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花珍的脱贫路

会泽县大海乡梨树坪村村民魏花珍,从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那天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勤奋努力,早日摘掉贫困帽。如今,在享受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照顾和自己的努力下,魏花珍一家搬进会泽新城,完成了从石板房到电梯房、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完美蜕变,顺利脱贫摘帽。

魏花珍的脱贫路

因学因病致贫,家庭陷入困境

2015年,魏花珍的大儿子刚上大一,小儿子上初一,公公和婆婆都70多岁,丈夫刘开富又患上了消化道出血加视网膜脱落的疾病。两个孩子上学需要钱,两个年迈的老人需要赡养,丈夫看病需要钱,自己也有胆囊炎做不了太重的活。家中所有的经济来源只靠养2头猪和几只羊,全家6口人挤在不足50平方米的破烂石板房子生活。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破烂的房子,全家人苦不堪言,魏花珍更是一筹莫展,这一年,她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魏花珍的脱贫路
魏花珍的脱贫路

说到以前的生活,魏花珍抹起了眼泪:“以前住那个老房子相当丑,就两间石板房还经常漏雨,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仅有的几个锅碗瓢盆都用来接雨水了,家里一样都没有,六个人就挤在两件小黑房子里,两个娃娃回来就没有睡处!叫我盖房子我是盖不起,我受不了了,只有慢慢的混日子。”

依靠扶贫政策,就医就学有保障

自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魏花珍一家享受了国家脱贫相关政策,两个儿子读书免除了学费,还给她家贷了助学贷款,免除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丈夫看病的钱也大部分得到了报销。村三委还根据魏花珍一家的特殊情况,照顾她丈夫刘开富到村里当生态护林员,每年能领到8000元的补助,公公婆婆也能领到老年补贴。2019年11月,魏花珍一家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对象,搬进了会泽新城,住上了120平方米的电梯房,魏花珍的负担减轻了好多,生活也终于看到了希望。

魏花珍的脱贫路

“我做梦都不防我会来到这个会泽,住上那么好的房子,在城里好啊,门前门后干干净净的,穿衣服都不上灰,鞋子一个星期不洗,还在干干净净的!在老家的时候,一下点雨尽是泥浆,一出门,泥浆就踩了漫到鞋口。”魏花珍感慨。

魏花珍的脱贫路

当记者问来到城里一家子生活习不习惯时,魏花珍激动地说:“习惯呢,要得啦!小儿子在会一中读书,现在搬进城来回家非常近,非常方便,自己走着就回来了。以前在老家没有车,回家要50块钱的车费,可惜得很啊,50块钱已经够他的生活费了!就在这里好了,两个老人开始的时候出去找不着回来,教了十多天也认得路了,现在一天没事就下楼去吹吹牛,打打牌,这日子好过了!”

魏花珍的脱贫路

感党恩勤奋进 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魏花珍深刻地认识到,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相关扶贫政策,是国家对贫困家庭的关心和帮助,但不能躺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温床上,更主要的是要勤劳,教育子女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摆脱贫困,才能拔出穷根,才能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魏花珍的脱贫路

搬进新城后,魏花珍一刻也没有闲着,想方设法找挣钱的机会,先是到待补草莓基地打工,现在,为了更方便照顾老人,魏花珍就在小区里找了个帮人带孩子的活,每月能挣到1500元的工钱。一有空,魏花珍就争分夺秒的到楼下的扶贫车间做零工,剥核桃,翘草莓、摘辣椒、缝棒球,有什么做什么。大儿子也已经大学毕业在昆明的药厂上班,今年就提前还清了助学贷款,每个月还能帮她补贴家用了。小儿子在高中成绩优秀,一年后也即将上大学,对未来的生活,魏花珍满怀信心和希望。

魏花珍的脱贫路

面对记者,魏花珍憧憬着未来的生活:“现在在新城,房子也有现成的住着了,大儿子也能挣钱了,我就自己打点工维持生活,帮小儿子供毕业。按照他现在的学习成绩,明年估计最起码都能考上二本,再过个四五年小儿子毕业就好了,我的日子就好过了!”

记者 代玉春 幸定涛 编辑:罗丽红

魏花珍的脱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