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祁連新發展系列報道:脫貧攻堅戰役扶貧扶志齊繪同心圓共築中國夢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19年,祁連縣成功摘掉一般貧困縣“帽子”,被命名為中國扶貧效率“百高貧困縣”。祁連縣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率先在全州範圍內建立健全了防貧減貧機制,制定了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監測預警處置、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絕對貧困“清零”行動等工作方案,全年投入資金2.2億元用於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堅持摘帽不摘政策。投資6883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4個,村集體經濟收益全部超過10萬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村級光伏扶貧項目併網發電。持續鞏固攻堅成效,不斷凝聚高標準脫貧合力,取得顯著成效。堅持鞏固成效與提升質量並重,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紮實推進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實現“三率一度”全面達標。

城鄉居民養老、醫療和大病保險連續四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覆蓋。教育、金融、住房等行業扶貧深入推進。堅持摘帽不摘幫扶。結對認親幫扶連續4年實現幫扶到戶全覆蓋,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與結對幫扶幹部職工協調配合,保持了脫貧攻堅工作的延續性。發放“530小額信貸”等扶貧貸款7500萬元。“精神脫貧”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四是堅持摘帽不摘監管。把精準識別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紮實做好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督查檢查工作機制,認真組織開展扶貧領域巡察工作。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中央專項巡視反饋的32條問題整改實現“清零”銷號。

“最近這段時間不是很忙,參加這個培訓,讓我們弄明白了犛牛、藏羊等畜牧業養殖技術方面的一些難題,這對我們牧民來說真的很實用。”在藏羊犛牛高效養殖推廣技術培訓班課間休息時,祁連縣野牛溝鄉牧民代吉扎西說。

祁連縣通過集中辦班、以會代訓、入戶講解、現場指導多種形式,選調長期從事農牧業教育培訓和技術推廣工作、有較強責任心和豐富經驗的“土專家”、科技特派員組成一支質量高、不走讀、白話多、群眾易記易懂易會的“草根”師資隊伍,進村入社、進棚入圈,在不同時段對全縣農牧民技術骨幹進行科技培訓,及時宣傳推廣國家惠農政策、農牧業新技術、新品種,培養了一大批思想觀念新、生產技能好、懂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牧民。以鄉土人才傳“土方”,著力培養本土“草根”專家為抓手,現場對農牧民傳授技術技能和技術指導,把自己在生產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具有針對性的知識、技術、經驗等傳授給周圍群眾,服務和帶動更多農牧民群眾主動接受和開展科技養殖與種植,通過鄉土專家現場教、專業技術人員集中講、專家顧問送成果等方式,不斷提高農牧民實用技術應用水平和科學素養,有效地提升了農牧民群眾依靠技術增收致富的能力,使科技成為農牧區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先導。近年來,依託“雨露計劃”培訓基地,投入培訓資金300餘萬元,先後啟動實施“雨露計劃”培訓工程。以汽車駕駛、家政服務、烹飪製作、民間工藝品等為重點,培訓貧困勞動力1454人,基本實現了培訓1人、轉移1人、脫貧1戶的目標。

依託“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為建設祁連庭院優美、群眾富裕、鄉風文明、村莊團結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強大動力,鄉村經濟發展推動了各項社會事業的進步。扶貧開發項目村兒童入學率達100%,電視入戶率達95%,100%的農民群眾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平安創建、和諧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人心,貧困群眾學科技、用科技、謀致富、促發展、奔小康的風氣日益濃厚,以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貧困戶為對象,以脫貧致富為目標的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的實施,使黨群、幹群關係更加融洽和諧,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致富改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如今走進風景如畫的天鏡祁連,看到的不僅是村莊裡排排整齊的紅瓦磚牆,別具一格的農家社院,嶄新漂亮的村級小學教室,寬闊平坦的鄉村硬化道路,還有戶戶新建的標準化暖棚、牛舍,更讓人感受到的是各族群眾團結一心致富奔小康的熱情和勁頭。在春風流溢的七彩畫卷裡,祁連各族在黨的惠民富民政策沐浴下,沿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幸福大道上,走向更加富裕而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