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滋潤我一生(作者:於琳 )

央視主持人張紹剛曾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很多人在個人簡歷的“愛好”一欄填寫“讀書”兩字。我也認為讀書是日常行為,不是愛好。


讀書滋潤我一生(作者:於琳 )

我從小就酷愛讀書,並養成較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伴我成長為老師眼中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後來,閱讀使我修煉成為一名經常受到表彰的人民教師;閱讀使我戰勝自己,跨過一道道艱難險阻;總之,閱讀深刻地影響著我,滋潤了我的一生。

我的少年,是艱難困苦的時期。我閱讀了《紅巖》、《雷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英雄類書籍。這些書籍是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多半是忍著轆轆飢腸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讀完的。因為入神常被跳動的燈火燎著額前一撮烏絲,菸灰嗆滿鼻孔,第二天的鼻涕也是灰黑的。然而,朝朝暮暮一冊在手樂此不疲。尤其是書中的英雄事蹟不斷激勵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的青年,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是“讀書無用論”氾濫之時。那時“四人幫”氣焰囂張,視讀書為大毒草。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提心吊膽地竊嘗劫後餘生的那些泛黃發著黴味的《紅樓夢》、《苦菜花》、《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名著,如飲甘醇,沁我心脾,鞭策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讀書滋潤我一生(作者:於琳 )

我還在簡陋的防震棚裡讀完了《毛澤東選集》四卷,並把“老三篇”背得滾瓜爛熟。毛主席富有哲理的話語教誨了我明辨是非,奮發圖強。

上師範時,課餘時間,別人逛街我鑽圖書館,被同學們戲稱“書呆子”。我堅持不懈地讀書,並認真寫讀書筆記,為後來從教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我的中年,是競爭文憑,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時代。許多教師白天忙工作,夜晚忙進修,魚和熊掌兼得。而我是一心做個眼下優秀教師和賢妻良母。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又沒有父母幫我帶孩子,還要支持執教英語的丈夫進修。因此,我勢單力薄,自修大隻過了《黨史》、《哲學》、《外國文學》三科就偃旗息鼓。因為每天要付出大量心血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又要佔用許多時間備課、批改作文,讀書便成了奢望。我只能努力抓住點滴時間閱讀《江蘇教育》、《教師博覽》等優秀教育雜誌。由於博採眾長,受益匪淺。我先後在各種教育刊物上發表數篇散文、論文、並被評為縣優秀輔導員。


讀書滋潤我一生(作者:於琳 )

退休後的我正逢“拇指文化”盛興時代。人們遠離書面閱讀。手機發短信廢寢忘食的有之;上網六親不近消磨整個節假日的有之;甚至拒絕書面閱讀去搓麻將通宵達旦的有之;人們茶餘飯後談的是電腦經麻將術,聊的是張家長李家短。手機、筆記本電腦代替了過去隨身帶的書刊,坐車的旅客甘願大眼蹬小眼......因為男女老少熱衷於“拇指文化”,以至城鄉新華書店時有蕭涼,中小學圖書館一度冷落。

然而,人心不古、時風鉅變,終究改變不了我雷打不動的閱讀習慣和樂此不疲的閱讀興趣。我如飢似渴,惜時如金。怎能忘少年時為讀《高玉寶》丟鴨子的苦惱;怎能忘青年時一本《萌芽》為媒擇偶終成眷屬;怎能忘為人母尿布包裡塞書刊路遙負重難;怎能忘當海軍的哥哥從東海艦隊特地託人捎給我喜歡的一捆書籍;怎能忘鄰居失火殃及自己危急關頭棄金攜書傻得可笑......


讀書滋潤我一生(作者:於琳 )

近年來雙目陡然昏花,時有刺痛感,配戴眼鏡多有不爽。深憾不能閱讀大部頭名著以彌補此生空白。而閱讀一些小小說或精短散文也不無樂趣。我決心,即使到風燭殘年,哪怕眼力只能閱讀幾分鐘,也要持之以恆。如是才不白活一回。

福樓拜說:“閱讀是為了活得體面和高貴。”現代社會更需要“高貴閱讀”。閱讀可以豐富知識,使自己的思想明慧;閱讀可以盪滌身體的“垃圾”,撫平心靈的皺紋;閱讀可以拯救沉浸於物慾的靈魂;閱讀可以提高生活質量,輝煌平庸的生命。

讀書伴隨我成長,滋潤我一生。

讀書滋潤我一生(作者:於琳 )

作者簡介:於琳,女。筆名,雨荷。退休語文教師。愛好文學,所寫詩文經常在縣、市、省、國家級報刊和微信公眾號發表並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