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1995年,杭州某个电视台做了这样一个测试:他们特意安排几个壮汉在路边偷阴井盖,摄像人员隐藏在旁边偷拍,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市民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记者: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有没有想过要管一管,或者怎么样?

市民甲:这个东西就很难说了,可能是要挖地沟里的油(用来炼油)。

问及市民乙,他说:我估计可能是要修里面的东西。

……

终于,第1位站出来阻止的人市民出现了。他看到五六个壮汉在偷撬井盖,想要上前制止,但显然又有点害怕,因此,他一赶脚放到车的脚拐上,做好随时逃跑的准备,走近前去命令道,“给我抬回去”。

此时,藏在一旁的记者上前说明事情原委后,问这位青年市民:你为什么要上前制止呢?

这位青年说:前些天报纸上刚登了一则新闻,有小孩因为没有井盖防护,而掉到窨井里。所以,他要制止他们。

这名见义勇为的青年名字叫马云。

在此引用这个故事,并非因为主角是马云先生。而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多数人不曾具备的认知方式——上游思维。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一、什么叫上游思维?

那么,什么叫上游思维呢?

它和《黄帝内经》中的一个名句非常相似,即“上工治未病”。意思是说,最好的大夫可以在你发病之前,就把病给治好了。

对这句话最好的阐释莫过于《鹖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

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兄弟3人谁最擅长医术?扁鹊就说了:大哥的本事最大,二哥次之,我最差。大哥每次看病,重在望其神态,擅于在病害没有形成前,就能消除病因;我二哥治病,在发病之初就能将其消除;而我往往是在病人病重时用针石、猛药,反而最有名气。

这里,扁鹊的大哥就属于“上工治未病”的典范。

我们就把这种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思路叫做上游思维;而与之对应的,等问题很明显,很严重了,再出手补救,就是下游思维。

既然上游思维这么好,它究竟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样的具体问题呢?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二、如何利用上游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游思维是一种超前认知或提前预警的思维方式,主要通过下面3个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

1、立足全局,从整个系统角度解决具体问题

用上游思维发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系统问题,并从整个系统角度解决具体问题,往往能够使问题通过对系统的某些环节优化,从而得以化解:

曾经,冰岛中学生吸烟、喝酒的比率很高。很多人会觉得,这可能是冰岛这个国家生活水平较高的结果。而且,这个问题似乎不归任何部门管。学校、警察、家长好像都不应该为此负责,这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问题。

不过,幸好冰岛并不大,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首都雷克雅未克,而这个城市仅有20万人,圈子不大,人们很容易聚集在一起。有热心的负责人带头召集了一些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警察、老师、家长等,同时还请了几个中学生现身说法,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试图改变中学生这种陋习。

显然,直接禁烟禁酒并不好使。人们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根本在于年轻人天生喜欢寻求各种刺激,他们本能想身体、情感上冒险。这些中学生放学后没事干,却有充足的时间,就容易无事生非,养成抽烟喝酒的毛病。

这样一分析,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找些事情把他们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这一新的事情就是体育运动。于是,政府干脆花钱请了一些专业教练,领着孩子踢足球、打篮球……

这种正规的体育活动会让人有承诺感。比如打赢了球队,参加下午的比赛,我们就很难爽约,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因一个人而导致整个球队输球的责任。你一旦来了,也就没有时间去抽烟、喝酒。而且,打球本身也比喝酒更刺激。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就这样,只是改变了中学生身边环境的某一个变量,就能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后来,冰岛的青少年抽烟喝酒的比例在很自然的情况下,下降了6倍。

这个案例中,针对孩子吸烟、喝酒问题,冰岛政府并没有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而是通过对学生整个生活学习的生态链进行排查和对比,发现了用以满足孩子渴望刺激这一需求的替代活动——体育运动。通过在体育运动上的刻意而为,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弃恶从善”,远离吸烟、喝酒等陋习。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2、纵观整个系统,寻找关键支点,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个重要的思路是:寻找支点。就像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运用上游思维,找到系统中关键的支点,常常能够起到惊人的效果。

