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导语:在笔者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一历史事件,并不是这一事件太过亮眼,而是战国几百年的割据混乱,都与这一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对这一事件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成为了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的揭幕战。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一、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贵族崛起,成为土地兼并的主力军

公元前五世纪,晋国国内发展起了赵、魏、韩、智、范、中行这六大家族,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介绍。在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都是周王室以及诸侯国君主的后裔,他们通过分封和世袭获得大片领地,对上孝敬君主,对下治理封地,依靠宗法制和分封制作为政治上的纽带,公室对本国的贵族尚且有较大的掌控能力。

随着土地公有制的瓦解和贵族世袭制度的衰弱,一批拥有私有土地的地主阶级贵族开始迅速崛起。在政治上,通过担任官职,一步步掌控了国家的军队,经济上,通过兼并占有了大片的私有土地。所以,这一时期各国大的地主阶级都有自己的军队,私有的土地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财富,成为了富可敌国的地方势力。

在周朝,天子有六军,诸侯有三军,随着周王室的不断衰败,各大诸侯国为了扩充实力,不断的提拔任用将领。一批原本默默无闻的底层新贵,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当时,军事和政治是不分家的,这些执掌军队的统帅常常是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这也为异姓贵族扩充实力,争取政治地位创造了条件。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当时,鲁国的季孙氏、叔孙氏和齐国的田氏也都是从一个旁系末枝发展起来的大贵族,进而掌控了国家的权力,公室受到贵族的挤压,开始衰弱。《左传》记载,齐国的晏婴出使晋国,在与晋国叔向的对话中谈到齐国“为陈氏矣”。实际上,这里所说的陈氏就是后来取代姜氏,窃取齐国公室地位的田氏。可见,当时这种贵族强而公室微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在齐、鲁、晋三大国,都相继出现了这一现象。

《史记——晋世家》十九年,齐使晏婴如晋,与叔向语。叔向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晏子然之。

二、生存还是毁灭,对土地和人口的欲望,促使了六卿之间的血腥兼并

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六卿基本掌控了国家的军政大权,公室想要对外战争,必须要借助几个家族的势力支持,由此出现了“六卿强而公室微”的局面。由于公室地位的进一步衰弱,各大地主豪强轮流执政,相互倾轧,为的是争夺带来财富的土地。只有掌握了更多的土地,才会拥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在弱肉强食的大环境下,稍一松懈,带来的可能就是一个宗族的毁灭。所以晋国的这六个大夫拼命的争夺现有的土地和人口,相互之间的争斗和摩擦一直不断。

公元前497年,赵氏的赵鞅担任了晋国的执政。卫国国君送给了邯郸的赵午五百户平民,赵鞅以公室的名义命令赵午将这五百户人口奉送到自己的领地。赵午虽然是赵鞅的支族,但是仍然对赵鞅这种过分的要求感到不满,家臣们也都认为这是“绝卫之道”。在当时,人口对于这些地主阶级来说太过重要,更多的人口可以开拓更多的荒地,代表了更高的生产力和更多的财富,气急败坏的赵鞅借口杀掉了赵午,掠夺了他的民户。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赵鞅这种凶狠霸道的行为,引起了范氏和中行氏的不满和警觉,他们秘密联合赵午的儿子赵稷,以邯郸为根据地,共同发兵攻打赵鞅。此时,兵败的赵鞅丧失了对晋国公室的掌控,韩、魏、智三氏趁机占据公室的主导地位,威胁晋侯,发兵讨伐叛乱的范氏和中行氏。逃到晋阳老家的赵鞅也赶来参与了三家的联盟。于是,范氏和中行氏惨遭四家的联合绞杀,曾经声名赫赫的范与中行两大家族惨淡的推出了角逐的历史舞台。权力的重新洗牌,伴随而来的是利益的重新划分,四大家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在这次斗争中,原本赵氏的执政地位遭到撼动,智氏由于资历最长、实力最为雄厚,成为操纵晋室的新任霸主。

《左传——定公十三年》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宮,赵鞅奔晋阳,晋人围之,范皋夷无宠於范吉射,而欲為乱於范氏,梁嬰父嬖於知文子,文子欲以为卿,韩简子与中行文子相恶,魏襄子亦与范昭子相恶,故五子謀將逐荀寅,而以梁嬰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代之。

