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關雎》中為什麼要寫荇菜,而不寫其他植物?

為什麼要寫荇菜?因為沒得選擇。

美好純正的情感作品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因為《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也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篇,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為了所有華人對美好愛情理直氣壯追求的描述。我喜歡你,因為你是淑女,而我是君子。

孔子做過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什麼叫樂而不淫?就是開心而沒有歪心思,那種純良的情感,是人類美好的、最初的感動,就像我們青春期時對異性沒有一絲邪念的親近感,帶有一絲惶恐、羞澀和幻想。什麼是哀而不傷?在遭到拒絕、遇到失敗的時候,有正常的情緒波動,但是我們能夠節制自己的情感氾濫,並不會因此讓人生停擺,讓自己受到傷害,而是可以迅速鼓起勇氣,重振旗鼓。這不正是少年的我們嗎?有衝動,有節制,既有為人的本性,又有教育的倫常,這才是純正的、善良的情感交互。

而在孔子眼中的《關雎》,就傳達了這樣美好的少年君子情竇初開卻又止乎於禮的動人情思。

這和荇菜有什麼關係?彆著急,我們慢慢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來自南方的民歌作品

《關雎》是《詩經·周南·關雎》,是《風》的第一篇,也是《詩經》的第一篇。而將一首愛情民歌放在儒學六經之一的《詩經》開篇,也說明即使是儒者,對於這種人類浪漫情感的表達是喜愛並尊重的。《詩經》三百零五首,分為“風、雅、頌”三部。《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貴族作品,用來宴樂演唱,《頌》基本上是樂師作品,用來祭祀典儀,而《風》就是“采詩官”在全國各地收集的民歌,再通過中央樂師加工、整理得出的作品,主要是反映各地民風以及政令下達的作用和各種社會問題。

也就是說,《詩經》一開始是作為統治者掌握國家政策落地信息和普通百姓思想行為的一種政治工具,並且通過教化諸侯、人民來實現大致上“書同文”的目的。

所以,《關雎》是排在《周南》第一位的民歌。周南又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在周武王滅殷商,建立周朝之後,因為地域遼闊,為了便於管理,周成王時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shì)分陝(今河南陝縣)而治。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書·洛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周公攝政時順周武王之意,在洛邑興建“王城”、“成周”二城統治東方諸侯。《周南》當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的民歌,範圍包括洛陽(其北限在黃河)以南,直到江漢一帶地區,具體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這一塊著實不小又分屬南方,采詩官的收穫也很多,完全可以獨自成編,但是總不能另外稱“國”吧,所以把這一部分國風稱之為“周南”之風。

那我們就知道了,這裡面都是來自南方的民歌。可是南方的植物也很多啊?為什麼要寫荇菜?

為什麼只能是荇菜

《國風》作為民歌,自然有大量的民間風物入詩,而植物的數量也相當多。孔老夫子又說過: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小子們為什麼不學詩?詩除了“興、觀、群、怨”,事父事君之外,也能多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詩經》其實就是一部春秋時期的百科全書,特別是其中的《風》部分。我們講過《詩經·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三句詩裡面,分別採摘了“葛、蕭、艾”三種植物,代替了三個不同的季節時光流轉。但是這裡面女子採摘的不同植物,大都是用來做香料的。而在《詩經·小雅·采薇》中,就提到了士兵外出采薇作為口糧,而且是反覆吟唱。結合伯夷叔齊在周武王伐紂之後,躲到首陽山上去“采薇而食”,最終長歌餓死,我們可以大致想象出來當時古人的飲食結構。

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食物

為什麼女子采葛不同季節採摘不同的植物,而士兵卻在不斷地采薇呢?顯然,薇是一種食物。在春秋時期,人們的主食五穀,副食是肉和野菜,富人們吃肉當菜,稱為“肉食物者”,而窮人們吃野菜下飯,稱為“藿食者”。“藿”,是豆類植物的葉子。

荇菜就是南方普遍生長的野菜,同時它是淺水性植物。莖細長柔軟而多分枝,匍匐生長,節上生根,漂浮於水面或生於泥土中。葉片像小一版本的睡蓮,精巧別緻,花是鮮豔的黃色。荇菜嫩而多汁,沒有異味,有一定營養價值,所以小動物愛吃,直到今天,還有些地方撈取切碎餵豬和家禽 。可是在糧食缺乏的古代,這就是多水的南方老百姓用來下飯甚至果腹的野菜。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唐代藥學家蘇恭記載:

