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的質量問題,威馬的智能汽車你敢開嗎?

細思極恐的質量問題,威馬的智能汽車你敢開嗎?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漲幅接近250%,除了交付量不斷走高、連續4季度盈利外,投資者持續看好特斯拉的另一個點無疑是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突破。

  自動駕駛技術將帶來的顛覆性毋庸置疑,以至於馬斯克直呼:“和FSD比起來,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曾經只出現在科幻電影裡面的自動駕駛技術在這兩年好像變得觸手可及,不只是特斯拉,就連國內也頻繁有L3/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新聞報道。不過仔細分辨可以發現,國內車企展示的L3/L4級別的技術大多是基於封閉場景以及低時速,離真正上路仍有距離。那麼國內車企的自動駕駛技術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

  我們來看看背靠百度的威馬的表現。

  去年,威馬錶示,將在2021年發佈兩款新車,全部都標配L4級自動駕駛系統。

  早在2019年3月,威馬就已經正式發佈了其具備L2級別的智行輔助系統Living Pilot。7月30日,百度和汽車零部件公司偉創力聯合宣佈,雙方合作開發的全球首個量產自動駕駛計算平臺ACU正式下線。

  造車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只是錢到位就能高枕無憂的。2020年9月份,完成100億D輪融資,衝刺科創板的威馬在1月內4起"自燃"事件將造車殘酷的一面展現給大眾。

細思極恐的質量問題,威馬的智能汽車你敢開嗎?

  一時間,關於"花最少的錢,炸最響的車?"、"威馬自燃自爆"等討論不絕於耳。

  在新能源造車這一賽道,新勢力們成長路徑是極短的,威馬2015年成立,到如今也只是一個發展中企業而已。但是,背後卻有著強勢的資本助推,二來,快速迭代的市場容不得半點的慢,因為時間意味著機會。

  威馬汽車A輪投資人日前表示,造車新勢力需要大量資本支持,因為汽車行業是重資產行業,資本在發展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這些企業如果沒融到百億以上的金額,都不可能走到今天的階段。

  據威馬財報數據顯示,威馬汽車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1487.17萬元、7.22億元、17.8億元;威馬汽車2020年前9個月營收為16.84億元。以此來估算,威馬汽車2020年營收將超過20億元。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2017年、2018年、2019年淨虧損分別為17億元、24.47億元、35.98億元;威馬汽車2020年前9個月淨虧損為37.58億元。

  但是,在資本市場上,企業還是要用業績說話。

  相比已經上市的新勢力蔚來和理想,威馬汽車選擇走的是平價路線。

  根據我們在汽車之家上查詢發現,蔚來3款車、理想的車型廠商指導價都在30-50萬左右,威馬兩款車則都在14-29萬之間,價格優勢明顯。

  針對此,威馬錶示,他們堅定走平價路線,並表示,他們並不關心有錢人開什麼車,市場上有的是人去滿足有錢人的需求。而威馬只關心普通老百姓的新能源和智能出行問題。

  然而,儘管價格低了一個段位,威馬的交付量卻依然低於3家新勢力。而且交付之後的質量問題也是讓人猝不及防。


細思極恐的質量問題,威馬的智能汽車你敢開嗎?


  而且,15萬到20萬這個價格區間,也沒有什麼競爭力。比較如大眾、廣汽、比亞迪、長城等傳統車企,早已經開始了新能源車這片藍海,以他們的基礎,要在這個價位多投入產能並不是難事。

   而讓人細思極恐的質量問題,對於威馬的那句”只關心普通老百姓的新能源和智能出行問題。”的願景恐怕難以讓人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