三、晋阳之战的起因

智氏的领袖智襄子,在掌控公室之后,对财富和权力的欲望极度膨胀,妄图各个击破,最终独占晋国的土地。于是公然向赵、魏、韩三家索要土地,如果不答应,就要发兵征讨,韩、魏两家迫于智氏的权势,同时也不愿意引火上身,无奈的将土地奉送给了智襄子。当时,无计可施的韩康子问计于谋士段规,段规对他说“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魏桓子的谋臣同样断言“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从韩魏两家轻松获得了土地,助长了智襄子的野心,他继续贪得无厌的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之地”,赵襄子没有向其他两大家族一样唯唯诺诺,屈服于智氏的嚣张气焰,断然拒绝了智伯的无理要求。

《史记——晋世家》哀公大父雍,晋昭公少子也,号为戴子。戴子生忌。忌善知伯,蚤死,故知伯欲尽并晋,未敢,乃立忌子骄为君。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强。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这里面有一段小插曲,赵襄子在继位之前,曾经与智氏有过一段私怨,在赵襄子之父赵简子在位时,一贯盛气凌人的智襄子曾侮辱过还是太子的赵襄子,并且要求其父废除他的太子之位。所以,赵襄子继位之后,一直对智伯怀恨在心。这一次竟然公然索要土地,这种无理的要求简直不把赵氏一族放在眼里,年轻气盛的赵襄子自然不能忍受这样的屈辱。

于是,智、赵两大贵族的巅峰对决还是开始了,智伯纠集韩、魏两族的势力,许诺三分赵地。韩、魏一方面在智氏的压力下不得不答应出兵,另一方面,也在窥伺着赵国的土地。

赵襄子原本打算在东部的邯郸据城固守,之后接纳了谋臣张孟谈的建议,选择了根基更为稳固的老城晋阳作为坚守的城池,晋阳位于汾水之滨,西控黄河、东据太行,《读史方與纪要》记载其“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诚古今必争之地”。

早在赵简子时,赵氏一族就在晋阳经营多年,赵简子深知晋阳作为战略后方的重要性。晋阳城池建有一丈多高的城墙,城墙由芦苇竿包裹,在战时可以提供充足的箭竿,另外,宫殿内柱子均用青铜铸造,战事一开,可以转化为箭镞。可以说,赵简子已经为后代准备了充足的守城工具。赵襄子来到晋阳后,对守城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布置,赵军各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四、惨烈的晋阳之战

当智伯率领着三家的联军浩浩荡荡开赴到晋阳城下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固若金汤的要塞,任凭联军轮番进攻,还是无法破城。守城的赵军,仓库丰盈、兵器充足,毫无畏惧之感,双方的战斗一时陷于僵局。智襄子苦战三个月,也没能攻破晋阳城,联军的军心开始出现了涣散。

尤其是被智襄子拉上的韩魏两军,此战如果不能取胜,不仅因此得罪了赵氏,而且一点好处也没有捞到,反而劳民伤财,做的是赔本的买卖。可是,现在战斗进行到这个节骨眼上,贸然的退出,也会招致智氏的抱负,正在韩魏两家君主陷于两难的境地时,战事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围困三个月不能破城之后,智襄子下令引晋水灌城,企图淹死守城的赵军。这一招确实让赵氏陷于绝境,仓库的粮食泡水后开始发霉,士兵的腿长时间泡水后开始腐烂,连生火煮饭都不能正常进行,晋阳城的安危已经是命悬一线。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就在三家联军破城指日可待之时,狂妄的智襄子又一次犯起了目中无人的老毛病。他得意的对韩康子和魏桓子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本来,韩魏两家对于这次攻赵就不是很情愿,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几家势力的相互平衡,前来参战实属无奈。听到智伯这样说之后,两人无不感到如芒在背,既然智氏可以以晋水消灭赵氏,同样可以引水消灭韩魏。此次消灭赵氏,只会令智氏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扩大,等到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的时候,今天的赵氏将是明日的韩魏,等待他们的是被智氏的一步步兼并。

