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後下一個博弈:1億多桶油如何交割?6月合約是否重演悲劇

油價暴跌後下一個博弈:1億多桶油如何交割?6月合約是否重演悲劇

整個金融市場都看呆了!5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合約跌到了負數,而且是-37美元。#原油暴跌##全球抗疫#

更令人吃驚的是,雖然5月合約在4月21日美東時間23點停止交易,但截至4月17日,5月合約的持倉量大約為10.9萬份——如此龐大的體量明顯高於正常水平,過去五年的平均值才6萬份。

通常,原油近月合約在臨近到期前大約只有2000份合約進入交割階段。而這一次,5月合約的10.9萬份代表著1億多桶現貨。

問題來了:如果這些合約全部進入交割,考慮到全世界儲存空間都快耗盡,去哪裡存放這些油呢?另外,6月合約是不是也會在臨近到期時重演5月合約的悲劇?

美國存庫逼近飽和

最近這段時間,WTI原油的表現經常比布倫特原油糟糕很多,跌幅差距相當明顯。主要就是因為二者在存儲空間方面存在一些差異。

布倫特原油對標的是出產於北海中部的原油,那裡有充足的油輪儲存空間,而且運輸方便;而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在美國的儲油空間有限,且地處內陸,使得運輸相對更加困難。

摩根士丹利稱,WTI原油史無前例地跌破零,是因為缺乏有能力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地區存儲石油的市場參與者,造成買盤枯竭——

截至上週,庫欣的儲油設施已經使用了70%,交易商稱兩週內這些設施將被裝滿。

之前國際能源署(IEA)表示,未來幾個月各國增加戰略石油儲備的舉措有望吸收原油供應。但是,戰略收儲也不一定能滿足現貨的全部存儲需求。

首先,就美國而言,戰略石油儲備最快的增加速度是50萬桶/天。高盛3月份就分析稱,擴充儲備的速度趕不上石油過剩的速度(600萬桶/日)。

其次,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當前的水平在6.35億桶,剩餘空間只能容納7700萬桶。根據Rystad高級石油市場分析師Paola Rodriguez-Masiu的數據,韓國的戰略原油剩餘儲能為3500萬桶,日本還有約5000萬桶(包括商業存儲)。

即使按照IEA估計的,所有國家戰略儲備能夠吸收2億桶油,但那意味著每個國家都要將油罐裝滿。雖然在緊急情況下,IEA各成員國的協調收儲可以在24小時內完成,但IEA從未組織過集體收儲,更沒有權利要求各個成員國增加儲備規模。

6月合約“瑟瑟發抖”?

隔夜,6月交割的WTI合約也大幅下跌,跌幅18%,收盤刷新歷史低點至20.43美元/桶。

鑑於美國儲油空間快要接近飽和,這些合約的交割可能也是個問題。

屆時,美國石油生產商可能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被迫削減產量甚至是關閉油井。

而關閉油井的成本非常高,將來重啟也要花掉很大一筆錢,因此,一些生產商會願意倒貼錢讓人來處置原油,這意味著美國內陸地區的油價將會進一步下降,再次出現負數也不是沒可能。

美銀美林表示

有媒體評論稱:這是一場正在上演的巨大經濟悲劇。

文來源 黃金頭條

*聲明:本文信息資源來源於網絡,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本文章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