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兵家学派法学派与学科之争!诸子百家的异类还是独特性


战国兵家是在战国年代仅次于法家的重要学派。兵家的代表人物除了孙膑和孙子之外,其他代表人物诸如吴起兼具法家,或者为各国将军。若说它是一个学派似乎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一学派的创始人。若说是一个学科,兵家的代表人物却有实打实的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为后人所知。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同时孙子兵法作为孙子学说的发展,更作为战国时期兵家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形成,发展与灭亡也伴随着整个战国时期以及兼并统一步伐,可能也是因为在学派建设上,兵家并没有儒家等其他学说更成体系,虽然被历代统治者珍藏运用,但似乎一直到思想开放以后,兵家也没有再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派,这在诸子百家当中十分特殊。


甚至对于战国兵家的诸多论著,我们也有着巨大争议。他们是由本人所写,还是由后世追梦写成?如今似乎已经不可考证。但是诸多代表人物都与战国时期的一大强国齐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论是二孙还是吴起。可以说战国兵家兴于齐鲁大地,是由齐国文化孕育而成的,只不过在孙氏发扬光大以后,又融入了吴楚文化的特色。崇尚权谋,巧诈至伪。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与三晋秦一贯的兵学理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三晋和秦更多的源自于在战场上的直接经验所得,而齐国的兵学文化则除了战场阅历之外,更注重对兵学的研究。所以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我们所知更多的是研究过后齐国兵学文化的结晶——孙子兵法。而三晋和秦的兵学文化,我们只能在史书当中以军征例子的形式窥得全貌。


对于战国时期兵家究竟是学派还是学科?


其实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从理论概念上来讲,学科是以自身职业为依托,它的来源比较单纯,拥有实践性较强的特性。而学派则更多的出身于学术领域,与职业其实没有什么联系,一个学派的人物可以进入到各个领域当中。而且学派有自身的封闭性,当被确认为是某一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后,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整个学派的标尺。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但是战国时期的兵家,更像是一个学科。兵家的一些著名论作,大部分都是被其他各家或者是追慕者所研究。并没有如其他学派一样招揽大量学生或者从事社会实践。而学习兵家者绝大部分都是其他各派的学术研究者和实践者。兵家更像是一个工具,而非一个理论体系。当然受诸子百家环境的影响,兵家可以建立自己的学派,作为一种完全的实用之学,很容易获得当时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尤其是战乱频繁的战国时期。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但是兵家最终没有这么做,包括后世学者归纳的三教九流也没有提及兵家。但这并不代表丁家没有传承,兵家的地位会受到动摇。我们便观其他诸子百家都可以看到各行各业都十分重视兵家的理论体系,并且也都涉足于军事领域的探讨。比如说商鞅的法家也曾留有兵学著作,只不过最终失传,尤其与政治联系更广泛的学派,对于兵学的研究则更为精深。只不过在研究中更多体现的是自家学派的理论特点和政治立场。


正是由于战国兵家这种似乎没有门槛的学术流派,也使得兵学在诸子百家当中极具广泛性和适用性。大批的著作在期间问世,尤其在齐国兵学家们相互论证辩驳,也是蔚为壮观的一场文化盛宴。


战国兵学的传承与孙氏之派的发展衰落


战国兵学的代表人物便是孙武。由于孙武和孙膑之间的一种历史模糊性使得在很长时间以内,大家认为孙子兵法只有一套。但是随着考古发现的证明,我们得知孙武和孙膑各有一部兵法。但是两者的来源似乎都与显而易见的作者没有太大联系。他们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后人根据前人的思想主张进行初步的学术传承,并在数十几百年后不断的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兵学思想体系。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虽然没有明确的学派建立和学派的创始人,但是随着追慕者日多,使得战国兵学以孙子兵法为主。也出现了学术研究和学派特征,但是它始终是一个小团体,因为这种极具实践性的学术,用武之地在战场而非凭口舌之能。虽然追慕者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团体,但我们仍可以认为孙子兵法对于整个先秦时期的兵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战国时期的多部兵书,都引用孙子兵法当中的基本理论。


而这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早已广为流传,那么身为孙武后人的孙膑,是否也在编辑整理孙子兵法的作者之列呢?而且事实证明,孙膑的兵法其中的很多基本理论和意图也与孙子兵法相吻合。由此也形成了战国兵家的一个更为细分的流派孙子学派。


如果孙膑参与了孙子兵法的整理和编辑,那么这一流派最大的特点就是血缘亲属之间的学术传递。这种更加细分的学派,也被兵学爱好者追暮。并对两部孙子兵法进行进一步整理。如果没有后世的这一传承,那么战国大家孙膑以及战国的很多兵法都难以如其他比较系统的理论学派一样传播于后世。


同时兵家也与战国时期的法家这些极具社会实践性的学说一样,在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并且相关人员深受各国重用。但当社会的基础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如法家一样也隐晦在了儒家的霸权体系之下。这个既像学派,但更像学科的一套理论体系也经历了自己的衰落。而这一切都直接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关联。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战国兵家衰落以至消失的具体过程并没有那么复杂,大致是从秦统一六国以后到汉代独尊儒术。在统一以后的汉王朝,基本实现了国内安定,这种领兵作战的书籍也一定会被禁止。同时将所有的读书者学者束缚到儒家的一种治国文化体系之下。并将其与官位地位和家族相挂钩,对于兵学的理论研究也不像以前般那样恢弘。