此时,晋阳城里的赵襄子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锐气了,万一城破,他和整个赵氏家族的下场将极其悲惨。万念俱灰的赵襄子已经决定开城出降,希望还能挽救一点赵氏的血脉。这时,深知君主心思的张孟谈为赵襄子献出了一个计策。他知道韩魏与智氏联合是迫于无奈,他们只不过想获得土地。赵氏的灭亡对他们来说,没有好处只有坏处。所以,他主动请缨,在深夜乘小船来到韩魏的军营,将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告诉了两位君主。韩康子与魏桓子自然知道这样浅显的道理,只是力量有限,还不敢公然反抗智伯。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张孟谈更进一步,鼓动韩魏与赵氏联手,内外交加,将智伯的军队击败,从此平分智氏的土地。韩魏两家的君主都感到这样做可以将利益最大化,既能获得土地和人口,自身的实力得到提升,同时又消除了智氏这个心腹大患,避免了被兼并的厄运,毕竟赵、韩、魏三家的实力相仿,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于是,三家约定共同反击智伯军。

公元前453年的一个深夜,韩魏两军引水反灌智伯军,趁智军救水之际,韩魏从左右两路,赵氏从正面,三路大军大破智伯军。智伯见兵败引兵而逃,被三家联军追到凿台擒杀,晋阳之战以智氏的惨败而告终。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战国策——赵策一》张孟谈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知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五、晋阳之战对后世格局的影响

1.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战后,赵、魏、韩三家对智氏一族赶尽杀绝,瓜分了智氏占有的大片土地。其中,赵国在这场战争中出力最多,获得了最多的智氏土地。三家的势力成为了晋国国内不可撼动的三大贵族。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都逐渐凌驾在公室之上。

到了公元前433年,晋国公室的地位已经降到了三个世家大族之下。这三个家族占有了晋国国内绝大部分的土地,而晋国公室反而只占有绛、曲沃的一小片领地,开始朝见赵、魏、韩三家的君主,赵魏韩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取代晋国的新诸侯国。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首次承认了三氏的诸侯地位。

2.开启了土地兼并战争的序幕

晋阳之战是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初期发生的一场具有标志性的土地兼并战争。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掠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带来的是更多的财富和权利。相反,失去土地人口的一方将不断衰弱,直至灭亡。

晋阳之战,相较于春秋时的战争更为血腥和残酷,世家大族为了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不择手段,使用了惨绝人寰的方式达到目标,这样的战争方式是对利益的极大欲望驱动的,有着鲜明的封建兼并特征。此后的战争大多以争夺土地、人口为目的,使得诸侯间的斗争更加频繁。

西周一直延续到春秋的宗法制度,到此时已经被诸侯们完全抛弃,代之而来的是诸侯对利益的无限追求。“井田制”所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土地制度开始瓦解,新兴的地主贵族开始崛起,谁掌握了更多的土地,谁就在战国时期掌握了对外的话语权和战争的筹码。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随着各国的发展,战国诸侯间的兼并战争烈度也在不断升级。到了战国后期,动辄几万、几十万大军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混战。

3.谋臣志士开始挥斥方遒

在晋阳之战中,赵襄子的谋士张孟谈对胜负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他建议赵君据晋阳而守,为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他在关键时刻策反韩魏与智氏决裂,为最终战胜智氏创造了机会,可以说没有张孟谈帮助,赵氏一族将难逃厄运。

战后,各国普遍重视对人才的招揽,魏文侯首先重用李悝开始变法,于是使得魏国成为了战国首霸。秦、楚、齐等大国也相继利用有识之士开启了变法之路。到了战国中后期,各路谋士游刃于大国之间,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和战争的进行和胜败起到了关键作用。

晋阳之战——一场狼性的掠夺战争,如何拉开战国血腥兼并的序幕?

晋阳之战,正是这种以谋略定胜负的发端。诸侯之间的斗争上升到了更为复杂的层次,不再是单纯的以武力论战争的最终胜负。秦国的张仪、燕国的苏秦都是当时从横捭阖的大外交家,对战国格局的形成,诸侯的兴衰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结语

晋阳之战,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开启了另一个时代的大门。对土地的渴望过、对财富的追逐成为了诸侯相互攻伐的导火索。春秋时期,诸侯轮番争霸的较量,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我是【九州刺史】,带你领略身临其境的历史趣味,喜欢就请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