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青龙——龙潭山

一座龙潭山,半部东北史。龙潭山,作为吉林市的左青龙,从古到今一直就述说着悠悠历史。尽管岁月流金,但是关于龙潭山的故事却越发充满着神秘色彩。龙潭印月、登山御道、“回头双鸟首”铜剑 、满族图腾海东青雕像,更是让龙潭山成为游客和历史爱好者喜爱的目的地。


左青龙——龙潭山

不单我们看好这座山,满清的皇上都看好。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祭礼龙潭,并为观音堂正殿书写了“福佑大东”匾额。还册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无曲、枝叶翦齐的黄婆罗树为“神树”。


左青龙——龙潭山

乾隆为什么要祭礼龙潭?这,要从龙潭山的由来说起。之所以称这里为龙潭山,是因为这里有龙潭。龙潭是山上的泉水积水成潭。龙潭俗称水牢,当年是高句丽古城堡的贮水池。

龙潭山——传说中的历史与往事

一座山的伟大,在于它以亘古如斯的不变,承载并见证多变的人世生活。而人的生活,往往以传说或故事流传。有关龙潭山的传说和故事,实际上不变的龙潭山是背景,反映的是这块土地的历史与变迁。

“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夫余王子东明出生与立夫余国的传说,被东汉王充记载在他著名的《论衡》里,说明这个传说至少两千年前就广为流传,并为中原所知。东明立国之“鹿山”,即今龙潭山。这是有史籍可寻的与龙潭山有关的最早传说。在王充反对的虚妄里,这则传说深藏着的历史真相并不虚妄,作为夫余国存在的证据之一,被后代史学家不断引用。


左青龙——龙潭山

最为吉林人熟悉的传说,是龙潭燕。这则传说,不知始于何时,但至今仍在流传。一只弱小善良的燕子,不畏凶悍强大为害乡里的孽龙,勇于为民除害,终以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1958年,吉林市京剧团将之改编成京剧《龙潭燕》,引起轰动,被调入北京怀仁堂演出并全国巡演。以这个传说开启辉煌历史的吉林市京剧团,30年后,以同一传说创作的又一剧目《灵燕锁孽龙》,整体谢幕,以之成为终结之作。吉林市京剧团已解体经年,但龙潭燕的传说并未终结。

弱小的燕子与强大的孽龙相斗,围绕这座山,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的传说,并久久流传呢?

这张老照片摄于1910年,画面上端清晰可见“(吉林名所)龙潭山”字样,是作为宣传吉林重要的胜景发行的明信片。其中最醒目的是一组古典建筑,即是龙潭山著名的所在“龙凤寺”。龙凤寺兴建于何年,已不可考。有史可据的,至少在乾隆十九年(1757年)乾隆东巡吉林时曾为其题写“福佑大东”,说明已经存在。龙王庙、关帝庙等都在其后兴建的。这些建筑群和其间供奉的神灵,亦诠释着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古话,在吉林人心中,龙潭山是一座有灵之山,不用想起,也不能忘记。


左青龙——龙潭山

龙潭燕的传说,从民俗学角度来看,应该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蕴含着人类图腾崇拜时代的心理基因。近年来,红山文化图腾玉器的不断发现,丰富多彩的图腾物,穿越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时光,汇聚到今天人类的面前,中华“龙祖凤宗”理念形成的图谱,变得真切,龙凤图腾演变的脉络清晰起来。图腾曾经作为一个族群血源与精神的标志,图腾与图腾之间的对峙、抗争与融合,就是人类无史时期的历史。栩栩如生的图腾玉器,使许多看似无稽之谈的历史和传说变得合理,比如黄帝族与炎帝族与蚩尤族的对峙与融合,形成龙图腾,原本不同的图腾在龙图腾上都有体现,这些图腾代表的族群成为华夏共祖……

有学者研究发现,夫余国的习俗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殷商有深刻的渊源,夫余始祖东明的出世,也有鸟图腾崇拜的意味。龙潭燕的传说,是否喻示着鸟图腾部族反抗龙图腾的历史往事呢?


左青龙——龙潭山


龙潭山断岭


旁边碑文介绍:据《永吉县志》记载,清代民间风传,龙潭山城遗存沿山岗逶迤起伏,蜿蜒若龙行于林莽之间,有帝王风水之兆,此风传至京师,有人奏子皇帝,并献策说请将山城之龙脉从中截断。既有帝王之兆,岂能容之,清帝乃命吉林将军派人将古城墙从中截断,以除改朝换代之厄。此古城墙中断之处,人们便俗称“断岭”。其实,在传说里,吉林城在清朝确实成了龙脉之地。相传吉林九龙山(北山)在当时也被称为龙脉之地,有帝王诞生的可能性,遂被康熙帝令人断之龙脉,以保江山。


左青龙——龙潭山


左青龙——龙潭山

(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