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心智成熟比名校更重要

#閱讀的溫度#

《被討厭的勇氣》:心智成熟比名校更重要

| 拆書記

北大女孩包麗前日重回微博熱搜,半年過去了,我們等來的卻是她去世的消息。一個北大法學院的大三女孩,名校、青春、麗質,這一系列耀眼光環集於一身,尋常人何曾想到,她遭受的恐嚇、洗腦、侮辱,選擇的割腕直到最後在賓館內服毒自殺,在光鮮的背後,卻是血淋淋的事實。

為什麼表象和現實會產生這麼大的反差?

M·斯科特·派克在他1979年寫就的暢銷書《少有人走的路》中說:

人人都有兩個自我,一個病態的,一個健康的;一個走向生存,一個走向死亡……即便內心充滿恐懼,性情無比固執,我們的身體裡,仍有一部分神奇的力量,也許這力量很小,但它積極、健康、向上,它推動自我心智的成熟,它喜歡改變和進步,嚮往新的、未知的領域。

面對心智不成熟的施害者,作為受害方,只有利用成熟的心智來武裝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抵擋惡意的侵蝕。

那麼如何才能擁有一個成熟的心智?

最近在一本名叫《被討厭的勇氣》的書中找到一些答案,這本書以青年與哲人一問一答的方式,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阿德勒心理學的精髓。讀這本書,好似上一堂自我啟發式的哲學課,它能幫你開啟一場嶄新的心智成熟之旅。

作者對某些概念有獨到的見解,舉個例子,書中對自卑感自卑情結的敘述:

我們通常認為的“自卑感”,是一種因對比而產生的消極的、否定自己的情感。比如因看見別人光鮮亮麗而自己相貌平平而產生的自卑,因看到別人出類拔萃而自己碌碌無為而產生的自卑。

書中所說自卑感,是一種因無法達成理想中的自己而產生的情感。

阿德勒說:

無論是追求優越性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態,而是一種能夠促進健康的、正常的努力和成長刺激。

也就是說,有自卑感是健康的,努力摒棄自卑感是一種不滿足現狀的需要。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越優秀的人越自卑。

那我們通常認為的“自卑感”又是什麼呢?

書中把它定義為自卑情結,是一種把自卑感當作藉口而消極處事的心態。這種人什麼都不做就斷定現實無法改變,他們害怕向前邁進,沒有勇氣因改變而自我犧牲目前所享受的樂趣。

比如,一個求職者因為學歷低,面試屢遭碰壁而產生自卑感。面對這種情境,如果他認為“就是因為自己學歷低所以無法求職成功”,以自卑為藉口逃避現實,這就是自卑情結;但如果他積極面對困境,通過不斷學習取得更高學歷或者尋找其他出路來克服自己的自卑進而尋求成功,這就是把自卑感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也是我們需要的健康心態。

書中關於自卑情結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論斷:自卑情結有時會發展為優越情結

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整天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嘴上的口頭禪是:因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言外之意是要不是因為A,“真正的我”其實很優秀。但實際上,他們躲在自我的想象中欺騙自己,這也是自卑情結的一種表現。

還有一種更極端的自卑情結,叫誇耀不幸,一種通過把自卑感尖銳化來實現異常優越感的心態。這種人喜歡誇耀自己成長中的各種不幸,當別人伸出援手時,他卻以“你無法瞭解我的心情”而拒絕。這是一種想要藉助不幸來顯示自己“特別”的心態,通過自己的不幸來實現對別人的“超越”。

通過這一小段文章,我們對自卑感和自卑情結,以及自卑情結延伸出的優越情結有了全新的認識。但這僅是書中一小部分,《被討厭的勇氣》將難懂的心理學和哲學問題結合生動的實例,以青年與哲人對話的方式表達出來,獨到的見解背後還提供了許多針對性的對策,讀這本書將是你心智成熟之旅的重要一站。

  • 數據拆書

下面替大家來拆一拆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心智成熟比名校更重要

《被討厭的勇氣》在各大平臺評分很高

《被討厭的勇氣》:心智成熟比名校更重要

拆書導圖分解全書五大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心智成熟比名校更重要

青年與哲人的對話共分五夜,作者在第二夜人際關係的論述比較多

《被討厭的勇氣》:心智成熟比名校更重要

  • 拆書記評分

結合作者/譯者故事性邏輯性

共鳴度關注度五個維度,拆書記給《被討厭的勇氣》打出:

8.8分

閱讀方法推薦為:

適合品讀

品讀:青年與哲人的對話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慮

《被討厭的勇氣》:心智成熟比名校更重要

評分僅是參考,書的好與壞只來源於你的獨立思考


拆書記會不定期抽獎送書,還會在評論中抽取粉絲推薦書籍來解讀,快關注我吧!

如何避開爛書的坑? 一個懂你的薦書平臺來了

往記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