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創產業去年總產出超2萬億元,在線新經濟“逆勢上揚”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名片。卓越的城市必有卓越的文化,卓越的文化必然促進產業升級,帶來全新的經濟脈動和活力。

3月31日,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工作會議召開,亮出上海文創產業的“成績單”:去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總體發展平穩,實現總產出20404.48億元。

在疫情影響下,與數字有關領域發展勢頭強勁,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逆勢上揚,分別同比增長18%和12.5%,佔文創總收入的28.4%,在線新經濟已成為上海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上海文創產業去年總產出超2萬億元,在線新經濟“逆勢上揚”

3月31日,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工作會議召開

加快文創科技融合,推動在線新經濟發展

去年,上海移動遊戲、網絡視聽、數字閱讀等新業態實現井噴式增長:遊戲業銷售收入1206億元,同比增長50%。網絡文學銷售收入115億元,同比增長37.7%。美團點評、喜馬拉雅、小紅書、嗶哩嗶哩等企業實現總產出1435.90億元;今日頭條、玄霆娛樂、七貓文娛等企業營業收入增速均超過一倍。

同時,《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佈實施,上海將建立“張江在線”和“長陽秀帶”兩個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引進美團點評、字節跳動等新生代互聯網領軍企業上海總部落地,加速佈局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設計等12個重點領域應用場景。

今年,上海將繼續推動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數字技術與文創產業有效銜接,引導文創企業加大對核心技術和軟件的研發力度。加速5G網絡建設和場景應用拓展。2021年,上海將計劃新增8000個5G室外基站。推進智能文化裝備產業發展,培育一批專業性強、行業優勢顯著、產業帶動效應明顯的文創科技融合示範企業。

文創園區向特色化、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迭代

去年,上海共認定149家市級園區(含25家示範園區)、16家示範樓宇和28家示範空間。今年,將繼續推進文創園區向特色化、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迭代發展,加快線上園區運營管理,推動公共服務平臺數字化建設。

同時,上海將助力“五個新城”建設,建成開放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少兒圖書館、宛平劇場等重大文化設施,推進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等項目建設基礎上,加強研究,結合新城產業特徵,推動新城文化品牌、產業品牌、園區品牌有機統一。

推動“一城一名園”建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創產業名園,形成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以文化品牌提升新城競爭力,推動中心城區演藝、文博、文旅等資源與新城形成聯動,引導各新城強化特色文化品牌建設。

聚焦重點領域,加快建設“兩中心、兩之都、兩高地”

“上海出品”已成為電影行業的金字招牌。目前,上海已集聚7000多家影視企業,去年共有19部“上海出品”影片上映(含重映2部),總票房約11.05億元。今年,上海將把握全球影視創制中心“創”和“制”兩個關鍵環節,保障《1921》《大城大樓》等影視作品創作生產,推動昊浦影視基地、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

上海將提升演藝大世界溢出和帶動效應,突出原創首發、國際首演,推動大世界演藝資源交易集聚區建設。提升藝術品“交易”規模和能級,落實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研究舉辦高峰論壇,在進博會創設“文物藝術品交易專區”。

同時,以電子競技正式列入杭州亞運會競賽項目為契機,鞏固和提升“上海電競”吸引力和影響力,研究電競場館建設及運營服務標準、電競賽事直轉播標準。打造創意設計新高地,籌備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集聚全球高端設計資源要素。加大設計賦能力度,持續推進“設計之都、時尚之都、品牌之都”建設。繼續開展設計引領示範企業創建、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評定和“設計100+”遴選工作,打響“上海設計”品牌。

上海對文化和文化產業有著闊大的追求。文化不僅是人的精神追求,也是重要消費內容。一流城市一定是文化城市,而文化產業也必是一流城市的先導產業。在上海出臺的“文創50條”中指出,到2030年,上海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中心。“碼頭”越大,“源頭”越活,百川匯流,終將成汪洋大海。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丁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