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上郜向華作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摘要)

2019年主要工作回顧

一、堅決維護核心,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我們始終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政協工作的生命線,確保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接受市委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年度協商計劃經市委常委會會議批准後組織實施,黨組工作、常委會工作都主動向市委請示或報告,做到了市委有號召、政協有推動,市委有部署、政協有落實。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堅持常委會學習制度和季度報告會制度,組織政協常委和委員深入學習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和省、市委全會精神,制定出臺了《關於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的決議》。深入學習《中共中央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全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務,切實把黨的指導思想、政策主張轉化為廣大委員、各黨派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思想共識。

紮實開展主題教育。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高質量做好17個規定動作,全力推進“8+5”專項整治任務落實,主題教育覆蓋到所有基層黨組織、所有黨員,教育和引導政協機關黨員幹部和政協黨員委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激發幹事創業熱情、形成履職盡責合力。把踐行初心使命與政協工作統一起來,圍繞基層政協工作、生態環保、脫貧攻堅等課題開展調研活動,形成一批較高質量的調研成果。深入農村、企業、社區開展“三服務”活動,實現了主題教育與履職工作“雙促進、雙提升”。

二、自覺服務中心,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突出協商民主實效。出臺了《市政協系統助力“三大目標”“三大攻堅戰”“三大振興”實施意見》,圍繞“大氣汙染防治”“高質量可持續脫貧”“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議題開展了3次常委會協商;圍繞“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互聯網+醫療健康”“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長效機制”“發揮新社會階層人士作用”“文物景點與文化旅遊機制改革”議題開展了6次月度協商;圍繞“能源革命”“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農村飲用水安全”等課題開展調查研究和協商議政,形成的建議案、調研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批示。

增強民主監督力度。組織政協委員先後調研視察了通航產業園、國際陸港、大張高鐵等重點建設項目,向市委、市政府報送《關於我市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工作的建議》《關於重點項目建設專項民主監督調研報告》,促進了項目的落地、建設。組織政協委員圍繞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落實情況開展民主監督性調研活動,形成《關於大同電視節目有效覆蓋全市農村的調研報告》《關於對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等。

提高參政議政水平。一年來,共徵集提案316件,立案249件,提案回覆率為100%。關於古城交通管理、冬季清潔供暖、規範運營二次供水等10件重點提案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有效落實;全年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905篇,關於減稅降費、森林防火、汽車三包服務等87篇信息被全國政協、省政協採用。“城市非主幹道劃定閒時停車位”“國有企業三供一業改造”等11篇信息得到市領導的批示,促進了有關問題的解決。信息工作在全國政協24個信息聯繫點中位居前列,市政協蟬聯省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廣泛凝聚發展共識。進一步發揮政協“智庫”作用,舉辦了2019年大同“政協論壇”,20位委員代表各自界別圍繞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了現場發言和書面發言;成立了大同市政協書畫院和政協文史館,聯合政協各參加單位舉辦“翰墨丹青頌祖國”書畫攝影展和文史資料徵集活動,編輯出版《大同回族百年記憶》,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獻禮;與大同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共同承辦了“中國大同·北魏文化高峰論壇”,7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大同,共同研究探討北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助推我市文化旅遊發展。

三、踐行政協初心,履職能力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統籌推進黨建工作。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是人民政協本質特徵這一根本政治原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要求,壓緊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全年共召開12次黨組會議,研究“三重一大”集體決策事項。將政協委員重新劃分到各專委會,設立委員履職臨時黨支部,組織各專委會的中共黨員委員開展專題學習和主題黨日活動,實現了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

提升委員履職能力。在浙江大學舉辦常委會組成人員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開闊了委員視野,增強了履職本領。尊重委員主體地位,在安排視察調研、協商議政活動時,鼓勵委員根據個人意願跨界別、跨專委會報名參加。對近年來的60件優秀提案和20篇優秀社情民意信息進行了表彰,委員的榮譽感和履職積極性顯著增強。

推進政協機關建設。制定政協工作“摺子工程”,實行年計劃、月安排工作運行機制,提升了工作效率,轉變了工作作風;按照全市機構改革要求,調整了政協專委會設置,優化幹部隊伍的知識結構,形成了合理的幹部年齡梯隊。深入開展結對幫扶和公益活動,為機關幫扶聯繫點陽高縣許家園村建立愛心超市;繼續攜手頂新公益基金會開展冬令慰問捐贈活動,為我市800戶農村家庭送去慰問物資。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強化機關文化建設,完成機關工會換屆選舉,政協機關為全市大局服務、為政協工作服務、為政協委員服務的能力水平顯著提升,政協機關被評為全市精神文明標兵單位。

