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高興太早,增量配電困局仍有待破解

近期國網大動作頻頻,先是宣佈退出房地產業,上了微博熱搜,昨日又發佈《進一步支持和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意見》,引發眾議。

從《意見》來看,國網一改往日的“冷淡”態度,對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變得積極起來,通過15條措施重新佈局增量配電業務,積極支持和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在此背景下,未來可能會掀起新一波增量配電投資熱潮。


回顧近些年增量配電的發展,外界對其投資處於過熱到過冷的兩個極端狀態,改革剛開始,投資者蜂擁而上,一致認為可實現短期套利。到現在,經歷了項目試點申報難、落地難、結算難等一系列難題,則極端的認為增量配電項目根本不賺錢,投資熱情快速回縮。


自2016年《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發佈以來,歷經3年,在各方博弈下,目前增量配電項目仍推進困難。


一直以來,關於增量配電發展的研究都是一個熱門話題,易電君從中簡單提煉了下增量配電項目無法順利落地的原因:

01

項目缺乏統籌規劃

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一些增量配電項目試點由於存在政府規劃不清,與電網規劃間缺乏統籌銜接等問題,試點區域內多次出現重複建設等不合理現象。


而國網此次《意見》中第3點提出“將加強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彙報,與相關方做好溝通,合理劃分配電區域。”國網此舉雖然有助於減少重複建設的風險,但從政策下發,到實際執行,是否會貫徹到底,我們不得而知。


02

配電價格機制不明確

構建合理的配電網定價原則,一直是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關鍵制度設計之一,但從已經出臺的配電價格機制來看,目前大部分省區並沒有明確的配電定價機制,只是將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在電壓等級之間的價差作為配電價格的上限,並沒有充分考慮到目前配電電壓等級結構不合理、基本電價和交叉補貼未分電壓等級制定等情況。

別高興太早,增量配電困局仍有待破解


《意見》第11點雖然有提到“配合政府核定配電價格。按照國家價格主管部門出臺的增量配電網配電價格政策,積極配合參與配電價格核定,及時提供核價所需電量、負荷等數據,協助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科學核定配電價格。”但對於最終配電價格定價的明確,目前仍需等待有關部門的政策文件下達。


03

併網機制和流程的不明確

由於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存在接入電網的機制和流程不明確的問題,因此在以往的增量配電試點項目實施中,曾出現網企業未能及時提供增量配電項目併網服務,部分進行中項目處於停滯狀態或難以開展供電業務,甚至在施工過程中,未能從電網中獲得電源的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本次《意見》中提出了“做好併網優質服務。按照‘內轉外不轉’‘一口對外’的原則,由屬地公司營銷部門統一受理接網業務,組織簽訂併網合同。”的舉措。

雖然目前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接入電網的流程還未得以明確,但國網的此次表態,對於未來增量配電順利併網來說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開端。


04

試點項目申報機制不完善

由於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遴選機制不夠完善,缺乏明確的准入標準,部分試點項目出現前期負荷預測與實際不符、未與地方電網規劃有效銜接、受電主體項目沒有落地等問題,甚至在前4批增量配電試點中,還出現了24個試點被取消資格的情況。受此影響,導致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低,項目落地困難。


05

地方政府對於政策理解深度不一

由於地方政府和電網對於增量電網和存量電網的理解不同,導致大部分試點項目並未通過申報就已流產。


就目前來看,國網《意見》的出臺,無疑是對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進效果,但如果僅此就認為未來增量配電網投資大有可為,從而掀起新一波增量配電投資熱潮,易電君認為此看法過於積極樂觀,雖然《意見》就增量配電業務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但再完善的措施,重在執行,同時,我們也必須要認識到,在增量配電業務改革中還面臨許多的問題和挑戰,需要通過相關機制的進一步完善來保障增量配電健康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