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序言:说到妖女,你会想到什么?是《西游记》里想吃唐僧肉的蜘蛛、蜈蚣精们还是《聊斋志异》中偏爱柔弱书生的狐妖?我们经常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看到妖女这一形象,可以说其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何为"妖女"?一是"妖",非人类,自然物质所化;二是"女",表明其是一位女性。无论是小说描述还是影视化的造型呈现,比如妲己,是一个娇媚、妖娆的狐狸精。"妖女"的外形一定是勾人心魄的,这似乎是一道"标准线"。除却容貌,艺术家们塑造的"妖女",其内涵究竟是怎样的?它隐藏了怎样的文化蕴含?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西游戏》剧照

一、 自立自强的人生追求——潮流

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是如此。古典小说中"妖女"身上便有着现实生活中妇女的影子。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身份地位显然较为低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话语权都不高。但在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即使其同样生活在这样压迫女性的社会中,她们也不会像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那般顺从和屈服,而是表现出一种"反叛"的行为。在当时看来或许是大逆不道,但同时也表达出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想要反抗生活压迫的愿望,体现出她们自立自强的人生追求。具体可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满当时女性的卑微的身份地位;二是对自由恋爱的美好憧憬;三是想要挣脱封建礼法对女性的束缚的期许。

1、 不满女性的卑微地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思想当道的社会,男女的社会地位有着天壤之别。相较于现实生活中的"男强女弱",古典小说中的妖女往往都是较为强大的。

比如《聊斋志异》中常常将妖女与文弱书生搭配在一起,谁弱谁强一目了然。艺术家们通过这样的塑造来表达女性对自身社会地位能够提升的渴望。

纵观中国古典小说,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妖女身份地位的设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中,妖女大多是不知姓名的"透明人",没有称呼,毫无任何身份可供说道。唐代之后,艺术家们塑造的妖女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身份,农户之女、书生之妻、贵族小姐等等五花八门,她们有了可供人称呼的身份。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些身份大多处于社会底层,仅有少数的成为了官家女儿,这侧面体现了现实中女性的身份低微。但仅从"透明人"到"底层人"这不大的变化,也可体现出女性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聊斋志异》书封

2、 对自由恋爱的憧憬

中国古代男女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论男子或是女子,都较难自主选择自己所爱之人。但男人可以选择三妻四妾,女性则在非特殊情况下一生仅一个夫婿,即使是贵族官家之女,为了家族仕途常常身不由己地与别家联姻,无法掌握自己的婚姻大事。关于追求恋爱自由这一点,不论是哪个历史阶段的小说都表达出不约而同的统一。小说中的妖女对自由婚恋的追求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自由选择夫婿。又是以聊斋作例,在《鸦头》中,鸦头不顾母亲与姐姐的强烈反对,仍然坚持自己要与王生在一起。在婚姻上表达出自己强硬的婚恋自由观,义无反顾。像鸦头这一类的妖女,总是独立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心仪之人并与之结为夫妻,不受他人的制约。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聊斋·鸦头》

二是在与心仪之人定下人生约定之后,不会轻易舍弃。世人皆道妖女魅惑人心,殊不知一旦情根深种,便是自己的一生,这与人世间的痴情女子并无不同。家喻户晓的许仙与白素贞,当许仙知道白娘子是蛇精修炼千年幻化成人的真实身份后,在法海的挑拨之下对其百般猜忌和伤害,但白素贞仍旧希望与许仙幸福美满。如此一片痴情体现出妖女对爱情的执着与守护。

三是对背叛自己之人的决绝。妖女的痴情只给自己认定的人,她们仿佛与人世间的痴情女子一般,但最不同的便是她们敢于反抗,这或许是她们的"妖"性所在。当自己坚定守护的纯洁爱情被无情践踏时,她们便会让背叛者付出代价。这般狠心决绝或许也成为了被世人诟病的原因之一。妖女对待感情中背叛者的做法,正体现了其对自由婚恋的向往,和对独立自我的追求。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剧版白娘子与许仙

3、 挣脱封建礼法对女性的束缚

中国古代封建礼法是怎样约束女性的?女子不读书,无才是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遵守三从四德、女纲女诫等等。但小说中的妖女形象截然不同。她们不像现实中女性那般内敛,而是更加外向,积极而又热情。但这并不是说她们无妇德,只是不看重封建礼法对自己的束缚。她们能歌善舞,能作诗吟对,能与自己的爱人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而不是除女诫外丝毫不懂的庸庸妇人。

还如同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在世人眼里她们妖媚而下贱,但这也是她们想要冲破束缚的行为表现之一。她们在情爱方面极为大胆同时也能看出她们敢爱敢恨的一面。若是放在现在社会来看,这一定是一位自我意识很强的独立女性。只不过在中国古代思想落后封建的当时,她们只能是"妖",而不能是生活中的"人"。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班昭写《女诫》图