专家根据数据分析发现,整个芝加哥最危险的因素,其实只有特定的5000人。这仅有的0.2%的人口,却与17%的刑事案件有关。

针对这一发现,市有关部门决定给这5000人每人提供2万美元的生活补助,让他们有个工作,有人管着,这样反而更省钱。因为,在美国每处理一起枪击案,需要花掉150万美元。

像这种不利因素相对集中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找到关键支点,用它们对整个系统 进行优化。

还有,医院的急诊室资源,也是非常稀缺,且往往花费也很高,然而,人们去急诊室的概率却不相同。一般人,多少年也去不了一次,另一些人却是急诊室的常客。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很多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应该把这一批常客安排好,比如更高频次的电话访问,通过下大力度对这些人的格外关照,从而,降低他们来急诊室的频率,节省下来的急诊室资源,就能给更需要急诊的病人提供服务。

这两个例子,都是通过对系统中的敏感人群加以干预、优化,从而使整个系统得以优化。这里的特殊人群就是系统中的关键支点,一旦从他们身上找到方法,往往能够解决整个系统的大问题。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3、上游思维的预警系统,为我们提前布局争取宝贵时间

理论上来讲,有了关键支点,我们可以解决系统中的很多问题。但是,此时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因为缺了一个维度:时间线,即需求的时机。

而上游思维带给我们的第3个惊喜,正是通过它给我们带来整个系统的预警。一旦预警出现,我们就可以根据相应的等级采取有效应对。

说起预警,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情绪,有时候就像森林大火,会莫名的怒火中烧。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明明很生气,却能做到克制与自我警醒。这种自我克制与提醒,与我们大脑中的一个特殊部位密切相关,它就是我们情绪的预警器——杏仁核。每当怒不可遏时,它就像一个预警系统似的,提醒我们,不能发怒,再想想。遇到危险情况,它也会提醒我们快跑,战斗或者原地不动。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也需要这种前瞻性的预警系统。比如快递公司,平时有多少的派件,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几乎每个快递公司都能轻松应对。

判断一个快递公司实力好坏,最好是在电商活动、传统节日期间,看看他们的配送系统会不会迟滞,甚至崩溃。

对于普通的快递公司,可能平时与其他企业相差无几,但是一到商家大促,它就崩掉了。原因无它,没有预警机制而已。

而像国内个别优秀的快递公司,不仅有强大的软硬件实力,更重要的是:它们有成熟、高效的预警机制。比如国内某快递公司,他们在全国有无数的自建仓库,快递小哥也有数万名。而且,还有高效的预警机制,在19年活动大促期间,该公司根据历年快递大数据,大致预测出哪些城市的某个区,甚至是某条街道,大概会产生多少金额,多少个订单。再根据这些数据,提前预置商品,分配快递员提前预送到附近分点。促销当天,客户一旦下单,这些被大数据猜对的客户,甚至会在十几分钟以内收到实物。

这不是快递公司本身实力多强,而是预警系统的提前预判,给快递公司提供了充分布局的时间。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三、怎样才能运用“上游思维”做事?需要具备3个条件

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应用上游思维来做事呢?