荇菜生水中,葉如青而莖澀,根甚長,江南人多食之。

為什麼不寫采薇,而要採荇菜?因為《關雎》的第一句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就說明當時處的環境就是河邊或者河中間。南方古人去河中,除了打魚,就是兩件事,一件是採蓮,這個我們有《江南》為證,另一個就是採荇菜。因為只有這兩樣東西對人才有食用價值。那為什麼不寫採蓮呢?因為採蓮是有季節性的,而且是女子行為,採荇菜當然也可能是女子行為,但是作為一種日常食物,男子出來採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我們仔細讀《關雎》,也會發現這是一項長期工作,男子正是在這種日常工作中,總是想起自己心儀的女子,隨著採摘荇菜形為的不同,和女子的關係也在慢慢發生變化,從而讓這首詩並不是簡單的感情抒發,更加有遞進的敘事發展的意思在裡面。這也正合乎了民歌寫實並有提高創作的藝術性。

因為在南方的水上日常撈荇菜,就是這麼一個場景,所以只能寫荇菜,不能寫其他植物。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詩經·周南·關雎》

我們搞清楚了這個問題,再來看《關雎》,就會發現其中的真味。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關關”是雌雄水鳥和鳴的聲音,看到河中的水鳥成雙成對,聽到他們此起彼伏的叫聲,喜歡美麗善良女子作配偶,是一個正常的君子的行為。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這就是典型的詩文“興”的寫法,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同時,在這裡使用了“君子”、“淑女”的稱呼,對詩歌描寫人物也作了一定的道德限定。

這也是為什麼這首詩既美好,又剋制的前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下面就開始寫採荇菜了。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一般解釋,“流”就是“求”的意思,在這裡解釋為採摘。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不過這裡我個人有不同看法,無論往上追溯到什麼時候,都不知道“流”字如何解釋為“求”,同時兩個字的字形不管在什麼古體中也並不相似,不應該會發生傳抄錯誤。我認為,“左右流之”就是荇菜從船的左右搖擺不定地流動,讓我採摘不到的意思。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隨著水流避開了我,讓我難以採摘。而那美麗的女子啊,我也像想採摘荇菜一樣總是想著她,不分晝夜。

這是個人理解,並不代表主流文字分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不就是追求不到的狀態嗎?《毛傳》:“服,思之也。”“寤寐思服”,就是醒著想你,睡著了做夢也是你。“悠哉”就是悠長,指這份思戀悠長不能中斷。追求卻沒法得到,日日夜夜總思念她。綿綿不斷的思念,讓人翻來覆去難以入睡。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接下來繼續寫採摘荇菜,進入重章疊句階段,但是在反覆吟唱中,狀態發生了改變。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這裡就不是“左右流之”了,而是進行採摘了,和美女的關係也終於進了一步,而吟唱者是個知詩書禮樂的君子,被追求者是個淑女,所有兩人的交往自然是在彈琴鼓瑟之中互通心意,所以“琴瑟友之”。相對於很多年輕人油滑的調笑戲弄,這種追求方式是剋制、有禮、純潔、正直的。喜歡一個人,就是要通過兩人都能接受的方式成為朋友,而不僅僅是得到,佔有。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她。

採荇菜是男子的日常工作,這也代表者男子無時無刻不再思戀女子,想著怎麼博得佳人一笑。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芼(mào):擇取,挑選。這一句是重複吟唱,不過修改了幾個字,把“採摘”換成了“挑選”,把“琴瑟”換成了“鐘鼓”。意思和上一句差不多,但是有細微的區別。雅樂是黃鐘大呂,而平時就使用琴瑟吐露心聲。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男子開始考慮婚姻大事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這是一種感情的自然遞進,從“左右流之”到“左右采之”,再到“左右芼之”,從“求之不得”到“琴瑟友之”,再到“鐘鼓樂之”,正是一段美好感情的一點點積累,最終表達了男子想和淑女白頭偕老的想法。

《詩經》中有大量的這種重章疊句,不斷推進的寫作方法。

所以有研究說《關雎》是南方民間在婚禮上吟唱的詩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起句用關雎和鳴起興,類似於我們今天說“鴛鴦成對”,然後再交代一下兩位新人相識、相知、相戀的過程,最終走到了婚嫁這個圓滿的結局。

婚姻是愛情的圓滿結局,而《關雎》就是為這個美好結局畫上句號的樂章,也可以說是人們的浪漫、美好的戀愛過程和最高潮。既有衝動,又有剋制,既有愛情,又有禮節。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老夫子誠不我欺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