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丨安陽市殷都區安豐鄉西門大夫祠四通碑

西門大夫祠位於安陽市殷都區安豐鄉豐樂鎮村東。西門大夫祠自古有之,屢遭損毀,時興時廢,現當地政府和群眾正在重建西門大夫祠,規模宏大。

西門大夫祠遺址西北高臺上的西門大夫碑廊內 嵌四通古碑,分別是刻於宋代嘉祐二年(1057)的《西門大夫廟記》碑,刻於明代弘治八年(1495)的《重修魏鄴令二公廟記》碑,刻於清代道光二十七 年(1847)的《重修鄴二大夫祠記》碑以及一通地界碑。

《西門大夫廟記》碑價值最高,1963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座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組成,通高1.73米,寬 0.9米, 厚0.18米。碑額上書“西門大夫廟記”6個大字。碑 文共計17行,行滿34字,是由宋代鄴縣令馬益之兄馬需所撰。

碑文主要讚頌了西門豹破除迷信,革除惡習,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的功績,同時稱讚馬益為西門豹塑像更改服飾符合儒家精神,並改“豹神”為“西門大夫”,徹底恢復了西門豹的本來面目。這幅碑文的拓片曾於1978 年在日本展出,轟動一時。

碑文如下:將仕郎守信安軍司理參軍馬需撰春秋以來,列國相滅。因其郛郭,以為郡縣,縣之長曰宰,曰尹,曰大夫,其實一也。魏文侯時,西門君之為大夫,摔群巫而投之漳,以銷蠹弊之風;鑿大渠而溉其田,以紓磽瘠之苦。斯煜煜於傳記,而籍之於人口。故太史公雲;西門豹 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後世,無絕已時,幾可謂非賢大夫哉?夫澤流後世,謂之賢大夫。廟居血食於吾民,雖千萬世不為過。歷載浸久,傳習益訛。今邑之西,祠宇雖存,而被其神以王公之袞冕,且名其神 日豹神。不惟呼之於人,而又篆之於石,嗚呼!縣令春秋率僚佐,以祈, 以極,以酌,以薦。姑僕僕再拜於其庭,訖不推本其神之名與廟之貌,亦足以為暗且慢矣。惡睹所謂政事之舉耶!嘉祐改元之秋九月,予弟益長於茲邑二年矣,只報祭以伏祠下,疚其號服之乖刺不合也。乃命工新其神像,易以古縣令之衣冠飾之;劘其石篆之刻豹神者,大榜其門曰:“西門大夫”;禁其土俗,而告以新號。予嘉子弟之有意於政 事而得違暗慢之過也。因為詩以頌前人之仁,正後人之失雲。詩曰:老巫罔吏兮,奸罔紛紜。為河伯娶兮,賊吾良心。殺生白任兮,賦斂無垠。橐無完幣兮,室無完人。£隰昀之兮,濁河之濱。□滷沉斥兮,磽确嶙峋。種不菽粟兮,莽為荊榛。歲常兇殍兮,人益□貧。惟公之來兮,謀度諏詢。害期必去兮,大溝通津。鄴俗俛□兮,服公至仁。祠叢土木兮,時謹祭倫。歷載幾千兮,不為無文。舛生積久兮,弊緣因循。正侈其服兮,名斥其神。噫誰與正兮,聖宋之臣。棟宇雖舊兮,號服惟新。時嘉祐丁酉二年秋七月晦日立石登仕郎行相州鄴縣尉張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