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網民|心理輔導、媒體傳播、正能量宣傳……網線裡的聲音傳遞戰“疫”希望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

有的人,用網絡搭起直達心底的連心橋

為人們紓解心理壓力;

有的人,用鏡頭講述一線的真實故事

為人們傳遞戰“疫”希望;

有的人,用平臺匯聚正能量聲音

為人們增強信心。

雖然方式不同,但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點亮希望的燈塔,驅散陰霾,讓生活充滿陽光和希望。

以心暖心引導群眾強信心

張秀麗是河北石家莊鹿泉區教師進修學校的一名教師。很多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產生了心理不適,身為心理諮詢師的她苦於無法進行疏導,想了很多辦法,最終將視線轉向了互聯網。張秀麗開闢了線上援助陣地,用暖心聲音真誠為民眾掃除心中的陰霾,鼓勵他們穩定日常生活節奏,與全社會一道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國好網民|心理輔導、媒體傳播、正能量宣傳……網線裡的聲音傳遞戰“疫”希望


河北石家莊鹿泉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張秀麗

張秀麗通過網絡,製作上百條美篇、微信朋友圈、音頻文件,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傳播自己的聲音,及時宣傳心理維護知識,引導人們進行自我調節、不信謠不傳謠,關注積極正向的信息,增強與家人的溝通交流,保持樂觀自信。

孤木難成林,她還積極聯絡有經驗的諮詢師組成心理援助團隊。團隊進行了分工合作:心理熱線、QQ號、郵箱各有專人值守,不斷刷新,確保第一時間收到求助信息,及時回覆。每晚21點,團隊成員利用微信群彙報一天的工作情況,由專人負責組織研討、督導,確保心理援助有效到位。

張秀麗用自己的方式在抗擊疫情中貢獻著力量,她用真誠、耐心、溫和,安撫了一個個焦慮不安的心靈。

她說:“每次聽到求助者們的聲音從焦慮不安轉變為輕鬆安穩,我都能感受到莫大的欣慰!”

以鏡為睛 講好故事暖人心

在大家都足不出戶居家隔離的時候,網絡媒體成為主要的信息來源渠道。網絡媒體工作者用鏡頭記錄事實,用文字積蓄力量,用實況訴說真相……哪裡有人民群眾關切的信息,哪裡就有他們的足跡。

在疫情防控期間,黑龍江黑河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新媒體團隊一直同口岸現場和志願者服務卡點的一線執勤人員吃在一起、住在一處,把自己當做他們中的一員,融入到工作生活中去。得益於此,他們第一時間報道邊檢民警特事特辦保障疫情防控物資及時入境、保障旅客安全順利回國、志願服務封閉小區防控點值守等先進事蹟,將“冒熱氣”“有泥土味兒”的真實新聞傳遞給千家萬戶,讓讀者彷彿親身體驗抗“疫”一線的緊張氛圍和不畏犧牲的堅定信心。

新媒體團隊被邊檢站工作人員的精神所打動,就地取材製作了一首MV《有一種守望》,以身臨其境的感染力,做好邊防檢查事蹟宣傳,營造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共同抗疫”的輿論氛圍。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有使命擔當,有科學防控,有嚴防死守,有守望互助,有人間溫情……把這些感人的瞬間記錄下來,是時代賦予媒體人的使命和職責。

“我曾經是一名‘老虎團’退伍戰士,又做了16年的突發新聞攝影記者,現在正是國家最需要我的時候,如果不為黑龍江、哈爾濱做點什麼,我會遺憾終生。”黑龍江哈爾濱日報記者陳南說到。

中國好網民|心理輔導、媒體傳播、正能量宣傳……網線裡的聲音傳遞戰“疫”希望


黑龍江哈爾濱日報記者陳南

在一個多月的戰“疫”中,作為一名5次進入隔離區採訪拍攝的記者,陳南始終衝鋒在最前線,與一線的黑龍江人並肩作戰,用鏡頭記錄下各行各業的人們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感人故事。陳南策劃製作的《城市英雄》《冰雪戰疫人》等數十個新媒體產品,展示了黑龍江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和精神風貌。這些作品分別被數百家媒體及平臺轉載,在網絡上傳遞出陣陣有力的聲音。

以網記往 傳遞正能量聲音

疫情期間,網絡平臺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海閱文集團總編輯林庭鋒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帶領團隊開啟以“我們的力量”為主題的徵文大賽,面向廣大作者徵文,鼓勵網絡作家深入挖掘一線戰“疫”故事,弘揚網絡文學正能量,以小見大講好中國故事,增強眾志成城抗“疫”的決心與信心。活動一經發起,眾多網絡作家踴躍參與,在網上掀起一陣正能量風潮。

中國好網民|心理輔導、媒體傳播、正能量宣傳……網線裡的聲音傳遞戰“疫”希望


上海閱文集團總編輯林庭鋒

在林庭鋒和編輯團隊的鼓舞下,越來越多閱文旗下的網絡文學作家也參與到了共同抗擊疫情的陣列中來:一部分作家自發在網絡作家朋友中發起募捐;還有一部分作家自願報名成為志願者,參加一線抗“疫”以及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好網民|心理輔導、媒體傳播、正能量宣傳……網線裡的聲音傳遞戰“疫”希望


趣頭條黨委辦公室主任孫蓓莉

在上海的另一處,趣頭條黨委辦公室主任孫蓓莉第一時間發出“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議,配合業務部門充分發揮好內容平臺作用,在趣頭條App中開設疫情防控專題頻道,不間斷地向用戶傳遞主流媒體關於防疫工作的各類新聞,做好信息的傳播者,將戰“疫”聲音擴散到每個角落。

為確保疫情期間黨員思想教育不斷線、理論學習不斷檔,孫蓓莉還提出開設“線上實踐課堂”,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黨員在線教育強化培訓,號召黨員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承擔起身上的時代責任,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網絡正能量似春風

溫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間

網絡正能量似火炬

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善於發掘身邊的“先行者”

讓正能量在口口相傳中傳遞真善美!

(來源:“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