二、 内在美善的道德追求——传统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非常注重内在的价值理想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即讲究伦理道德。对于女性来说,前文提到的"三从四德"便是对女性的行为规范,思想上,则是从小就必须学习的女纲女诫。女性接受的教育是长大后怎样成为一个好妻子,怎样成为一个好母亲,而不是怎样成为一个好的自己。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方面,在男权社会下,女子表现出的自我意识都非常的薄弱,失去了自我。但妖女形象是一个反例,她有在当时社会下极其自我的意识,不再是男权的附属品,大多数人们只看到了妖女在当时社会中的"离经叛道",却也忽视了艺术家们赋予她们的善美的内在道德品质。

1、 温润贤淑的朴素品德

除却妖女的外貌在男人的眼中是个加分项之外,其性格品性更是能让人感到舒适。她善解人意、待人真诚。当爱人和知心好友陷入困境时,她会坚定地挺身而出,共同面对。既能像寻常女子般对你悉心安抚与照料,又可以为你出谋划策,做你身边一起并肩的人。

古典小说中作恶的妖女和行善的妖女下场是截然不同的。例如白娘子,虽被镇压在雷锋塔下几年,但最终被儿子救出阖家团圆。而《西游记》中的白骨精最终被孙悟空降伏。两者的对比也侧面突出了有些妖女向善向美的一面,以此教育人们行善好施。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剧版《西游记》白骨精剧照

2、 克己利人的奉献精神

"善"的含义有很多,重点之一便是与人为善。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待人和善,多为他人着想,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在女性依附男性存在的年代,妖女的存在也终究逃不过情爱这一关。但并不是"妖"则邪恶,她们在情爱上有着自己的坚持和信奉的底线。

古典小说中塑造的妖女形象大多是才华横溢、敢爱敢恨、自我意识很强的类似于当代的独立女性一般的存在,但她们在确定了自己的一生所爱之后,便会放下自我,全身心地像传统妻子一般照顾夫君、服侍公婆、养育儿女,且不会有任何怨言,这是她们在爱情里做出的牺牲,去成全自己所爱之人一个完整和谐的家。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相夫教子的古代女性

除此之外,妖女魅惑人心,却也有着自己的底线,若是自己所爱之人有其自己的爱人,她就会克制自己的情感选择成全他人。就如聊斋中的阿秀,狐妖顶替阿秀的身份去与刘子固相恋,刘子固所爱之人却自始至终都不是自己,狐妖选择放下刘子固,让他与真正的阿秀在一起。妖女与古代女子最大的不同是不克制自己的"欲",敢于追求自己所爱,也敢于放弃自己所爱。一个不克制自身情感的人,却会为了情学会克制,矛盾对立的行为展现了其克己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妖女与爱人

3、 恬静自守的坚贞信念

妖女身上所蕴含的道德观念除了温润贤淑的朴素品行和克己利人的奉献精神,还包括恬静自守的坚贞信念。外物和得失不会轻易地影响自己。有着超然脱俗的处世之道,有着自己的坚守。

首先最突出的还是对爱情的坚守。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顾封建礼法的束缚,成婚后安分相夫教子,身心只给一人,坚定地守护夫妻二人间的感情。这是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其次是对勤勉劳作的坚守。妖女自身拥有千百年修炼而来的妖术,但她们却不会用此来去走捷径,去不劳而获,而是坚定的用自己的双手去生活,将自己融入人间生活。就像白娘子妖术高超,却跟着许仙任劳任怨地成为大夫,通过小小的药堂去维持家庭的生活。这两个方面都体现出妖女这一形象内心坚定的信念,看似不争不抢、无欲无求,但有着自己的坚守。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妖女,如何兼备了潮流与传统?

白娘子与许仙开的药铺

总结:妖女身上最突出的一点是她拥有着新时代女性的强大内涵。独立、自我,保持对爱情的憧憬,却也不甘做爱情的奴隶。生活中与人为善,人际关系从来不是可以成为其烦恼的理由。独立自主、才华横溢、内心善良,这是每一个女孩儿都向往能够成为的样子。在男权社会,妖女或多或少身上都背负着与现实社会中的女性一般的依附男权的印记,但她们又是不同的,同时也背负着与时代抗争的印记。她们的口碑风评不好,妖媚、邪恶、勾人等等被打上"恶"的标签,但文人在小说中赋予她们的文化蕴涵又怎会如此单一?妖女是邪,可她偏偏有着追求自立自强、内心善美的一面。当"正""邪"两立的时候,你又会如何去评判她?

参考文献:

1、 《古代短篇小说金库》

2、 《唐前志怪小说辑释》

3、 《魏晋南北朝小说》

4、 《聊斋志异》

5、 《古代小说与传统伦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