具体来看秦统一天下以后,兵学思想就与各个学派一样。当然这一切也有一个过程和波及,汉朝的博士学馆是仿效秦朝而建立的。在统一天下以后,秦始皇在咸阳设立博士学馆,召集天下名士,著书立说。也希望以秦政府认可的形式进一步发展诸子百家,但最终双方因为政见分歧,秦政府不但暂停了博士学官,反而严令各种学说留步天下。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战国兵学作为体量并不大的一个学派,在其中遭受到了很大打击。秦朝用商鞅韩非之法统一六国,进行极为严格的统治。在民间不允许异说出现。虽然官方的理论研究并未禁止,但终究这种维护大局的形势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再加上统一以后,这样的学派团体的出现和生存,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最头疼的问题。


尤其作为一个实用派的学说,当人们认识到重要性以后,就会引来无数人的研究和围观。在战国后期,孙子兵法以及其他兵学著作在民间泛滥,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就曾对此表示担忧,境内之民皆言孙吴之书。这样根本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因此对兵书的禁绝处置,防止其大面积的流传,也成为政府的常规操作。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由于战国兵家集聚学派和学科的双重特点,再加上其他各学派也都对兵学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论探讨,外加门槛相比于其他学派更低,指不必担忧所谓的门派纷争。所以冰兵学存在时间,成体系的存在时间其实很短,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历史遗产。


在中华文化博大的体系渊源之内,举足轻重。而且随着整个战国时代的演进,战国兵学的理论体系反而是不用刀兵。从原先的以战止战,以战息战,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随着社会的演进,当时社会的战争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日益趋同。这一方面也得到了战国诸子百家的一致承认。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而唯一可惜的就是兵家作为极具实践性的一个学派在后世很难形成一个成体系的继承组织。人们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种工具。将著名的论著作为一种工具书,在现代应用于商场,政界外交。而不如像儒家墨家道家一样作为纯属的理论学派恢复自身的身份和研究价值。但这种情况也带来了一个好处。


那就是所有战国兵家著名论著的人心目当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并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进行灵活运用,其运用程度超过诸子百家任何一门派。不如后世的儒家一般,将其学说理念固定化并统治阶级化,从而导致了学术思想很难顺应时代,做到及时的改变和发展,最终陷于僵化。这对于战国兵家和孙子学派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欣慰。


最后我们再简单的罗列出,我们所认为的军事常识和孙子兵法对于这些常识的反驳


在我们的常规理解当中认为孙子兵法就是以巧制胜


但其实孙子兵法真正的意思表达是要确保几方有压倒性的优势才能出兵打仗。孙子兵法非常明确的指出,从来都没有以小博大,出奇制胜的概念,所有的都是以大博小,强力压人。我们所认为的这些孙子兵法当中的误解更多的是源于一些历史演义和传统历史小说。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先战胜后开战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我们都认为。战争是先发生的,而战胜和战败是战争的结果。但实际上孙子兵法告诉我们战胜并不是战争的结果。反过来战争才是战胜的结果。你必须能有战胜的能力和现实的依托根据,才能够发动战争。否则必然失败,这也是我们的常规逻辑与孙子兵法的不同。


百战百胜从来都是笑话


唯一能做的只有一战定胜负。从来都没有常胜将军,也不存在百战百胜。这同样是历史小说和历史演绎演绎出来的虚无缥缈的事实。所谓百战百胜的将军都是在每一个特定的战场上谋定而后动,在没有十足把握和对敌揣测胸有成算之前,绝对不会贸然出动。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以正和以奇胜


这句话最大的误解就是在于奇。它对应于奇偶数。与偶数相比,奇数富余。在两军对战过程当中,双方军力包括综合实力的对比,你比人家多出来的东西就是奇数。你有对方也有的东西,两者相抵叫做偶数。以正和就是军事作战当中的正面战场,你有敌方也有,正面战场以正和,是保证你的军事作战不在双方对战,刚接触的时候就失败,保证不输。但是想要战胜对方,必须要找到自己比对方多出来的那个优势。否则整个战场就会陷入焦灼,两败俱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更多的认为知己知彼在于知道敌人。但实际上孙子兵法更强调知道自己。敌人如果拥有绝对强大的实力,即便你知道再怎么多也绝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只有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最好在战争之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自己的优势在哪儿?才会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变化,找到自己的偶数。在片刻之间找到自己优于对方的那一个点,就是奇数。而这对于军事将领的要求太高,并不是每一个领兵打仗的人都可以找到这个点。甚至如果对方的综合实力确实过硬的话,你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一个突破点的。


战国兵家学派还是学科!孙子学说的发展灭亡与兵法常识性错误解读

输在己,胜由敌


军事作战的胜利,不论是谁都会吹嘘自己,因为自身的实力而赢得了战场。但实际上孙子兵法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和独特的理论,你能否失败在于自己,你如何能够战胜,在于敌人。你把自己做得再好,也只能保证战场不输,但却无法保证战争的胜利。而你的敌人,他们的漏洞才是保证你如何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和核心。而如果对方比你还要清醒,那么己方是不会在这场战争当中获得最终胜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