著餵飯,往往是因為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專注力不在進食本身,而是被其他事情分散了注意力:要麼玩手機、要麼玩玩具、或者跑跑跳跳不老實待著。

老人的一個習慣,當媽後很多人都忍不了,對孩子也沒好處

而這時候如果給孩子餵飯的話,因為注意力沒有在吃飯上,所以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同時也會影響食物的吸收,於孩子身體發育無益。

2、咀嚼能力變差

經常被餵飯的孩子,家裡人會擔心孩子不能充分咀嚼,所以準備軟爛的食物給孩子,但這樣造成的弊端則是孩子的咀嚼能力變差,導致乳牙牙根難以自然吸收,造成滯留,甚至容易形成“雙層牙”,造成牙齒參差不齊。

老人的一個習慣,當媽後很多人都忍不了,對孩子也沒好處

3、影響肢體協調能力

別以為吃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對孩子而言自己使用餐具吃飯也是鍛鍊肢體協調的一種方式,十分考驗手指的精細動作。缺少這個過程,對孩子的發育也是一種影響。

4、孩子容易厭食

經常被“投餵”的孩子,很難享受食物的美味,大多情況下只是機械的咀嚼和吞嚥,沒有建立對食物的情感,最終容易造成厭食。

老人的一個習慣,當媽後很多人都忍不了,對孩子也沒好處

想要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激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既能擺脫掉對電子產品的依賴,還能夠慢慢熟悉身邊的食物。

另外,還可以一起做一些不同花樣和顏色的食物,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感。當然還可以對孩子認真吃飯的行為進行獎勵,鼓勵孩子多咀嚼、專注吃好每一口食物。

各位父母,您有過追著孩子餵飯的經歷嗎?您對老人給孩子餵飯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兒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