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年輕時,他是一個富家公子,才華橫溢,書琴棋畫,無所不知,知而精通。

他留下了一曲千古《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他曾經追求特地獨行,不拘一束,交四海朋友,泡天下美人。

輕來狂世界,醉來得真知。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人到中年,突然開悟:奼紫嫣紅不耐霜,繁華一霎過韶光。生來未藉東風力,老去能添晚節香。


他從紅塵中一代風流李叔同轉身變成得道高僧弘一法師。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李叔同為何看破紅塵,非要皈依佛門。

1、

和尚分兩種,一種是普通和尚,另一種是精品和尚,後者被尊稱為“法師”或“高僧”。

民國期間最為著名的和尚,首推弘一法師。

之前,湖南臺《我是歌手》節目中,韓磊一曲《送別》打動了千萬聽眾,《送別》的作詞者叫做李叔同,正是弘一法師出家前使用的一號“馬甲”。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仔細算來,《送別》這首歌已經傳唱了將近100年,真不愧是流行樂壇的一個奇蹟。究竟是什麼東西讓這首歌不斷地煥發青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美妙的歌詞再配以淡淡的憂傷曲調,每次哼唱都讓人浮想聯翩。送友人,送情人,送親人,都是一幕幕感人的場面……

弘一法師的故事,我們從“送別”開始。

民國7年(1918年)7月某一天,天氣陰霾,杭州虎跑定慧寺門外,十幾名俏麗佳人一字跪開,哭聲一片。佛門淨地,為何有美女在外痛哭?圍觀的村民很是納悶。

一打聽,原來有個叫做李叔同的大叔要剃度出家了,而這些俏麗佳人是他之前的情人知己,她們哭,只為挽回他的心——

“叔同,你出家了,我和孩子怎麼辦啊?你就狠心丟下我們母子嗎?”

“叔同,佛海無邊,回頭是岸啊!”

“叔同老師,我還有好多詩詞要和你切磋呢。”

“叔同,小心三個和尚沒水喝啊!”

……

老婆、情人、紅顏、粉絲,眼淚化都成了西湖的水,哭聲打動了地下的鬼,但李叔同淡淡地看著她們,沒有說一句話,他只是很有節奏地敲打著那隻無辜的木魚。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那些年,和他曾經快樂過的女人,那時已成了被他看破的“紅塵”。

見這個男人鐵了心皈依佛門,眾美女最後也沒有法子,只好絕望離去。但還有一個美女卻非常執著,每天早上都會來到寺外,深情地呼喚“叔同”,希望他早日還俗。她堅信,奇蹟總會出現。

李叔同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李叔同已經離開人世了,現在你面前只有“弘一”。

什麼“紅一紅二”,你以為換了馬甲我就不認識了嗎?雖然你現在把頭髮剃掉了,但我會一直等著你長出頭髮,待你長髮及腰,大叔娶我可好?

哎,問世間情為何物?

女骨級粉絲期待的奇蹟終究還是沒有出現,弘一的頭髮長出來了,又剃掉了,一直沒有長髮及腰。

最後,弘一法師送給那美女一首詩,其中有這兩句:還君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法師講話就喜歡拐彎抹角,還不忘插入悲情式的文學色彩。他沒有責備女子擾人清修,反而用一種很遺憾的語氣對那女子說:不是我不肯接受你,只怪我們相遇太晚,今生無緣吶,只有對你無情了。


想那女子讀了詩後,一定百感交集,即便不甘心,也只有認命了。


這麼有溫度的男人怎能不讓女人喜愛?


可惜愛他,終究也是錯愛!

2、

李叔同皈依佛門,似乎冥冥中早已註定。

1884年其父病逝,當時家裡來了一高僧誦《金剛經》。高僧的穿著以及唸經的神態都深深地印在李叔同的腦海,觸動了他幼小的心靈,那是李叔同第一次看到的僧人。

後來,李叔同與小夥伴“做家家”時,經常以床罩做袈裟,扮成和尚,口誦佛號。年幼的李叔同跟母親背誦名詩格言,母親驚奇地發現,這孩子讀書的樣子竟像唸經。

15歲時,李叔同竟然悟出“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的詩句,年紀輕輕對人生的認識已經非常具有哲理性。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總是要先苦其心志,大凡看破紅塵之人,必須先在滾滾紅塵中沐浴浸淫一番,李叔同也不例外。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作為當地有名的富二代,青年的李叔同可謂風流倜儻,他喜歡結交名人好友,當然,很多人也樂意跟這個土豪小青年做朋友。少不更事的李叔同與一幫文青吟風弄月,為賦新詞強說愁。他們經常戶外徒步,或是混跡於煙花藝館,留下許多風流韻事。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正是李叔同年輕時的真實寫照。

