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遵守諾言,侵略者卻去而復返,一紙和約,近1

清朝和歐洲國家簽訂的第一個條約是《尼布楚條約》,從表面上看,這是一份平等的條約,雙方以外興安嶺為界,劃分兩國疆域。比起後世的諸多條約,清朝沒有割地賠款,俄國人似乎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可仔細想來,外興安嶺以北的廣大區域,原先是誰的領地呢?

俄國在16世紀仍然是個歐洲國家,一丁點亞洲土地也沒有。一百多年後,俄國人跨越廣褒的西伯利亞,把大片的東亞土地佔為己有。而對清朝來說,這裡是羈縻地區,當地部落只要臣服滿清,按時上交一些皮毛,便不干預他們的內部事務。

中國遵守諾言,侵略者卻去而復返,一紙和約,近1/6國土淪為獵物

羈縻制度在中國已經實行了上千年,可以有效降低邊疆地區的管理成本。但是在俄國人面前,這種制度的弊病暴露無疑,抵禦外來侵略的能力太弱了。

1643年,第一批俄國哥薩克出現在黑龍江流域,遭到了當地達斡爾人的激烈抵抗。在付出慘重傷亡後,哥薩克逃回雅庫茨克,但也摸清了當地的情況,更多的哥薩克準備向東方推進。

仗著先進的火槍火炮,俄國人鎮壓了達斡爾、赫哲等民族的反抗,建立起侵略據點。而清朝負責管理這片區域的是寧古塔將軍,也就是後世有名的那個流放地。

中國遵守諾言,侵略者卻去而復返,一紙和約,近1/6國土淪為獵物

副都統海色率軍攻打俄國人的堡壘,清軍經過血戰,打開了堡壘缺口,卻因為海色下令要活捉俄國人,而被敵人反擊得手,全軍敗退。事後,海色被憤怒的順治皇帝下旨處死,不過清朝並沒有繼續發起進攻,因為關內還沒有平定,不願意在北方大規模用兵。

此後,俄國人不斷蠶食黑龍江流域,雖然受到當地清軍的打擊,但仍然把堡壘修到了雅克薩,佔據大片肥沃的土地,逼近滿清的龍興之地。1683年,康熙設立黑龍江將軍,把原先的羈縻地區改成朝廷直接管理行政區,並建立璦琿大本營,準備從俄國人手裡收復失地。

中國遵守諾言,侵略者卻去而復返,一紙和約,近1/6國土淪為獵物

1685年6月,清軍抵達雅克薩城下,向俄國人發出最後通牒。清軍兵力近萬,其中戰兵3200人。城裡的俄國人不足1000,能作戰的約450人。清軍除了兵力多外,火炮也佔有很大的優勢。

戰鬥從6月25日開始,僅僅五天便勝利結束,雙方達成協議,俄國人放棄雅克薩,清軍不扣留他們作為俘虜,這是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從康熙到前線將領都以為,俄國人見識過大清的厲害後不敢再來,可他們都錯了,俄國人對土地的執著是他們無法理解的。

僅僅兩個月後,俄國人就回到了雅克薩,不僅人數更多,還把堡壘修建得更加牢固。而清軍既沒有留下部隊監視,也沒有割掉俄國人地裡的莊稼,使他們有了充足的糧食。

中國遵守諾言,侵略者卻去而復返,一紙和約,近1/6國土淪為獵物

這此期間,俄國人的行動始終沒有受到任何干擾。當地清朝官員不知道是真沒發現,還是故意懈怠,直到1686年2月才上報給朝廷。康熙皇帝大怒,下令再次舉兵嚴懲這些言而無信的俄國人。

經過三個月的準備,清軍再次兵臨雅克薩,可這回的兵力還不如上一次,只有2200名戰兵,火炮也更少。而俄國哥薩克增加到826名,他們修建的歐式堡壘更是清軍從來沒有見過的。

從7月7日開始,清軍發起了一輪輪的攻擊,但火炮威力不足,無法破壞俄軍的稜堡。哥薩克多次衝出城外反擊,來自福建的藤牌兵施展滾地戰術,專砍馬腿,大大遏制了哥薩克的騎兵。

中國遵守諾言,侵略者卻去而復返,一紙和約,近1/6國土淪為獵物

經過四個多月的激戰,俄國人只剩下150多人,彈藥和糧食都快用光了。只要清軍再堅持一下,攻下堡壘或者等俄國人投降都是可以期待的。可就在這時,康熙的聖旨到了,下令停止軍事行動,改為議和。

也就是說,清軍並沒有像武俠小說裡那樣,迫使俄國人投降,取得完全勝利。而促使康熙決定議和的原因,是俄國政府的使團到達北京,向清廷表示願意和平解決邊境糾紛。為了儘快抽調兵力對付準噶爾叛亂,康熙也想盡快結束這邊的戰事,便順坡下了驢。

中國遵守諾言,侵略者卻去而復返,一紙和約,近1/6國土淪為獵物

經過三年多的談判,雙方終於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分了兩國的疆域。當俄軍按照約定撤出雅克薩時,活著的人只剩下66個。監視他們離開的清軍也許會後悔,當初如果再加把勁,興許就能攻下來了。

俄國人從西方而來,通過武力征服和掠奪,變成了中國的鄰居,《尼布楚條約》承認了這種現實。兩百年後,趁著中國衰落,俄國得寸進尺,侵佔1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接近現代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

【參考文獻:《清史稿》、《哥薩克在黑龍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