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從昌盛到衰敗的四大原因

提起明朝相信許多人瞭解的都是明朝的建立或者名臣良相,但明朝的衰亡歷史卻是許多人所不瞭解的。明朝有著許多其他朝代所沒有的優點,明朝初期國家上下一片繁榮,再加上許多的名臣的輔佐,使得明朝早期的社會景象十分和諧,但由於社會矛盾的加劇,明朝逐漸衰敗最後走向滅亡,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明朝滅亡的歷史中,尋找明朝逐漸衰敗的原因。

明朝從昌盛到衰敗的四大原因

明朝衰亡的第一個主要原因是君主的弊端。朱元璋能開創明朝,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它能夠用人以賢,許多有才能的人都願意輔佐他,幫助他建立新的王朝。而崇禎皇帝的性格就有許多的弊端,本來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國家就風雨飄搖,在崇禎皇帝的治理下更加促使了明朝的滅亡,雖然崇禎皇帝有著將明朝重新拉回正軌的想法,但由於他太急躁和多疑的性格最終沒能拯救明朝。

明朝從昌盛到衰敗的四大原因

明朝衰亡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是用人的不利。朱元璋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對有才能的人拉攏,讓他們為自己效力,許多名將良臣都輔佐他,最終才開創明朝。而崇禎開始剷除魏忠賢,打擊閹黨,後來又重用閹官,使得朝堂上下一片混亂,許多大臣都上書勸阻崇禎帝,但並沒有的到崇禎的認同,而閹官又很少有值得信賴的人選,大多都是臨陣倒戈的牆頭草。崇禎帝用人並不是以才任之,而是用人以私,,對許多庸碌的奸臣大加信任,對於許多能都挽救王朝危機的能臣卻不能給到足夠的重視,比如盧象升這樣的能臣,竟被崇禎任用的奸臣陷害,讓他以五千人去阻止滿清八萬鐵騎,最終落得身死鉅鹿的下場。還有當時的內政是崇禎用人不察的體現,明末的內政在崇禎任命的兩個人的治理下愈加衰敗,對於當時社會的破壞是毀滅性的,崇禎在位的幾十年也沒有擺脫當時這二人對於社會的破壞。

明朝從昌盛到衰敗的四大原因

明朝衰亡的第三個主要原因是權臣的結黨。明朝初期由於朱元璋的鐵腕手段,對於當時許多大臣的殺害,而且當時大權都是在皇帝手中,所以權臣之間的結黨問題對於明朝初期的影響幾乎沒有。明朝末年,朝內和朝外的混亂局面更加促使了朝中許多有權有勢的大臣們互相勾結,而大臣們互相勾結就會對皇帝的權威構成威脅,腐蝕朝中的政治的公正性,破環社會的穩定,許多國家的政令不能夠有效的實施,促使王朝的覆滅。而當時明朝末年以宦官為主的閹黨與文人為主的東林黨的鬥爭最為激烈,兩派的鬥爭也使得皇帝的命令被兩派反覆阻撓,兩派都已自己的利益為核心,對於國家的安危毫不在意,朝中一片混亂,也促進了明朝的滅亡。

明朝從昌盛到衰敗的四大原因

明朝衰亡的第四個主要原因是土地兼併引起的社會矛盾。明朝初期時朱元璋對於土地以及人民的利益十分看重,他制定了許多的法律以及政策來穩定明朝初期的人心,也是許多百姓能夠有地可種,而在明朝末年時,土地兼併的問題越加嚴重,而賦稅卻沒有減少,使當時的百姓揹負了巨大的賦稅壓力,也促使了百姓的不滿。當時的土地大部分被東林黨人所在的階級給兼併,使大部分平民失去土地後沒有其他方式來養活自己,無法達到正常的生活,也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問題嚴重。

明朝從昌盛到衰敗的四大原因

明朝的滅亡正是因為皇帝的權利逐漸被削弱,加上朝中的各種黨羽林立,對當時的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社會的影響又促進人心的離散,人心散掉後,明朝也就離滅亡也就相差不遠了,所以想要維持國家的穩定,便需要保持皇帝的權力以及人民的利益穩定,才會使王朝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