1897年,家裡幫李叔同搞了一次“非誠勿擾”,有個姓俞的姑娘雖然比他大兩歲,但甘願為她留燈到最後,兩人牽手成功。


19世紀末,中國已呈衰敗,一大批仁人志士打著“救國”的旗號走出去學習西方文化技術,迎來了地主階級的子女留學的高潮。

深受戊戌變法的影響,李叔同也加入了留學的大潮,來到了日本。在日本,李叔同一改往日花花公子的作風,潛心學習,回國後竟然開創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多個“第一”,成為多個領域的先驅和奠基人,他擁有了大量的“粉絲”。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其中“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這個頭銜非常值得敬佩,不知道後來的弘一法師唸到“空即色,色即空”時,是否還想起那些為她捨身一脫的女模特。

3、

留學歸國後的李叔同性情大變,在書法、繪畫、音樂、話劇等領域均取得極高的藝術成就。而正在這個時候,高處不勝寒的李叔同逐漸看破了紅塵,有心向佛。

任其親朋好友怎麼規勸,任其紅顏美女怎麼挽留,他都堅定地朝著空門走去。

1916年,李叔同在一本日本的雜誌上看到“斷食”以修養身心之方法,便來到杭州虎跑定慧寺,斷食17日——幾乎餓死。

自那以後,他開始素食,於佛教“漸有所悟”,佛教是什麼?

就是可以飛,但偏要徒步——《西遊記》;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少林寺》;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李叔同。


1918年,李叔同正式出家。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塵世少了一個風流才子,廟宇卻多了一個弘一大師。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期間,經常去K歌,其中有一首叫做《旅愁》的金曲,非常適合李叔同漂泊異國的心境,深深地植入了他的腦海裡。

《旅愁》的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詞系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所作。

據說李叔同每次哼唱這首歌的時候都會熱淚盈眶。那種感覺,就像曾經一些留學生唱著《故鄉的雲》一樣,滿身的創傷,卻還生怕歸來時揹著空空的行囊,唯有故鄉的雲最親切。

歸國後,熱愛流行樂的李叔同屢次想重新作詞,但寫了好多首詞,總覺得藝術水準被《旅愁》甩開好幾條街,只好作罷。

然而,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個特定的環境,一個特定的人離去,激發了李叔同內心深處的靈感。

李叔同有一幫朋友,沒事經常逛天涯,號稱“天涯五好友”。其中有位叫許幻園的帥哥,是民國時的一名小說家,雖然並不怎麼出名,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他老人家寫過什麼作品啊。

但他有個兒子叫做許李明,後來創作了一本著名的連環畫:《白毛女》,講述了一個欠下高利貸的老人家過年難的故事。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那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的上海灘屢經戰亂,一片淒涼黃浦江,幾多風雨洗外灘。

正在家裡烤火的李叔同突然聽到敲門聲,正要出去開門,卻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喊道:“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便揮淚而去,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

等李叔同打開大門時,好友的背影已經漸行漸遠。


李叔同望著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

他想到了很多,很多。社稷,蒼生,還有那些年追隨著自己的“那些花兒”,她們都老了嗎?她們在哪裡呀?

這些年,他在藝術領域裡獨領風騷,國家卻是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活著為了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刷存在感嗎?

他猛然想起《旅愁》那首歌,再想到剛才友人明明是來送別,卻要他別送,頓時大悟,他返身屋裡,包含眼淚揮筆寫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這就是號稱民國最美歌詞的《送別》。

人生之短,猶如日落,充滿著徹骨的寒意。詞曲配合亦如天作之合,包含人生的空幻虛妄,悽清孤獨。

很多人因知《送別》而認識李叔同,因認識李叔同而認識弘一法師,人與藝術,真是完美的結合體。

《送別》問世,事實上宣告了李叔同已看破紅塵。不久,李叔同就變成了弘一。

4、

晚年的弘一法師專心研讀佛法,成為民國著名的得道高僧。他甚至把書法融入到佛學中去,使其以魏碑入門的書法藝術雄厚中帶柔軟,別具一格。

二戰衛國戰爭爆發後,弘一法師提出“唸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唸佛”的口號,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種進步的愛國思想。

但恕我遲鈍,對後半句“救國必須唸佛”一直無法參透,沒有數百萬政府軍的流血犧牲,光靠唸佛就能趕走鬼子?或者說兩軍交戰,陣前念念“阿彌陀佛”就會取得臺兒莊保衛戰的勝利?

縱觀弘一法師略帶淒涼但又輝煌的一生,我們本不該雞蛋裡挑骨頭,如此這般調侃,權當是一種無厘頭的娛樂罷了,還望弘一法師的粉絲們不要責怪。

李叔同: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享不盡的財富,為何拋棄妻子遁入空門

悲欣交集。這是弘一法師在圓寂前留下的一句話。


表明他自己的一生有過悲傷的往事,但他得道後悟出了人生的真諦,又感到幾絲欣慰。


我常想,一個人擁有超人的才華,享不盡的財富,粉絲無數,是什麼原因促使他能下最後的決心拋棄妻子,與世隔絕,遁入空門?


想不通的,是凡俗之人;想得通的,估計就是大師了。


通觀人類,大師乃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還是為生計,為利益奔波之凡夫俗人。既然如此,那麼我們還是做自己的俗人,讓別人做大師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