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不跟父母長大的孩子,心理上多少會有點問題嗎?

管冬悅


這個不一定。要看他從小是跟著誰長大的?帶他的這個人是誰?是不是對他特別的關愛,如果是,心理上不一定有問題。

當然,孩子從小最好是和父母一起長大,如果條件不允許。一定要把孩子託付給有愛心的人,特別愛孩子的人。

我有一個學生,她是的爺爺奶奶帶大的。從小她的爸爸媽媽不在國內,而他們的工作又不方便帶孩子,所以,只得把她留給了奶奶。

奶奶和爺爺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們對孩子除了無微不至的生活上的關心,對孩子的心理上,也是格外的理解。

比如孩子過生日的時候,爺爺奶奶會把小朋友請到家裡來,讓寶貝孫子,過一個既熱鬧又充滿愛的生日,每年如此。

幼兒園開家長會,爺爺奶奶都是雙雙參加,而且每次都在家長會上作為家長代表發言。

孩子上中學以後。他們更是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他們常常和我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其他方面的情況。

有一次,這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爺爺奶奶第2天特意上學校來,和我說這孩子回家以後情緒不高,希望能給予更多的關注。

這孩子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一點兒不比跟爸爸媽媽長大的孩子得到的愛少。順利地考上了重點大學。現在在某部委任職。

所以,父母不在身邊,把孩子託付給最有愛的人,孩子可以心理上沒有問題。

我是寧老師,一生做教育,現在與兩個外孫朝夕相處,教育經驗豐富,教育對象跨度大。歡迎您關注我


寧老師說


我小時候有個鄰居家的二兒子從小在奶奶跟前長大,到上學年齡才接回來,這個孩子在家裡幹活最多,還老是被訓斥,有一天傍晚因為沒有看好妹妹,又被他的媽媽打了一巴掌,晚上要睡覺時這個小孩失蹤了。單位裡的人全體出動找了一晚上,最後才把小孩找到。聽父母說孩子好可憐,想要去找奶奶,他哪裡知道可是相隔幾千裡啊。

突發環境變化,又不被待見。這麼小的孩子咋能應付得了,他是多麼的無助。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理上肯定是有陰影的,多少都會有些心理問題。

但是情況也並非完全如此。我一朋友的女兒,小時候也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上學剛接回來的時候,孩子很認生、膽怯。朋友也是對孩子有諸多不滿,這位朋友還曾對我們說過:“我怎麼咋看她都不順眼呢?”還好朋友經常反思自己,注意和孩子慢慢溝通,久而久之,朋友家的小孩變得活潑可愛,母女倆也無話不談了。

所以我認為,是否在父母跟前長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得到愛,是否得到公平的待遇。只要是在一個正常家庭氛圍中長大,孩子會健健康康長大,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的。

另外我還想說的是,儘量自己帶孩子,孩子被別人帶大,即便沒有什麼心理問題,他和父母相處起來也是客氣有餘,不會撒嬌,還是讓做父母的多少有點小失落。


雪花飄揚833


是的,一個人的童年的會影響一生,而父母是孩子在童年階段各方面發展的最大的影響因素。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在長期缺乏父母陪伴的情況下,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對他的性格和心理都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遇見幸福》中蕭春泥就是一位在姥姥姥爺身邊長大的“留守兒童”,父親是劇組武指,母親空乘人員,都是長期在外奔波的人,無法陪在孩子身邊。蕭春泥的心理一直對父母都是不滿,在媽媽干預自己的想法時,產生強烈的反抗與反叛,與母親的關係一致降至冰點。

從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大多會有哪些心理影響呢?

1、自卑,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不被愛。大多家長都會在為生活忙碌時,無暇照顧孩子,選擇將孩子送到老人身邊照顧,當孩子被送走的或長期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會造成孩子潛意識的被拋棄感和不值得被愛的感受;

2、不利於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很多老一輩對待孩子都是百依百順,只要孩子“撒潑賣乖”就很容易妥協,無法真正的學會管理和控制情緒,而這些都是需要從父母那裡學習的;

3、人際交往比較差,缺少父母關懷的孩子往往在與人交往時會出現兩種極端。防禦型的孩子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內心的情感變成了一塊“禁地”,不允許他人入侵。他們與別人的交往都會停留在最淺層,不需要更深入交流的朋友,任何過度的親近都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歡迎轉發、收藏或點擊@找心理 進行關注,每天接受心理學,會讓你變得更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