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每月收入400大洋,大半年就能買座四合院,換成現在還行嗎

眾所周知,在晚清和民國初期,由於受到歐洲先進思想的衝擊,當時的中國又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態勢。有些人是政治上的改革家,有些人是軍事上的奠基者,有些人是思想上的宣傳者,他們雖然彼此觀念不同、手段不同,但都在各領域為祖國復興而不懈努力。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文人依靠手中之筆,為中國人民打開了解世界的大門,傳播自由、平等、科學的思想觀念。事實上,在這樣一批文人之中,魯迅乃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和楷模。


魯迅每月收入400大洋,大半年就能買座四合院,換成現在還行嗎


▲魯迅先生油畫像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長期以“魯迅”為筆名進行寫作並廣為人知。魯迅於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生於浙江紹興,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魯迅前往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學習醫術,兩年後在課間觀看“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在魯迅看來,他當初之所以選擇學習醫術,就是為了改造中國人的體質,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可是這部日俄戰爭電影令他明白,只有全體國民的意識覺醒,才能使中國真正站起來。魯迅於是毅然棄醫從文。


魯迅每月收入400大洋,大半年就能買座四合院,換成現在還行嗎


▲博物館中陳列的魯迅手稿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28歲的魯迅從日本回到中國,出任浙江師範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這一時期他的工資不算很高,時常靠兼職寫一些文稿賺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狂人日記》的發表,魯迅創作出了一系列小說和小說集,由於其作品切合當時的社會環境,語言精闢老辣,帶有強烈的諷刺意味,符合當時社會的訴求,所以銷量很好,稿費因而也比較豐厚。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魯迅與周作人、錢玄同、林語堂一起創辦了《語絲》週刊。那個時候,他每個月的工資大概300大洋左右,加上學校方面的補貼,一個月差不多有400左右大洋。


魯迅每月收入400大洋,大半年就能買座四合院,換成現在還行嗎


▲民國大洋

這樣折算下來,魯迅當時的年收入最少也有5000大洋。很多朋友或許會問,這筆錢在當時的購買力如何呢?據相關資料顯示,在當時,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00大洋左右。魯迅憑藉自己的收入,在北京用3500大洋買了一套四合院,大約有450平方米。這座四合院放在今天,其價值顯然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天價,不過在民國時期,房地產行業還沒有興起,價格沒有太多虛高的水分。那麼,我們如果將這3500大洋折算成人民幣,魯迅還能不能在北京買上一套房子呢?。


魯迅每月收入400大洋,大半年就能買座四合院,換成現在還行嗎


▲老北京四合院

根據基本工資來和物價,當時民國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大概是2塊大洋,這是最低標準,現在大學畢業生的最低工資一般都是在兩千到三千,再根據物價對比,那時候的1塊大洋可以換成現在的1500元到2000元之間。魯迅一年收入5000大洋,按照最低比例換算,魯迅的收入摺合人民幣應在800萬上下。這麼高的收入,可能有很多人覺得計算有問題,但是仔細想想就明白了。畢竟需求決定價值,魯迅的小說正是切合當時社會環境,而很多人又處於大面積的“文化饑荒”中,能夠看到的文化作品很少,所以魯迅的作品自然是供不應求。


魯迅每月收入400大洋,大半年就能買座四合院,換成現在還行嗎


▲魯迅墓前的紀念雕像

如果魯迅活在當下,將他的作品用以出版或是在網絡上發行,一年的收入超過千萬應該都不是難事。不過就是不知道今人對他的作品需求有多大,畢竟時代不同,人們的喜好也發生變化。但不論如何,以魯迅的收入,要想在如今的北京買房,哪怕是五環之外,恐怕也只能買一套100平米不到的房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