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不息90後創業身影,是新時代的“青年之光”

隨著復工復產“號子”吹響,曾經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的社會經濟活動,正在逐漸恢復往日的熱鬧。經歷了此次疫情,我們見證了線上經濟的空前火熱,見證了移動互聯網對生活的加速改變,也見證了中華兒女不畏艱難的頑強鬥志。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我們看見,新時代這樣一群“90後”青年正在隨時代起舞。他們青春年少,他們自強不息,他們勇於實踐,他們獨立有想法……在澎湃的“互聯網+雙創”大潮中,堅定信念、堅守自我,闖出了一條條別樣的創業之路,成為創業大潮中的一支生力軍。

近日,發改委聚焦“互聯網平臺+創業單元”等新模式,圍繞家政服務、養老托育、鄉村旅遊、家電回收等社會服務行業啟動了“雙創”帶動就業示範工作。在這中間,就湧現出一大批不走尋常路、大膽創新、積極創業的“新青年”。

有理想 能吃苦 搬家搬出“創業路”

4月的合肥,天氣已經有些炎熱,28歲的四通搬家合肥分公司總經理秦懷濤正忙著調度車輛,監督工人出車服務。烈日下,戴著口罩的秦懷濤忙得有些透不過氣。

如今已是分公司“掌舵人”的秦懷濤,五年前還只是一名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進工廠、賣手機我都做過,但是體驗下來,反而更加堅定了我的理想,那就是創業。”秦懷濤向記者坦言,自己來自工薪家庭,沒有啟動資金、缺乏技術經驗,獨立創業顯然“不切實際”。

當時,在求職中彷徨找尋的他,偶然看到了四通搬家發佈的城市經理人招聘信息。一份工作,既能鍛鍊本領,又能圓夢,秦懷濤“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乘著火車一路向北,正式加入四通搬家公司北京總部,順利成為一名管理培訓生。

“我一個大學生去當搬家工人,一個月拿3000塊錢,還天天想著‘春秋大夢’,在別人看來,實在太理想化了。”秦懷濤說,面對他人的不理解,他從未動搖:“人要有信念,創業者尤其需要。遇到任何困難,都要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穿梭不息90後創業身影,是新時代的“青年之光”

圖為秦懷濤在一線參與搬家工作時的自拍(受訪者供圖)

2016年9月,恰逢公司開拓安徽市場,秦懷濤第一時間提出申請,成功合夥創建四通搬家合肥分公司。回到老家安徽,秦懷濤的創業大幕正式拉開。

合肥分公司成立之初,各方面都處於“待開荒”狀態。 “業務最少的時候,我們20個工人在公司歇著沒活幹,每天都是著急上火的狀態。”秦懷濤說。

正在苦惱之際,秦懷濤留意到互聯網平臺開始在全國各地拓展業務。於是,秦懷濤很快和58同城“到家精選”聯繫,併成為其在合肥開通搬家業務後的首個入駐商家。

隨著業績的逐年攀升,如今,四通搬家合肥分公司已從最初的6輛車、12個師傅,拓展為目前的17輛車、55個師傅。

在我國,包括搬家行業在內的社會服務領域創業空間大、吸納就業潛力大、且存在上千萬就業缺口。近年來,伴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賦能”,傳統的家庭服務行業迎來升級發展新契機,也匯聚了更多的優秀人才開展多樣化創業。

秦懷濤正是在“互聯網+”紅利之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社會服務業創業者。在互聯網大潮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秦懷濤一樣,得到平臺的全方位“賦能”,走上就業創業的人生道路。

與此同時,由於像秦懷濤這樣一大批年輕人的加入,他們觀念新、頭腦活,敢想敢幹、勇於嘗試,也為搬家這一“傳統”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有想法 懂網絡 在家做起“自在老闆”

“大學畢業後我一開始在部隊工作,不想滿足於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想要自己創業。”民宿經營者揚宇回憶到,“做民宿不需要很高的學歷,門檻不是特別高,所以選擇了這個行業”。

如今,揚宇的民宿品牌“理想國”經營規模越來越大,已經在廈門、西安、武漢等全國9個城市擁有1000多間民宿。

穿梭不息90後創業身影,是新時代的“青年之光”

揚宇的民宿裝修中(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催生了一片片新經濟的“藍海”。“互聯網+民宿”就是其中之一,據中國旅遊與民宿發展協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共享住宿市場交易額約為190億元。

