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公元前16世紀初至公元前11世紀是中國歷史上的商代。

考古學上一般以商王盤庚遷殷為標誌,將商文化分為早晚兩期。

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婦好墓出土的玉踞坐人

早期的遺址主要有河南鄭州二里崗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偃師屍鄉溝,湖北黃陂盤龍城,河北嵩城臺西,山東濟南大辛莊,江西樟樹吳城和山西垣曲商城等。

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則有河南安陽殷墟、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四川廣漢三星堆和成都金沙等。

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金沙遺址出現的突唇環形壁

代表性玉器以鄭州二里崗期為代表的商代早期文化,玉器種類仍然沒超出二里頭文化的範疇。

玉器器型尚厚重,裝飾尚素面,無論是在製作技術,還是器物形制上仍多多少少帶有濃厚的史前時期玉器特色。

其共同之處還在於二者對玉柄形器和玉戈兩種器物,都給予了高度重視。

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婦好墓是很多商代玉器出土作為考證的下限標準器

商代玉器真正形成自身的特點是在商代晚期。

這一個時期的玉器不但數量多,種類廣,而且在製作上出現了一系列的新技術。

在造型工藝上,可分為幾何類型的圓曲型和直方型兩大類,還有人物、動物造型。

器物造型以小型片雕為主,形體大小多為5釐米到10釐米,主要指裝飾品。

大型片雕器物以禮儀器為主,如玉戈、玉刀,圓雕人物、動物空前增多。

日用器首次出現,且造型多樣。

很多裝飾品的下端出榫頭,是玉器造型的空前突破。

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商代柄形器下端就有榫頭

商周時期玉雕人物形象,突破了早期僅見人面和頭像的狀況,出現了各種跪坐、立式和側身等人物雕像。

其中商代的圓雕跪坐玉人,在造型方面,具有較強的寫實性。

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婦好墓出土的商代玉踞坐人

儘管人體比例不盡合理,大部分作品頭部偏大,五官格外突出醒目,但人物的姿態服飾及整體結構卻刻畫的十分清楚。

他們大多曲腿跪坐,足趾著地,臀部皆坐於腳踵上,雙手扶膝,眼平視或下垂。

同時,根據身份的不同,有的衣著華麗,腰束寬帶;有的則為裸體或似刻文身圖案。

重要的是這些人像的冠、發都雕刻的極為精細,相當逼真,對研究商人的衣冠、髮飾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或許這些不同裝束的人物形象,即屬於不同的階層。

有的學者認為:婦好墓中出土的那件衣冠講究、神態威嚴、腰佩寬柄形器的玉人,有可能就是墓主人“婦好”的形象。”

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被專家猜測為婦好本人的玉坐人

如果這一論斷不誤,那麼與此同出的那些裸體和文身的玉人,則應當屬於婦好的奴隸和僕人,是專門侍奉她在宮中的生活和娛樂的,從而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衣服有別,宮室有度”的等級禮儀制度。

至於此時常見的一種扁平體的側身玉人,造型皆為蹲踞狀。

上肢彎曲於胸前,頭部較為突出,主要誇大了眼睛和耳朵。

有的頭戴飾有齒狀扉稜的冠帽,有的似與鳳鳥合體,充滿著種神秘怪異之感。

特別是與西周的側身玉人對比,則更具特色。

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商代的玉琚跪人

作品明確地描繪出人臉的側面,扁嘴方下巴,多以雲紋作耳朵,身軀交待不明而且較為抽象,往往以幾何形線條表現。

尤其是在身上或頭頂上,還時常有龍、虎等神靈動物出現。

這種人與龍虎鳥交結纏繞相互組合的現象,應是傳承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美術作品中錯綜複雜地表現出神衹、祖先、神靈動物三位一體 觀念的餘緒。

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商代玉人鳥冠狀

它所表現的,應是先民觀念中具有龍虎或其他神靈動物的秉賦的祖神,這正是上古宗教中相信神祖與神靈動物可以相互轉型的具體寫照。

特別說明:為了各位收藏愛好者系統和準確的瞭解中國玉文化發展的脈絡和特點,我所有的結論和數據、圖片均從國家已經確定並出版的考古資料中整理和歸納,收藏愛好者可以作為系統學習資料進行收藏和查閱,不用擔心數據的來源和結論,並不是我個人的總結,我只是針對玉器的收藏做了整理和編寫。

商代時期的玉器製造特點

商代蟬紋玉琮

本文由玉見沈華獨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其中部分文字介紹和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部分藏品圖片由震旦博物館提供,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