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野釣鯉魚,看看是不是觸碰了這幾個誤區

隨著釣魚大軍的不斷壯大,老中青各個階層的人士紛紛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從一開始的好奇試釣,到技術的日臻成熟,乃至釣魚上癮的也大有人在。

從最初釣條白條都欣喜若狂的小白,慢慢地晉升,小打小鬧已經漸漸不能滿足很多釣友的慾望,只有垂釣較大的鯉魚、草魚、青魚等才會覺得更過癮,更刺激!

特別是有些年輕釣友更不屑再去釣不足一兩的小鯽魚,他們的目標就是——鯉魚等大物。

春末夏初,野釣鯉魚,看看是不是觸碰了這幾個誤區

所以不斷地尋找釣場的同時,各種魚竿也不斷地更新,琳琅滿目的魚餌也就不斷的去探索。

但即便是這樣,也並不是所有的釣友都是滿載而歸的,很多釣友苦守一天,甚至幾天,依然空軍的大有人在。

然後,再更新,再探索再更換,循環往復,殊不知,有可能就是一些小細節才讓你不能如願以償呢!

那麼,哪些小細節會這麼嚴重地影響我們呢?

春末夏初,野釣鯉魚,看看是不是觸碰了這幾個誤區

(一)浮漂的結構和形狀

春末夏初,氣溫水溫都已經升高了很多,小雜魚也越來越活躍,這時,當你選用的浮漂,翻身較慢,下沉速度又緩,那麼,鉤上掛的餌料就會在行程中,被小魚爭食搶光吃,致使餌料到了水底也所剩無幾,所以,我們儘量選擇翻身快,下沉速度較快的浮漂,這樣的浮漂一般情況下,重心更偏重於漂腳,能夠及時翻身,快速定位,捕捉魚兒吃食訊號,比如: 長身,短尾漂。

春末夏初,野釣鯉魚,看看是不是觸碰了這幾個誤區

(二)頻繁起竿抽竿

野外釣魚,大多是水廣魚稀,很多釣友除了打重窩外,還要先拉上幾竿,要麼散炮,要麼大餌,‘緊十竿,慢十竿,不緊不慢又十竿’。

半小時過去了,一小時過去了,還是沒有動靜,越是沒有動靜,就越想頻繁抽竿打竿,殊不知,這樣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不良循環。

因為野生魚類天生膽小,特別是鯉魚,膽子就更小,別說大的動靜,就是一點點響動,也會驚動它們,甚至竿梢的影子的跳動都會被嚇跑。所以,不停的抽拉竿,魚兒根本不敢靠近,你越是急眼,就越是釣不到魚,甚至空軍而返。

春末夏初,野釣鯉魚,看看是不是觸碰了這幾個誤區

(三)餌料霧化速度的優劣

野河垂釣鯉魚,到底是拉餌好?還是搓餌好?一直也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筆者認為,假如你的對象魚是鯉魚,還是搓餌更強一些

說到拉餌和搓餌,我們想到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下沉速度,二是霧化快慢。

從理論上講,拉餌霧化快,下沉速度慢,而搓餌下沉速度快,霧化慢,各有千秋,可是,如果我們設定的魚是鯉魚的話,它一般是在水底覓食,那麼,我們主要的措施就是讓餌料能夠迅速到底,搓餌就顯出了它的優勢。

再者,當我們拉餌垂釣時,由於霧化太快,中上層的雜魚會迅速來搶食,造成餌料不能到底,這也是有時釣不到底層大魚的原因。

春末夏初,野釣鯉魚,看看是不是觸碰了這幾個誤區

(四)頻繁更換釣點

我們前面提到了,多數野釣時,都是水域面積大,魚比較稀少,上魚慢也就成為必然。

可是明明知道,卻還是沉不住氣,一個小時不上魚,就開始去尋找各種原因,餌料換了兩三樣,線組從小到大換個遍,依然沒有動靜,這時,就連信念都開始動搖,特別是當看到別的釣友上魚,更是坐不住了,開始懷疑自己的釣位,是不是有魚?

然後,開始去尋找新的釣點,重新佈置,把過程又重新再來一遍,其實,從打窩、誘魚、候魚這個過程肯定需要時間,上魚的快慢除了我們必須的條件,還與天氣、溫度、氣壓等因素有關,夏天釣魚魚找食,冬天釣魚食找魚。

春末夏初,野釣鯉魚,看看是不是觸碰了這幾個誤區

只要我們做足了準備,沉下心來,耐住性子,靜靜地等候,魚兒就會來咬你的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