像揚宇這樣“紮根”民宿的年輕創業者不在少數。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熱衷網購、喜歡宅在家中、擅長和陌生人交流,對線上經濟有著天然的敏感度。因此,許多有想法、有個性的年輕人,將自己獨特的風格融入民宿,形成了諸多屬於自己的年輕品牌。

二胎媽媽王娜,為了更有精力照看小孩,準備加入“媽媽經濟”的大軍。於是,從事裝修設計出身的她,把目光投向了民宿行業。

2019年初,王娜在西安拿了一套別墅,總共9個房間,打點裝修後開門營業。

“我專門僱傭了一個保潔阿姨,平時我在家照顧孩子,平臺上接到訂單後我會和客人溝通好,給客人發入住指引和須知。客人入住後,我和孩子就過去民宿,阿姨照顧孩子,我會泡好茶準備好點心和客人聊會天,看看他們還有什麼需求,同時做入住登記,加客人微信以便以後再有需要。安排好之後,我就可以帶孩子回家了。”王娜介紹到。

就這樣井井有條地安排著自己的生活,2019年,王娜家庭事業雙豐收。靠經營民宿,每月有著超過3萬元的淨收入,而她的兩個小朋友,也在健康茁壯成長。

疫情爆發以來,線上經濟顯示出其強大的優勢和生命力。復工後,揚宇提升了旗下房源的安全衛生標準,並參加了美團民宿推出的各項活動,陸續有著不斷的資金迴流;而王娜在美團民宿的建議下進行了價格上的調整,“清明節之後,房子天天客滿”。

如今,90後正日益成熟,正處於事業起步與快速上升期的他們,已漸漸成長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有了這些“90後”的加入,民宿市場也顯得朝氣蓬勃。

不同於此前的幾代人,物質財富相對富足、更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的他們,正成為新一代創業的主力軍,90後熱愛社交、熱愛溝通的心態特點,也為他們的事業發展增添了不少助力。

觀念新 有幹勁 “新生代”做起“新生意”

與前幾個“線上創業”的故事不同,周柳含作為一名“踩線”的“90後”,則是將個人愛好依託於大的平臺,在就業中開啟了自己人生的“創業”之路。

上大學的時候,他就經常和同學們一起研究電子電器廢棄後的歸宿。2012年,周柳含大學畢業後進入格力,如願成為了一名再生資源從業者。

“很多人覺得我們這行像是‘拾荒者’,收的都是破舊的東西,但我覺得挺有意義的。”周柳含自豪地說。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換新家電的頻率也更高了,這些被淘汰的家電也要規範回收,一來可以減少汙染,二來可以通過拆解生成其他原料實現循環利用”。周柳含介紹,近年來國家政策嚴厲禁止多類“洋垃圾”入境並嚴格打擊小作坊私自違規拆解,但仍有商家受利益誘惑將“洋垃圾”偷運至國內後進行貼標偽裝送入拆解廠,將原裝機進行私下拆解出貴重零件後進行組裝銷售。因此,對於每一批要收的貨物,他都會親自跑現場,認真檢查,同時原材料運輸到公司後仍需要進行下一步的質量檢查。

穿梭不息90後創業身影,是新時代的“青年之光”

周柳含正在檢查液晶顯示屏外觀(受訪者供圖)

周柳含所在的鄭州格力綠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是格力五大再生資源基地之一。在這些生產基地中,經過多種渠道回收來的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經過“無害化”固體廢棄物拆解技術——“物理分離”等技術處理,形成銅、鐵、鋁、塑料等可再生資源。

不止是資源回收減少汙染和浪費,周柳含的工作還讓家電“以舊換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可能,這讓他工作起來格外有幹勁。

據瞭解,消費者通過“以舊換新”可以獲得400-800元不等的優惠幅度。“正是有了我們在後端對舊家電的回收處理,才給前端消費者以舊換新提供了價格空間。”周柳含說。

互聯網“原住民”正成為新時代的“主人翁”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數字經濟新業態發展,特別是在社會服務領域,互聯網平臺與創業單元深度融合展示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負責人這樣評價。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著實讓許多傳統行業捱了“一記重拳”。同時,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有機會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破舊立新,積極轉型。

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90後青年一代,在當前的經濟轉型升級中擁有天然的優勢。他們不斷擁抱各種新生事物,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消費觀念。

當前,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正在他們各自的就業崗位、創業賽道上奮力奔跑,用堅定的信念活出心中的理想,成為新時代的“主人翁”,引領著未來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新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