2020年主要工作任務

2020年,市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把服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為工作主線,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把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深入實施“136”發展戰略作為履職重點,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積極履行職能,更好擔當作為,為建設美麗富裕幸福大同作出新貢獻。

一、要把思想政治引領貫穿始終,把牢正確政治方向

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政協全部工作之中,切實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對政協工作的各項要求,協助市委籌備開好政協工作會議,研究出臺我市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具體措施。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強化理論學習和思想建設,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學習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新時代人民政協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開展學習討論。通過舉辦季度報告會、委員培訓、研討徵文等,引導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級政協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幹部,準確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推動各黨派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實現思想上政治上的共同進步。

二、要把服務中心貫穿始終,推動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

重點圍繞制定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環保保障能力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民主黨派幹部選拔培養、醫療體制改革等重大問題開展協商議政,圍繞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加強文化交流,繼續籌辦好北魏文化論壇。把好民主監督的方向和原則、節奏和力度,強化問題導向,緊扣關鍵內容,緊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重大項目的推進落實,對優化營商環境、民生實事、環境保護等政策措施推進情況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助推我市改革發展各項部署落地見效。

三、要把協商民主貫穿始終,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推動政協協商從注重“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向“做出什麼效果”轉變。改進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月度協商會議協商議政方式,有序組織界別協商、對口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和民主監督性協商,探索開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打造具有政協特色、大同特點的協商平臺。紮實推進協商能力建設,堅持黨委會同政府、政協制定年度協商計劃制度,完善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制。研究制定政協協商工作規則,對各種協商活動的參加範圍、討論原則、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更為明確的規定。制定提案工作質量標準體系、審查工作細則、辦理協商辦法,做到數量適度、質量為先。大力加強協商議政質量建設,制定出臺協商議政質量評價工作辦法,推動專門協商機構“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

四、要把凝聚共識貫穿始終,畫好同心圓、匯聚正能量

充分發揮政協作為實行新型政黨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的作用,最大限度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支持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積極參與政協協商討論、提交提案、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開展民主監督。對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在政協發表意見、提出建議作出制度性安排。充分發揮委員的界別群眾代表作用,制定強化界別工作、發揮界別作用的機制,優化界別設置、增強界別代表性、擴大界別覆蓋面。在界別群眾中建立委員工作站,以政協專門委員會為依託,建立委員聯繫界別群眾制度,鼓勵和支持委員深入基層、深入界別群眾,及時反映群眾意見和建議,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發揮好人民政協在黨和政府密切聯繫各界別、各階層群眾中的橋樑紐帶作用。進一步發揮政協系統黨組織和黨員委員作用,健全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溝通聯絡機制,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凝聚起維護穩定、促進和諧、推動發展的最廣泛共識和最強大力量。

五、要把擔當作為貫穿始終,鍛造本領過硬的“兩支隊伍”

要在政治立場上頭腦清醒,在本職崗位上爭先進位,在政協履職中擔當作為,在社會生活中勇作表率。更加尊重委員的意願,為委員參加學習、調研、視察活動提供“菜單式”服務,為委員創造更多履職機會,發動委員高質量完成“委員作業”。進一步加強委員聯絡服務和履職管理,優化委員履職考核辦法,完善委員履職檔案,對優秀政協委員、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進行表彰,將委員履職情況作為換屆時繼續提名的重要依據,讓委員真正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體現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

進一步推動政協機關工作規範化程序化,更好發揮參謀助手、綜合協調、服務保障作用,建立健全政協工作制度,不斷改進和創新經常性工作機制。提升政協信息化工作水平,積極與省政協“智慧政協”相銜接,打造切合我市實際的委員參政議政交流互動平臺,更好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服務委員履職、服務基層工作、服務社會各界。加強對縣區政協的工作指導,密切工作聯繫與協作,提升全市政協工作整體水平。進一步加強政協機關幹部隊伍建設,增強“一線意識”,樹立“一流標準”,練就“一等本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擔當作為的政協機關幹部隊伍,為政協委員提供可靠的服務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