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卓爾問你“去中心化”能吃嗎?怎麼回答……

關注江卓爾好幾年了,讀過他的不少文章,也看過他的採訪和視頻。

江卓爾問你“去中心化”能吃嗎?怎麼回答……

過去,一直覺得他頭腦清晰,分析問題透徹,給我了很大的啟發和幫助,我對於比特幣的很多認知都得益於他。

不過,看他最近的一些言論,卻讓人覺得稀裡糊塗,毫無章法。

比如,今天他轉發了 @布爾費墨 的一則微博。這則微博當然是攻擊比特幣,支持比特現金的,例如他說:

據說BTC小區塊的優勢不在於“支付方式”,而在於“價值儲存”。


江卓爾問你“去中心化”能吃嗎?怎麼回答……



這種說法是典型的偷換概念,比特幣保持小區塊,目的不在於放棄支付方式,只去追求價值儲存,而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去中心化,保持更加穩定,更加安全。如果盲目簡單的追求擴容和速度,那萊特幣以及其他山寨幣早就實現了,挨不著比特現金什麼事兒了?

“價值儲存”功能不能脫離於支付方式價值而獨立存在。一個貨幣的支付功能被限制,它的價值也就被限制。


沒辦法支付的價值儲存確實是無效的,你儲存了一批比特幣,卻丟了私鑰,沒辦法支付交易了,那也就失去了這部分價值。

暫且不管交易是否麻煩,交易速度是否快?只要是能夠交易,哪怕是暫時不能交易,以後可以交易,都仍然可以成為儲存價值。例如,巨大的觀賞石,支付起來很麻煩,但你看泰山腳下,好多人就是把這種東西當成價值儲存的。再例如,一副尚未問世的藝術畫,尚未出生的小牛犢,你仍然可以先買下來作為價值儲存,等未來再進行支付交易。

而現在的比特幣並非不能交易,在大多數情況下也並不擁堵。

比特幣的儲存價值,並不是因為它區塊小才實現的,而是因為它區塊小,足夠去中心化,足夠安全,足夠穩定,大家才相信它的價值,有了最廣泛的共識,才有了儲存價值。

江卓爾用郵票做了好幾次比喻,說郵票沒人用了,集郵的儲存價值也就掛掉了。且不說,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儲存著價值連城的郵票,有些郵票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了。

由於用的人少,一些郵票的價值確實越來越低了,可是比特幣的用戶在不斷的增加,增加的速度也遠遠超過了比特現金。

無論是市值、用戶數、算力、生態,比特幣生長的速度都遠遠超過了比特現金。誰是沒有人用的郵票,恐怕比特現金才是那枚郵票吧。

隨著比特幣的越來越安全,越來越穩定,共識越來越強,隨之而來便擁有了越來越強大的儲存價值。

如金子一樣,越有價值的東西,人越有動力去獲取,去交易。現在無數的人都在為讓比特幣的支付功能更便捷做著努力,例如隔離見證,閃電網絡,側鏈等等,但不能像比特現金一樣盲目的擴容,犧牲穩定性,犧牲去中心化。

有用戶問:Libra對bch 的支付應用衝擊大不大?

江卓爾這麼回答:

支付只是使用的一小部分,目前數字貨幣最大的使用是炒\投資幣。壓制區塊大小,就是在壓制使用,壓制用戶數。去中心化這種東西,用戶多了,體量大了,就自然去中心化了。BCH需要加速吸引用戶,把目前每年區塊大小*2,加速到*4 *6。



江卓爾問你“去中心化”能吃嗎?怎麼回答……



這是想當然的認為,比特幣就是在壓制用戶,實際上無論是開發者還是礦工,沒有哪一個不希望比特幣的用戶增加。

如果增加區塊大小,就能增加用戶,今天擴兩倍今年擴兩倍,明年擴4倍,後年擴6倍,那這事情也太簡單了。

用戶又不傻,絕不會看你的區塊大就跑到你那裡去。

可是江卓爾好像真把用戶當成了傻子。

江總的下一條微博這麼說:

使用用戶不關心是否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什麼?能吃嗎?使用用戶關心能不能用,能不能滿足我的需求。去中心化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2009年的比特幣=中心化(只有中本聰在挖礦),一個幣的用戶越多,生態越大,總市值越高,就越去中心化。



江卓爾問你“去中心化”能吃嗎?怎麼回答……



江卓爾自作聰明的認為使用用戶不關心去中心化,以為,只要他區塊大,速度快,用戶就會選擇他,哪怕他犧牲了安全性,犧牲了去中心化。

如果這樣想的話,那你還搞毛區塊鏈啊,能吃嗎?

"使用用戶不關心是否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什麼?能吃嗎?"既然這麼說,那江總為什麼不用支付寶和微信,用戶更多,也更方便,能吃!能點外賣吃!

我原來以為,比特幣和比特現金,只是二者的路線不同,都是為了實現財富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由理想。不管誰敗誰勝,都值得尊重。

現在才明白,比特現金這幫大佬,把用戶當成了傻子。不是簡單的犧牲一點去中心化求速度求平衡。,而是壓根兒沒把“去中心化”當成最重要的事情。

有些用戶也許會被忽悠一時,但早晚會醒悟,早晚會選擇更安全、更去中心化更強大穩定的比特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