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和班主任溝通,才能使雙方最快地瞭解孩子

班主任工作多年,我接觸了很多家長。有些家長,不願意到學校去,害怕和班主任、任課老師溝通交流,也不知道怎樣交流。有的家長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上幾年級,在哪個班。有時孩子老師,叫家長到學校,交流一下孩子情況,家長也不願意去,總是以忙為藉口,不想和老師見面。

家長怎樣和班主任溝通,才能使雙方最快地瞭解孩子

有一次開家長會,一個我曾經教過的學生家長,竟還坐在教室裡開會。我告訴他,你的孩子已經不跟我上學了,請到別的班級找找吧。他慌忙給家裡人打電話,才弄清孩子到底在幾班。

家長不願意和老師溝通,對孩子的成長髮展,是沒有好處的。家長不和老師配合,你的孩子怎麼能教育好呢?所以家長一定要和老師配合,從多方面,瞭解孩子,盡到做家長的責任。

有的家長也和老師交流,但交流的內容通常是,孩子生病了需要請假;孩子被同學打了,受欺負了,需要老師處理。家長和老師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上課請老師多提問,給孩子座位往前調。”但老師想溝通的不僅僅是這些內容,那麼老師和家長要溝通哪些內容呢?

家長怎樣和班主任溝通,才能使雙方最快地瞭解孩子

01

孩子在家情況

孩子生病發燒,家長要打電話請假,告訴班主任,孩子要到醫院看病,不能到校上課。如果學生帶病堅持上課,家長不想讓孩子上體育課,做課間操,也要事前說一聲。其實,班主任和家長最想聊的是,孩子在家寫作業,家長檢查了嗎?孩子幾點做完作業?做完作業後,孩子幹什麼?家長是否能督促孩子學習?並希望家長,對待孩子的家庭作業,要認真檢查,及時訂正錯誤。孩子做完作業後,如果時間還早,讓孩子多讀課外書,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家長怎樣和班主任溝通,才能使雙方最快地瞭解孩子

02

學生在校情況。

家長可以詢問班主任,孩子上課是否認真聽講?作業是否認真完成?是否講究衛生,按時值日,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有的學生,上課不守紀律,不團結同學,這時班主任,就會跟家長及時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教育學生,教育學生要有規則意識,要寬容大度,不和同學斤斤計較,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怎樣和班主任溝通,才能使雙方最快地瞭解孩子

03

徵求班主任意見。

家長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比較瞭解,而班主任老師面對的是60多個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的行為習慣比較中,最能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孩子的一舉一動,學習情況,行為習慣,與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班主任老師容易發現,看得比較準,有比較才能發現區別。班主任能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提出寶貴的意見,所以家長一定要詢問班主任,孩子哪方面需要改進,需要培養孩子的哪些行為習慣。

總之,家長要和班主任經常溝通,及時掌握孩子在校情況,也能讓老師及時瞭解孩子,只有家長和老師聯手,才能共同教育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