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殼槍究竟有何魅力,能風靡中國半個多世紀?

駁殼槍即德國毛瑟公司生產的毛瑟C96軍用手槍。因該槍出廠配個木製外盒,所以音譯為駁殼槍(BOX),它最初是1895年由德國費德勒三兄弟發明的,卻被毛瑟公司搶先申請了專利並量產,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然而駁殼槍交付軍方後卻被嫌棄,原因是體力大、分量重,作為衝鋒槍使用槍口會上跳且威力不足,作為貼身手槍使用又太笨重,攜帶不方便。

駁殼槍究竟有何魅力,能風靡中國半個多世紀?

就這樣,毛瑟的夢想破滅,駁殼槍沒有被西方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列為制式武器裝備部隊。生不逢時的駁殼槍,成了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角色。德國軍方拋棄了它,不再採購,西方國家也都不待見它,眼看駁殼槍就此別過,要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然而西方不亮東方亮,駁殼槍卻陰差陽錯地在萬里之外的中國神奇般的大放異彩,不論是政府軍隊、游擊隊、私人武裝甚至是地主看家護院、山賊土匪都裝備了駁殼槍,大家都視駁殼槍為寶,都為能擁有一支駁殼槍為榮。從來沒有哪種武器能像駁殼槍在中國那樣受歡迎、被青睞了半個多世紀。

駁殼槍究竟有何魅力,能風靡中國半個多世紀?

駁殼槍有很多名字,如盒子炮、匣子槍、快慢機、自來得、大鏡面等等,這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手槍。清末民初,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然而駁殼槍卻不在禁運之列,因此當時極度缺乏武器的中國各軍閥都大批採購了駁殼槍。毛瑟公司怎麼也沒有想到,駁殼槍能在東方這個國家如此受歡迎,於是,毛瑟公司加班加點生產,全部出口到中國。從1895年到1939年停產,毛瑟公司共生產了約100萬把各種型號的駁殼槍,絕大部分都賣給了中國。

駁殼槍究竟有何魅力,能風靡中國半個多世紀?

駁殼槍全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5千克,採用6發和10發固定彈夾或20發可拆卸彈匣,射程50——150米,射速900發每分鐘。駁殼槍製作精美、性能可靠,火力持續性好,威力大,深受中國各路軍隊的歡迎。對比同時期日軍的王八盒子,駁殼槍無論在哪方面都力壓王八盒子,連鬼子在戰場上都扔掉王八盒子撿駁殼槍用。當時中國各兵工廠爭相仿製,如漢陽兵工廠、鞏縣兵工廠、天津大沽造船廠、山西軍人實習所、重慶武器修理所、衡陽軍械局等都大力仿造,幾十年間,中國共仿造了200多萬支駁殼槍,遠遠超過了原製造國家。駁殼槍在中國是光芒四射,幾乎有部隊就有駁殼槍,有武裝就有駁殼槍。抗日英雄楊靖宇生前就擁有3支駁殼槍,紅軍之父朱德也持有一支駁殼槍,現珍藏於歷史博物館內。

駁殼槍究竟有何魅力,能風靡中國半個多世紀?

駁殼槍設計近乎完美,幾十年來都沒有再改動過。它在中國的傳奇故事是多如過江之卿,說也說不完。如雙槍老太婆,雙槍李向陽,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洪經典的舉駁殼槍射擊的鏡頭,課文《艱苦的歲月》經典封面中老紅軍腰挎的駁殼槍,飛奪瀘定橋的22位勇士每人身背一支駁殼槍,馮玉祥的手槍旅每人一支駁殼槍加一把大刀等,都賦予了駁殼槍傳奇的色彩。中國人在使用過程中也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克服了駁殼槍使用中的缺點,如磨平準星方便迅速拔槍,持槍平射克服槍口抖動等,可以說駁殼槍雖然誕生於德國,卻在中國被髮揚光大。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至於抗美援朝戰爭中,都活躍著駁殼槍的身影,從晚清政府、民國軍閥、國民政府、八路軍新四軍等都裝備了大量的駁殼槍,駁殼槍在中國半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中是一款舉足輕重的武器,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駁殼槍究竟有何魅力,能風靡中國半個多世紀?

當時,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都沒有十全十美的。駁殼槍也不例外,它體積大、分量重,使用攜帶都不方便,兩斤半的重量可不是隨口說說的,駁殼槍製作精密,零件複雜,維修保養也不太方便,最主要的是,駁殼槍造價高昂,不物美價廉,不是一般人買的起的。在紅軍時期,一支駁殼槍要價120個大洋,同期中國進口蘇聯的DP轉盤機槍也不過150個大洋每支。那時一個大洋的購買力是很驚人的,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幾個大洋罷了,偉人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每月也不過8個大洋(這還算是高薪了),駁殼槍的貴可見一斑。

駁殼槍究竟有何魅力,能風靡中國半個多世紀?

但不管怎麼說,駁殼槍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的確是一把神奇的手槍,它在中國被使用了半個多世紀,足以說明駁殼槍是很成功的一款武器。當然,這也與舊中國軍工業薄弱武器匱乏有關。解放後,中國國力蒸蒸日上,研製一把槍實在不是個事,所以駁殼槍迅速被淘汰了,現在的駁殼槍已經成為了收藏品,被世界各個國家的收藏家和愛好者廣泛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