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刘伯温熟读诸子百家,过目不忘,闲暇时,更是寻访各方仙道

刘基年十四时,到括城(今处州)入郡学读书,先生教授《春秋》,刘基不曾捧书诵读,即可背诵无遗。当辩决疑义时,总能独辟蹊径,出人意料。著作亦多有奇文。诸子百家,过目即可洞其旨。

一日,其父刘爚来拜望先生。先生极口称赞刘基,因与刘父攀谈良久,基嶷然端坐读书。先生见了,言道:“子坐父立,礼乎?”刘基闻言,立身而对道:“嫂溺叔援,权也。”先生惊喜,谓其父道:“令郎真英才也。”刘父答道:“不敢,皆仗先生训诲之功。”言毕,作别而回。

少年刘伯温熟读诸子百家,过目不忘,闲暇时,更是寻访各方仙道

延过数月,又是一年秋天,先生解馆。刘基闻少微山山水极佳,又见这天气秋高气爽,格外舒适,因约几位同学前往游玩。众少年入得山中,但觉诸事新奇,一边赏玩,一边追逐嬉戏。游兴过后,众人停住脚步,只不见了刘基,慌忙四面寻觅。原来刘基入山之后,也被眼前的景色吸引,渐渐的落在后面。忽然见一道童,骑着青牛,吹着短笛,奔入山谷中,不知所向。

刘基寻思这道童甚是奇异,遂追了过去,却往来寻觅不见,刘基暗道:“奇怪,也不见这青牛走的多快,怎么突然不见了?”待要返回,又迷踪失路。幸得天气晴朗,阳光普照,刘基才不至太过慌乱。当走至山僻之间,又见那道童骑着青牛,隐于绿树丛中。

少年刘伯温熟读诸子百家,过目不忘,闲暇时,更是寻访各方仙道

刘基寻思:“这道童神出鬼没,定非凡人,待我前去会他一会。”忙寻迹而去,忽见这葱郁之中有一道观,刘基到了观前,见这新作的山门甚是气派,上刻“紫虚观”三个大字。看那紫虚观时,果然好座大刹,殿宇粲新,山水为之增气。不禁赞叹道:

少微山直太微宫,山下楼台起半空。

丹井石床缠地络,琼窗翠户出天风。

传闻仙子常时到,应是神霄有路通。

会待九秋明月夜,高吹铁笛上青葱。

刘基遂跨入观中,正见一人在院中洒扫,那人见有人进来,忙施礼道:“敢问小施主前来何干?”刘基答道:“我为郡学学生,学习间隙,闲来无事,来此游玩。”那人道:“小施主如此有雅兴,如不介意,我来做你的向导,何如?”基道:“那就有劳先生了。”那人遂束带与基偕游。

少年刘伯温熟读诸子百家,过目不忘,闲暇时,更是寻访各方仙道

基道:“小生刘基,字伯温,敢问先生俗讳?”那人道:“贫道姓吴,讳自福,字梅涧,是这里的道长,道号‘紫衣真人’。”基道:“小生有眼不识泰山,失敬,失敬。”道长道:“小施主不必客气,敢问小施主初来这里,对此地有何观感?”基道:“这紫虚之山水,清奇幽邃,瓯、括(今浙江温州及周边地区)之间,无与为比。”道长道:“小施主果然好眼力,此观不仅山水幽美,而且历史久远,自唐宋以来,神仙钟离先生、吕洞宾都曾到此游览,而章思廉、徐泰定即是此观之道士,不过皆羽化而去。此地事迹之显著,数不胜数,言不能尽。履其地,思其人,宁不飘然有凌云之志哉?”

刘基见道长聪慧贤达,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于是跟随道长来到演法堂,与其坐而论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