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三降”效果顯著 行業備案加速推進

1月份時,互金整治辦曾向各省互金整治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實P2P網絡借貸合規檢查及後續工作的通知》,即“1號文”,再次強調了P2P網貸合規檢查工作的“三降”要求,並引申出了新的內涵:

一是確保轄區內P2P平臺總數、業務總規模、投資人數實現“三降”;二是確保每家P2P平臺投資者數量、業務規模以及借款人數實現“三降”。

那麼兩個月過去了,現如今P2P行業的“三降”效果如何呢?究竟各個P2P平臺有無按照1號文精神嚴格落實合規呢?

P2P網貸“三降”效果顯著 行業備案加速推進

首先,從整個行業來看,2月P2P網貸行業在平臺總數、業務總規模、投資人數量上是實現了“三降”的: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2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058家,相比1月底減少了8家,保持了自2018年3月以來連續12個月下降的態勢;業務總規模方面,2019年2月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954.63億元,環比下降7.95%,同比下降43.52%,正常運營平臺合計待還本金總量7514.93億元,環比下降1.71%;投資人數上,2月P2P網貸行業的活躍出借人數為223.05萬人,環比下降4.24%。

其次,從單個平臺來看,據網貸之家對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披露了2月運營數據的,且借貸餘額最高的24家平臺進行梳理,可知:在投資者數量上,有19家平臺出現了負增長,僅有5家小幅微增,其中信而富下降最多,環比降低5.57%;業務規模上,有20家借貸餘額環比下降,1家持平,3家增多;借款人數上,因客戶向大平臺集中,只有13家符合壓降要求。

整體而言,行業大環境是在向“三降”有序邁進的,但落實到具體的平臺上,或因借貸人避險心理向大平臺集中,或因部分平臺心存僥倖有意做大待收,並非每家都嚴格執行了“1號文”監管規定,但相比於雷潮之前,大多數平臺已經在慢慢收縮規模降低風險,積極向合規靠攏。

比如北京一家P2P公司負責人就表示,其平臺目前在合規其他方面都表現不錯,包括上線銀行存管且存管銀行在白名單之內、三級等保分數在90分以上、借貸項目小額分散等,眼下平臺工作的重點就是儘可能控制規模增長,現已暫停了外部運營推廣,甚至有意識地在減少發標,只求儘早備案“上車”。

另一方面,監管清退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某區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工作文件,顯示對於需要引導良性退出的平臺,在2019年3月31日前引導其自行制定退出計劃,確保無風險退出。在大力清退的雷霆之勢下,未來上海網貸平臺的機構數量或將減少30%。

綜合來看,伴隨各個層面互金風險整治推進,P2P平臺備案已經不遠。但作為投資人,現階段仍不可過分樂觀,出借時需以合規度高的、存量規模相對更大的、自身業務優勢非常明顯的平臺為優先,謹慎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