1、把远虑包装成近忧,预防因惰性而耽误上游思维解决事情的时机

多数情况下,符合上游思维的事情,也往往具有虽重要却不紧急的特性。这样一来,往往会给人一种不着急的感觉,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引发我们的惰性,从而耽误时机。把本来可以用上游思维解决的事情,一直拖到被迫解决麻烦。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将远虑之事包装成近忧的样子。给自己的潜意识提供一种麻烦就在眼前的紧迫感。

中学时代学过的一篇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至今还记忆犹新。作者海伦·凯勒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盲聋人的真实世界:

我能感到树叶柔嫩而对称,又喜欢用手抚摸白桦光滑的树干,或松树粗糙的树皮。春天时我顺着树枝摸过去,希望找到个新芽,找到大自然从冬眠醒来的征兆。有时,如果运气好,我只须把手轻搭在一棵小树上,便能感受到高歌小鸟的喜悦。

她渴望能够拥有哪怕3天的光明,就能够心满意足了。我在读这篇文章时,除了对她深切的同情之外,心中也在想,假如能让我们常人都体会一下失去光明生活的悲苦,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更加珍惜当下的幸运与快乐吧。

这种特别的体验与尝试,非常有利于我们运用上游思维解决问题。假如,我们将下个月,明年的一些计划,有意包装成下星期,甚至是明天就要完成的任务,可能我们便可以立刻行动,运用上游思维去解决未来的问题了。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2、想要拥有上游思维,要学会主动创造“余闲”

除了将遥远的任务包装成临近的紧急任务,我们还应该主动创造“余闲”。

在我们想要运用上游思维解决一些问题时,我们会遇到两个困难:一个是没有时间对重要的事情进行思考,即每天瞎忙,无暇思考;另一个,没有余闲学新知识,新技能,即使很好地预见了事态发展存在的隐患,却没有能力改变它。

在塞德希尔·穆来纳森与埃尔德·沙菲尔合著的《稀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余闲的定义和重要作用。他们解释说,余闲代表任何一种多出来、可以任意使用的资源,它可以是金钱、时间或者空间。

它有两个现实意义:一个是你不必经常做出无谓的选择。比如我们手里只有几百块,买什么东西就必须做取舍。一旦买衣服,就不能买书了。但是如果你有很多钱,你就可以既买衣服又买书。这为我们节约很多时间与精力上的余闲。

还有一个好处是你不怕犯错误,因为你有足够多尝试的机会。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即使两次都失败了,也照样可以过优裕的生活。如果时间、金钱是可丁可卯,你选择做什么事情就得非常谨慎,一旦选错就是巨大的损失。

做很多眼前不紧急,却很有意义的事情时,都需要这种“余闲”的支持。培养上游思维同样离不开它。

探索需要代价,创造来自浪费。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3、拥有发现问题的慧眼,摒除“指标式的假成功”

上游思维的核心优势在于预见性的发现问题,它为我们提供较充足的准备时间。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个典型问题:假成功。

这里的假成功,最多的情况就是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将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和一些指标作为评判是否达成目标的标准。

比如,你身边的朋友一定听到不少“牛人”夸口,他自己一个月看多少本书,一年看多少本书。这就是典型的指标式成功。他以为看一年看了300本书,就实现了目的。其实,仔细想想,并不是。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修养。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首先,读书册数多少,并不能体现你读书的效率,而是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几项技能,或者解决了哪些问题。

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是掌握上游思维的必备技能。

例如一家广告公司,十分重视广告的点击率,是好是坏?

当然,如果一个广告的点击率高,它大概率会受到潜在用户的重视,但是却并非绝对。点击率高,有可能是广告公司“有意为之”,比如有些商家就会把广告的取消按钮设置的特别隐蔽,用户不小心,就会点开广告,这种欺骗式的打开,对商家卖货究竟有多少积极意义,我看很难说。

因此,把点击率等同于广告效果,中间有很大的脱钩。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上游思维,不仅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可能还会弄巧成拙,造成一定损失。

所以,擦亮眼睛,摒除指标式的假成功,才有可能将上游思维用对地方。

深度 |“上游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两大利器:支点与预警


总结

上游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宏大的角度(系统)观察、思考,而且有可能前瞻性地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它主要通过下面3种办法解决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1、立足全局,从整个系统角度解决具体问题;

2、纵观整个系统,寻找关键支点,解决实际问题;

3、上游思维的预警系统,为我们提前布局争取了宝贵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