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會:關於產品如何定價的幾個方法

堅持每天寫一篇文章(40)


程會:關於產品如何定價的幾個方法

今天參加了溫州盛和塾第50期學習會,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關於產品定價,


產品定價,通常第1種方法就是,價格=(原材料+生產成本+費用)x利潤率。


第2種方法,按市場能接受的最高價格。這個也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你的產品是獨家新產品或者沒有什麼人和你競爭,那麼你自己可以有定價權。


今天張總分享,他們有一款產品經過市場分析後,定價比剛開始預計的多了20塊,而這款產品賣了100多萬件,直接增加利潤2000萬。


第二種情況是,市場能接受的價格,連我們自己的成本都不夠。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周理事長說,我們需要去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我們要相信競爭對手能存活,一定有它存活的道理。


如果競爭對手使用了劣質產品或者參假欺詐的手段,我們不能跟隨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他們終究也會付出代價並被市場淘汰的。


如果競爭對手使用了新的科技或者調整了產品的技術參數,並且能滿足市場需求。那麼我們也需要優化我們的產品。


競爭對手是不會騙人的,他巴不得我們早點被市場淘汰出局。我們千萬不能自己騙自己,一定要分析找出真實的原因。


程會:關於產品如何定價的幾個方法


京瓷公司曾經接松下公司的訂單,好像是有一款產品給松下公司報價10塊日元,松下說貴。然後稻盛先生又重新核算報9.5並把成本表一併發過去說不賺錢。松下還說貴。


稻盛先生就想,反正我給看成本表他也說貴,就直接問松下要多少錢,好像是松下公司報了8塊。結果稻盛先生讓京瓷公司的技術人員優化,接下了訂單。


後來京瓷去美國開工廠,發現他們的產品太有優勢了,從而更深刻的感謝松下公司當初對他們的高要求。而當初做的那款產品後來的市場價格也變到了1塊錢。


第3種定價方案,就是定超高價,只做高端客戶。


常常在疊加服務類產品上表現的多。比如搞培訓的,培訓一天收費3000塊,上完課後,過一段時間很多人會唧唧歪歪的說沒效果什麼的。


其實老師上課已經把思路方法講的很明白,回去後沒有人認真執行,只是在那裡等,期待天上掉餡餅,結果啥也沒有發生。


現在有一些培訓老師,他們直接把之前的大眾化收費提升到比如兩天課程收費18萬。通過這樣的高門檻,直接把一大幫人篩選掉。


只有輕鬆出得起這個費用的人才可以參加。並且能出得起這個費用的,他們一定也有一些自身的優勢和資源,反而服務起來也更容易,


因為服務的客戶人數少了,反而有更多時間來輔導客戶並幫忙對接更優勢的資源,並且客戶經過服務後賺到的錢更多,反過來對老師的評價更好。


今天就總結了這麼多,供大家思考。


(本期分享結束,下期更精彩)

如果您覺得內容有價值,請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